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与虚数的关系(现实)
物理学家通过建构理论来描述自然,在表达物理理论时,他们会用到如方程、积分、导数等数学对象。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随着物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物理学家也将更复杂的数学概念用于描述更复杂的物理现象。20世纪初,描述了分子、原子、亚原子粒子等微观粒子的量子力学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数学对象——虚数,这是一次重大的改变。
虚数i被定义为-1的平方根,它经常作为一种使计算更加便捷容易的工具出现在方程中。几个世纪前,数学家发明了由虚部和实部组成的复数,笛卡尔创造了“虚数”一词,使之与“实数”形成强烈对比。
在数学中,“虚实结合”的复数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的虚数部分就好比是动物世界里中的独角兽和精灵——神奇、有趣,但与现实无关,科学家并不指望它在物理学中也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
的确,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能测量的一切,都是用实数描述的,这一点在甚至在奇异的量子物理学中也是如此——即便虚数在描述物质的本质时看似必不可少,但所有可能的量子测量产生的结果也仍然都是实数。这就引发了物理学家的一个困惑:对于量子物理学来说,虚数是必不可少的吗?
现在,两项基于相同理论设计的新实验表明,一个遵循量子物理法则的理论,的确需要虚数来描述真实世界。
在量子理论诞生之前,牛顿力学或麦克斯韦电磁学都是用实数来描述物体如何运动、电磁场如何传播。虽然这些理论有时也会使用复数来达到简化计算的效果,但它们的公理仍只使用实数部分。
量子理论的出现从根本上颠覆了这种情况,因为它的构建假设就是用复数表达的。在早期,量子理论中的复数更多地被视为是一种数学上的便利,而非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而复数在量子理论中的应用,也让许多物理学家感到不安,其中就包括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为了描述电子,薛定谔成为首个在量子理论方程中引入复数的人。但他并不认为在物理学层面上,他的方程中的虚数有必要存在。
包含了虚数i的薛定谔方程
到了在1960年,瑞士物理学家Ernst Stueckelberg证明,所有单粒子实验的量子理论预测都可以同样只用实数推导出来。从那时起,人们的共识就是在量子理论中,复数只是一个为了方便而被引入的工具而已。
自那之后,一些物理学家试图只用实数来构建量子理论,用所谓的“实量子力学”来避开虚数部分。但是问题在于,物理学家一直无法对这些“实量子力学”理论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关于虚数在量子理论中是否必要的问题,仍然存在。
今年1月,维也纳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在预印网站arXiv上提交了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提出了一个对“实量子力学”理论发起验证的实验计划。
这个实验计划受到贝尔测试的启发,贝尔测试是一个可用于检验量子特性究竟是由定域隐变量决定的(即粒子的性质在测量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还是由非定域的量子纠缠所导致(非定域代表可以超光速传播)的量子实验。它涉及到一个发射出两个纠缠粒子(如光子)的量子源S,一个粒子发送给Alice,另一个发送给Bob。
维也纳的物理学家想将这种思路拓展到用于检验“实量子力学”。在新的设计中,他们设置了涉及两个独立量子源(S和R)的场景,这两个不同的源会发送成对的纠缠粒子给三个不同的人——Alice、Bob、Charlie(A、B、C)。在这里,“纠缠的粒子”意味着这两个粒子是以一种在量子理论(复数和实数共存)允许,但在经典理论中不可能的方式相互关联的。
更具体来说,实验要求源S将两个粒子(如光子)分别发给Alice和Bob。Alice在接收到光子后可以对粒子进行测量;源R也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它将两个纠缠光子发送给Bob和Charlie,Charlie也可以像Alice那样,对接收到的光子进行测量。而收到了两个光子的Bob,则会执行一种特殊类型的测量。
一个没有虚数的“实量子理论”,会预测出不同于标准量子物理理论的结果,从而让实验能够区分哪一个理论是正确的。实验的关键就在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测量Alice、Bob、Charlie的4个光子,而难点就在于要如何以现有的技术实现这一思想实验。
现在,这篇最初提交到arXiv的论文正式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两个中国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仪器和实验设置,证明了如果量子假设都摒弃其虚数部分而只使用实数,那么就会导致不同的预测结果。
其中一个科学家团队利用光子进行了这项实验,他们通过比较Alice、Charlie和Bob在许多测量中得到的结果,发现这些数据只能用含有复数的量子理论来描述。另一组物理学家以同样的概念为基础,用一台量子计算机进行了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量子物理学需要复数。这两项实验都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不过,有物理学家指出,新的结果并没有完全排除所有绕开了虚数的实理论,它仅仅排除了一部分基于实数的量子理论。尽管有这样的声音存在,但许多物理学家认为,新的发现是引人注目的,这些有趣的、发人深省的研究,将为物理学家更好地理解量子理论提供更好的工具。
#创作团队:
文:小雨
#参考来源:
https://www.icfo.eu/newsroom/news/article/5232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quantum-physics-imaginary-numbers-math-realit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160-4
https://journals.aps.org/prl/accepted/78079Y84Y081c97378657f0692b88fad215208b84
https://journals.aps.org/prl/accepted/0907bY08X531687d3971977071a6d5f742cb036ed
#图片来源:
封面图:szcylu / Pixabay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来源:原理
编辑:藏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