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要知心(知过能改见觉悟)

●要坚守初心,就必须坚持和弘扬勇于自我批评、自我纠错的优良传统,常思过往、常想将来,知过能改,把一个“改”字贯穿工作、生活的始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知人知面要知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知人知面要知心(知过能改见觉悟)

知人知面要知心

●要坚守初心,就必须坚持和弘扬勇于自我批评、自我纠错的优良传统,常思过往、常想将来,知过能改,把一个“改”字贯穿工作、生活的始终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这句出自唐代韩愈《五箴》中的警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而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却不改,说明他是个没有勇气的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何以知过、如何思过、怎样改过,不仅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准,也是对政治成熟与否的重要检验。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职务的提升而自然提高,要坚守初心,就必须坚持和弘扬勇于自我批评、自我纠错的优良传统,常思过往、常想将来,知过能改,把一个“改”字贯穿工作、生活的始终。

“知过”为先。有错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而不自知。如何才能“知过”?一是善于自省。《荀子》中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共产党员要减少犯错,就要坚持自省、自警,用党章党规做标尺,经常量一下自己的言行,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天平,经常称一下所作决策的质量。二是善于听民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所作决策是否符合实际,群众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就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思过”为要。“过而不思,其过愈显”。“思过”是对自身的一种审视,是通过自我反省达到自我提升的过程。没有“思过”,“知过”与“改过”就缺少桥梁。哪怕有了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的举动,但由于没有“走心”,缺乏对问题根源的深思和警醒,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类似错误。“思过”的第一阶段是悔悟。“悔者,善之端也,诚之复也”。有了悔意,方能有改过迁善的行动。“思过”的另一个阶段是明理。要对照制度规定、上级要求深刻剖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对问题有清醒深刻认识,明确下一步的整改方向。如此,才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不枉交出的“学费”。

“改过”为重。王阳明有言:“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没有“改过”,“知过”与“思过”就毫无意义。“改过”就要敢于刀口向内,不怕因自我否定而丢“面子”;就要雷厉风行务求实效,绝不能口号“震天响”、行动慢吞吞,更不能找各种理由相互推诿扯皮;还要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让群众真正看见“改过”的举措、体会到“改过”的效果。

今天,“船到中流浪更急”,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遇到的矛盾问题比过去更加复杂,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去查找差距、抓好落实。作为党员干部,要常检视一下自己,理论学习上,是不是还存在“学得浅”“学得散”的问题?服务群众上,有没有做到尽心尽力、全心全意?能不能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没有坚决摒弃一切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行为?这些都需要每一名共产党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通过不断检视问题抓好整改,实现革故鼎新、自我跨越。如此,党的细胞和肌体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我们党才能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