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电影感悟(电影寄生虫:走出舒适圈)

01 舒适圈就像温水煮青蛙

《寄生虫》是今年大热的一部影片,5月21日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并斩获金棕榈奖,同月30日在韩国上映。

这部影片融合了喜剧、犯罪、惊悚等各种元素,但归根结底它更像是一部剖析社会和人性的闹剧。电影讲述的是无业游民基泽与IT公司老总朴先生这两家因为机缘巧合产生交集的故事。

基泽一家发现朴先生一家不仅富裕,还很善良,于是全家人都在朴先生家当“寄生虫”。基泽的儿子冒充英语家教老师,女儿冒充艺术老师,爸爸给男主人开车,妈妈顶替了管家的位置。

期间,基泽的老婆还为自己的无耻说了这样一段话:“不是‘有钱却很善良’,是‘有钱所以善良’,懂吗?如果我有这些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

寄生虫电影感悟(电影寄生虫:走出舒适圈)(1)

电影《寄生虫》海报

其实,这只是基泽一家不愿走出舒适圈的借口。混吃等死当然比努力工作要容易得多,可是这种状态毕竟无法长久。影片中基泽一家被朴先生识破骗局后,并没有什么好下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奋斗得来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很难走出舒适圈吗?想要减肥,却无法抗拒美食的诱惑;想要早起,却在关掉闹钟后立即躺回床上;对工作不满意,在抱怨之后继续做不喜欢的工作。这些场景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也许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据调查,当前美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感到不满意,这个群体大约有1亿人。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维持现状,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总之,想要改变的想法只是在脑中闪过,却迟迟无法开始行动。这样做的结果很显然就是你永远无法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优异的成绩、丰厚的薪水,亦或是甜蜜的爱情或者美满的婚姻。

改变真的很难吗?其实未必。梅尔·罗宾斯告诉我们,通过改变,我们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当然是合法需求)其实很简单。注意是简单,不是容易。梅尔·罗宾斯是一名畅销书作家,被亚马逊评为心理自助类十强作者之一。同时她还是励志导师和演说家。

02 fine是一个脆弱无力的词语

梅尔·罗宾斯在演讲中提到了fine这个词,可以翻译成“挺好”。今年上半年有一部热播电视剧叫作《都挺好》,这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生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有些人明明是在凑合过日子,还要告诉别人自己过得都挺好的。事实上真的都挺好吗?恐怕并非如此。他们所谓的好,只是他们还活着,并没有别的任何意义。这个fine就像是汉语中的“随便”一样。如果你对什么事情都觉得随便,那么你的一生也就这么随随便便地度过了。

寄生虫电影感悟(电影寄生虫:走出舒适圈)(2)

梅尔·罗宾斯很鄙视这种整天把fine挂在嘴边的人,她觉得这类人很怂,过得好就说感觉很棒,过得不好就说自己感到糟糕呗。她认为这个fine是一个非常脆弱无力的词语,它把我们困在舒适圈里面。如果你觉得自己挺好,就不用做出改变了。你不停地在说服自己,没有这个,没有那个,我依然过得很好啦,我为什么要改变呢?实际上你是在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要,给自己催眠我过得很好。

比如每年高考过后,就会出现一阵子离婚潮。原因就是很多过得不好的夫妻为了孩子在将就自己的婚姻。他们总觉得等孩子毕业再离婚吧,我们现在也还挺好的。再比如,你与父母亲的关系不好,你也接受,并打算少与他们讲话就好了。你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出努力,来改善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人们就是不停地给自己画圈圈,让自己待在这个舒适圈里面。就像是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安全圈一样。所不同的是我们这个圈是由自己画的,当然要破解也只有靠自己来破解。

03 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圈?

有一种说法是为什么要瞎折腾呢?为什么要走出我们的舒适圈呢?我们可是好不容易经过奋斗才到达现在的舒适圈呢。想要逃离舒适圈就是在瞎折腾吗?当然不是。因为很多人对于现状并不是在坚持,只是习惯了,懒得去改变而已。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就不能待在舒适圈呢?比如我晚一点睡觉又怎样呢?我长胖一点又怎样呢?我现在的工作薪水低,我还不是可以活下去?当然是可以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品质就不高呀。

考虑到所有的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一切因素,科学家算出了每个人出生的几率是400万亿分之一。或者准确地说我们每个人从还是一个精子的时候,就要跟无数的精子来争抢了一个卵子,才能够成为受精卵。成为受精卵后,我们还要经历诸多考验,才能平安出生。

还有一种论调是,我们不需要拷贝别人的生活。请注意,逃离舒适圈不是在拷贝别人的人生,这就是你自己的人生里,仅有一次的宝贵人生。我们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上,为什么不拼一拼,过一个你想要的人生呢?没说非要你辞职、离婚,也没有说让你放弃现有的一切,只是说你可以跳出现在的舒适圈来扩大你的地盘嘛。

04 如何走出舒适圈,得到你想要的?

1.明确需求,知道自己要什么。

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过一个经典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们饿了,困了,这些就是生理需求。如果你对生活现状不满,其实从这个理论的角度来说,表明你的某个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你要找到那个需求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到底想要什么。

比如想要减肥,你不用去办什么健身卡,事实上很多人办了健身卡,也没有去几次健身房。最简单有效的减肥方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甚至假设你想去到非洲建一所学校也不是不可能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你可以很轻易地获得你想要的信息和资源,但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寄生虫电影感悟(电影寄生虫:走出舒适圈)(3)

2.逼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机制决定着我们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寄生虫电影感悟(电影寄生虫:走出舒适圈)(4)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本我代表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可以看做一个价值观意识还没建立成型的小孩子。我们可以把自我看做是一个成年人。超我是我们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

小时候爸妈总逼着我们做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我们喜欢玩,喜欢吃零食,喜欢打游戏,喜欢晚睡,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这些爸妈统统不允许。小孩子的自控力差,只要在父母的管教下,我们才能好好学习。咳咳,父母口中超爱学习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除外。

长大了之后呢,我们就得学着管教自己了。你得逼着自己去做那些你不想做的事情,force yourself。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成为任何理想成为的人。

3.使用五秒钟规则,启动活化能。

你的内心有很多的好主意,但如果没有付出行动,这些都是没有用的,为什么没有付出行动呢?就是因为你按下了内在的打盹按钮。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你在闹钟响了之后立即把它关掉,再睡一会。你内在的打盹按钮就好比这个闹钟的开关。

同时我们大脑内部有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自动驾驶模式,一种是紧急刹车模式。关于这一点,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也进行了阐述。他告诉我们,大脑有快与慢两种思考方式,可以称之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做决定是出于本能的,比较快。系统2则是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所以它比较慢,但是不容易出错。

大脑喜欢自动驾驶模式,也就是系统1,所以通常不愿意花费精力启动系统2。科学家发现我们人类的大脑能够在33毫秒的时间内处理一个小冲动,就是一秒都不到的时间。大脑另一个比较快的反应是紧急刹车。我们如果在5秒内对心中的想法不采取行动,大脑就会立刻对这个想法进行紧急刹车。

对此,梅尔·罗宾斯提出了一个5秒钟规则,来帮助你关掉大脑的自动驾驶仪,启动活化能。心理学家所称的活化能是指让你从大脑的自动导航模式切换到做新事情的一种能量。什么都别想,在5秒钟内就做。比如说,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你就能克服生理阻碍。

梅尔·罗宾斯专门写过一本书叫作《五秒法则》。世界多家知名企业都在践行她提出的5秒法则,包括微软、思科、雀巢、强生等。她在书中分享了自己通过五秒法则解除人生困境的真实经历。

寄生虫电影感悟(电影寄生虫:走出舒适圈)(5)

2009年,梅尔·罗宾斯当时41岁,面对银行的负债、被抵押的房产、不善解人意的丈夫以及糟糕的工作,梅尔·罗宾斯每天都处于焦虑状态中。事情的转折发生在某天晚上,她看到了电视里的一则火箭发射广告。随着五秒倒计时,火箭发射成功了。这个画面让梅尔·罗宾斯受到启发,她当下决定明天起床时也要像火箭发射一样准时。后来5秒法则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帮助她解除了财务、事业和婚姻上的危机。

It's simple but not easy.改变很简单,但是不容易,关键就是你要有一颗想要改变的心,然后就是你的执行力。我们的灵魂需要成长,强迫自己变得不舒服,走到舒适圈外面去,去到更广阔的天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