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分类有几种(家谱中一般都有哪些内容)

家谱,其实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又叫族谱,宗谱等。家谱的起源非常早,周代的《世本》,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北宋时期,家谱编纂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为宗族私家修谱。家谱的记录格式总共有四种方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这其中欧式指的就是欧阳修创立的横行体,而苏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垂珠体。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而牒记式是指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那么一套完整的家谱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

第一部分,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 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家谱分类有几种(家谱中一般都有哪些内容)(1)

第二部分,堂号。它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家谱分类有几种(家谱中一般都有哪些内容)(2)

无极谷氏"思源堂"印

第三部分,就是世系表,这里面就包括了家族的所有成员。每个家族成员都有一个小小的简介。始祖是谁,生于哪一年,哪一年去世,享年多少岁。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配哪位夫人,有没有迁葬过等等

第四部分,就是家族中的名人,也就是光宗耀祖的人。这个肯定是要大书特书的,在古代,有些家族还特意和某些名人牵扯上关系,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不过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也是人之常情。再有,家族中的名人效应,也是对后代的教育和激励。

此外,家谱中还包含一些家训以及修谱的组委会员这些,总而言之,家谱是寻根,留本的可靠方法,文章的最后,借用梁启超先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过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新数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