历史上有名的大火(近代史上几次知名的)
近现代的中国,总是处在多灾多难之中,不仅国民们饱受苦难,国家亦是饱受耻辱。只要是落后了,挨打是必然的结局,没有什么道理可说,柿子还挑软的捏,别说是人了,还不是找弱的欺负。
当然,被逼急了,兔子都咬人,受压抑久了,就会爆发。就拿近代史上这几次知名的“火烧”事件来说,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反抗,有些是人们无意识的失误,有些是被强加于的耻辱,然而究其原因还是当时中国实在太贫弱造成的。
火烧圆明园(1860年)
圆明园原本是康熙皇帝赐给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座位于畅春园北面的园林,由康熙皇帝亲自命名的。之后走,经过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以及咸丰皇帝清朝几代帝王,150多年的倾情倾力经营,才成为了后来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中的顶级建筑。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和法国充当了急吼吼地打手角色。1860年10月6日,法军因错误收到情报咸丰皇帝在圆明园,而于当天傍晚袭入圆明园大宫门,在清除一些抵抗后,法军以当晚全面占领圆明园,并开始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10月7日,英军到达,加入了抢劫财物的行列,园内珍贵文物被抢掠一空,多处建筑损毁严重。10月8日,英军和谈代表巴夏礼等人获释,事后英军得知,有部分英国谈判代表被清军杀死,英军决定报复,提议烧毁圆明园全园。10月11日,英军再次派出部队,洗劫了圆明园。10月18日,英军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下令英军纵火焚毁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其它都被烧成一片废墟,就连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都受到大火波及损失极其惨重。
如上所述,英法联军共同参与了抢劫和破坏圆明园的行动,然而法军并没有参与焚毁圆明园的行动,真正将圆明园焚毁的是英军,但事情并不是到此就结束,据更多资料的揭示,内中缘由牵扯到的众多方面也绝非只有英法联军这么简单。
10月6日法军进入圆明园,当时,附近的中国百姓们也开始翻墙进入圆明园抢劫,因为是怕外国军队,他们只能是在周边抢掠,在之后的几天里,他们一直乐此不疲地做着这件“抢皇帝东西”的事。起初时,圆明园内发生了小规模的纵火行为,清朝百姓们也参与到了其中,但当时的破坏性并不是很大。清代王湘绮所作笔记《圆明园词》以及李慈铭《越缦堂日记》都有过相关记载:“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
10月16日焚园之前,额尔金曾发过一个公告,大意是说,这次焚烧圆明园主要是为了报复清政府违反合约,不守承诺,与清朝的广大老百姓无关,因而百姓们不会受到伤害。这个公告的发布,更是助长了圆明园附近的中国百姓们的气焰,趁着圆明园即将焚毁之际,他们再次来到园内,大肆劫掠。更为令人出离愤怒的,据晚清汪康年所著《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记载,当英军纵火时,“各军并无火器,惟有水桶、水锅而已”,清朝百姓们倒是热情的很,“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更是“到处引火延烧”,帮着英军掩盖罪行的同时,也及时将自己的罪行掩盖了。
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次外国侵略者与本地百姓的一次有意识合谋,才使得圆明园这个“万园之园”最终成为了历史。而之后,圆明园又历经“木劫”、“石劫”、“土劫”,也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火烧望海楼(1870年)
望海楼是由法国传教士的筹建,位于天津的一所天主教堂,火烧望海楼事件,最终酿成了著名的天津教案。
1870年(同治九年),天津发生了多起儿童失踪案件,而当时法国天主教仁慈堂中收留的儿童又因瘟疫流行大批死去,埋葬在了河东盐坨地。天津的民间就开始流传说,育婴堂绑架儿童,再杀死儿童作为药材。6月份,一位被抓获的拐犯承认案情涉及到望海楼天主堂,审理案件的天津知县刘杰就带着犯人跑去教堂对质,结果发现却是一场误会。
当时,场面已经不受控制,围观群众们不辨真假,就与教堂人员争吵起来,并由口角发展为斗殴。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当时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前去镇压,在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后,亲自前往处理。丰大业在争执中,向刘杰开枪,打伤了刘杰的远房侄子刘七,民众们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杀死了丰大业和他的秘书西门。之后,民众们再也不受节制,疯狂情绪引导下,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以及30多名中国信徒。还嫌事情闹得不够大,他们又火烧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教堂旁的法国领事馆。最为倒霉的,当地英美传教士所开办的天主教堂也接连遭殃,被焚毁了4座,破坏活动整整持续了3个多小时,给予外国传教士们很大的伤害。
案件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七国军舰直驶天津,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提起抗议,清政府无奈之下只得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与七国交涉,在对英、美、俄等国做出赔偿后,以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将天津知府张光藻、刘杰革职充军,崇厚出使法国道歉的前提下,曾国藩最终给法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而最终的赔偿的银两也达到了46万两白银。
这个案件最终让曾国藩名誉大损,民间一片哗然,虽然清廷后来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也只是将原来20名死刑改为16名死刑、4名缓刑,其余的都没有变化。
火烧赵家楼(1919年)
赵家楼原先是明代隆庆朝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的宅邸,因后花园假山上的亭阁似楼而得名,民国时期,赵家楼成为北洋政府政要曹汝霖的宅邸。
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竟然在会议上任人宰割,就连德国先前在山东的主权都让给了日本。之后,五四运动爆发,激情高昂的学生们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游行过程中先前“二十一”条签订过程中担任过要职的时任为交通总长的曹汝霖被当为首要目标。情绪再也不受控制的学生们冲向位于赵家楼的曹宅,当时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爱国学生匡互生,第一个打开曹宅大门引学生们进入曹宅。学生们没有找到曹汝霖,又是匡互生取出火柴,将屋内易燃的物品集中在一起,放起火来。最为倒霉的,被学生们认定为三大“卖国贼”之一的章宗祥(其他为曹汝霖、陆宗舆)恰巧在曹家,不由分说,章宗祥被愤怒的学生们暴揍了一顿。当年6月,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免去职务。
火烧赵家楼事件,是五四运动中的高潮事件,推动了全国各地的学生运动,也是五四运动中的标志性事件,预示着这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将轰轰烈烈地展开。
火烧长沙(1938年)
火烧长沙,又被称作为“文夕大火”,之所以发生,完全是因国民党政府的“焦土政策”所致。
先前为避免占领地的重要物资被日军夺取,国民党中重要人物李宗仁就曾提到过《焦土抗战论》。1938年10月,江西九江为日本人攻陷,因未能实施焦土政策,让日军获取了大量物资,10月下旬,武汉又被攻陷,也是因未贯彻焦土政策,军用机场为日军占领。
武汉会战的失利,导致武汉的大量人员与物资涌入到长沙,先前长沙就已经积累了不少战略储备,因交通条件限制而无法转移。当年11月,日军攻入湖南北部,临湘、岳阳相继失守,长沙岌岌可危。有鉴于前车之鉴,痛定思痛下,11月11日,蒋介石下达密令给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长沙如果守不住,就必须得实施焦土政策,将长沙城焚毁。接到命令后,张治中进行了详细布署,以省会警备司令部警备第二团和长沙市社训总队为执行人,于11月13日凌晨两点以前做好准备在天心阁放火。
计划终究还是赶不上变化。11月13日凌晨2点,南门口外的伤兵医院突然起火,因为不是举火的地点,认为是“走水”。当时,为实行焦土政策,消防车的水都换成了汽油,而且消防队员都己经撤离,火未能被及时扑灭。火势迅速蔓延,南门外又是三处火起,准备中的警备司令部以为是点火信号,开始向油桶或居民房屋投射火把,一时火势大涨,全城都被点燃。大火最终难以扑灭,连续焚烧了五天五夜,长沙城成了一座人间炼狱。
因为事出突然,民众们还在睡觉,大火的发生造成了长沙城内的大混乱,避难的百姓们仓惶跑路中,致使街道拥挤不堪,更多的人葬身在火海中。据事后统计,这场大火,导致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直接死于火灾的人数达30000余人,经济损失约为10多亿元,占长沙经济总值的43%。长沙这座历经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自春秋战国楚国以来的历史文物积累,都付之一炬,文化传承从此中断。
这次长沙大火,12日当局所发的电报代日韵目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又被称作是“文夕大火。”究其发生原因,虽然并不能具体到个人,但也是可以说是整体布置失误造成,是一个个人组成的团体的失误,是国民当局的处理不当,是高居上位者的无作为。
当然,责任也还是要他们担的,确切地说,替罪羊还是要找的。事后,长沙警备司令酆悌、长沙警察局长文重孚、警备二团团长徐昆被执行枪决,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长沙市市长席楚霖革职留任,湖南省保安处长徐权革职查办,在逃的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石国基、参谋处长许权,革职通缉查办。然而,不管怎么处置,那么多的无辜生命始终是不能挽回了。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