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在现在这个社会,能静下心来看书的人实在不算多。其原因在于:
1. 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想知道什么直接手机上点点点就有了答案,甚至都不用自己思考,快捷但对自身的思维提升没什么帮助。
2. 就算想读书,但我们从来没有被系统教导过如何读一本书,如何根据不同书籍来调整读书方法,所以当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也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抓不住重点也理不清思绪。甚至会产生一种自己不适合读书的错觉。
我们所经历的四个阅读(准备)阶段:
1. 学前教育(幼儿园):身体,智力,语言等都健全以及个人准备(学习能力,注意力,服从等)。
2. 小学一年级左右:会认字,会简单读物
3. 一直到小学四年级结束:能简单根据不同目标读物调整阅读方法,字汇的快速增长等。
4. 直到初中毕业:可以阅读所有读物但不够老练,精进与增进前面的技巧,能消化阅读经验(从一本书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可以上高中课文了。
这期间,一般都有老师引导阅读,但是高中之后,基本是靠自己来阅读了。但是少有人在高中及以后的人生阶段进一步提升阅读技巧等。
针对如何阅读一本书感兴趣的朋友,下面这本书,强烈推荐任何读书阶段都看一看,甚至看两三遍都是值得的,看了之后一定会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著,郝明义 朱衣 译。
初版1940年,畅销30多年后又出了新版,一直畅销到现在,是可以当作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系统化教程。
淘宝购书链接:https://s.click.taobao.com/QgcnEUu
其内容主要分为这几大部分:
01 想要读好一本书,读者的自我要求书中把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比喻成棒球投手与捕手,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捕手的艺术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同样地,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只有当捕手与投手密切合作时,才会成功。 比喻不恰当的一点是: 球要么被完全接住要么没接住,作品可能被接受得多一点或少一点。
想要接住更多一点,读者要对自己有几点要求:
1. 阅读的目的:为了获得理解而阅读才能使读者有所精进
2. 阅读的方式:从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
3. 主动的阅读:努力提出问题,然后找出答案
- 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全部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4. 记笔记,写出自己的感想观点评论等,写出言外之意。
- 结构笔记, 概念笔记,辩证笔记等
02 阅读的层次(这是本身的重点,其中分析阅读又是重中之重)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书中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递进关系,后面层次会用到前面层次的技能):
1. 层次一:基础阅读
摆脱了文盲状态,小学时完成,大部分的速度课程都着眼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
读完一句后,能回答“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2. 层次二: 检视阅读(系统化略读,预读)
强调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很短或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表象所教的一切。
这个本书在谈什么? 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科学论文等)?
检视阅读分两种(一体两面,刚起步阅读者最好区别为不同的步骤来进行):
检视阅读一: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目标: 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快速得知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注意副标题或相关说明与宗旨,写书的特殊角度,确定书的类型,想想阅读过的同类书籍。
2) 研究目录页,概括性理解基本架构。(就像旅行之前看一下地图一样)
3)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该书涵盖了哪些议题范围,重要词汇以及与之相关的几页。
4) 如果是包着书衣的新书,可以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开始真正略读:
5) 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若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要仔细阅读。
6) 东翻翻西翻翻,看一两段,有时候连续几页不要太多,过一遍全书,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留意主题脉动,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
检视阅读二: 粗浅的阅读
规则: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阅读的速度: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需要快速的阅读(书的不同部分不同速度)。
逗留与倒退(浪费且降低阅读速度):
许多人多年一直使用“半出声”的方式来阅读。年轻或未受训练的阅读者,在阅读一行字时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现象(眼睛在移动时看不见,只有停下来时才能看见,因此在读一行字时,只能间隔着看到一个个单字或最多两三个字的组合)。更糟的是,可能在每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自然地“倒退”到原点(先前读过的句子那一行)。
为啥是浪费: 我们的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
矫正: 逗留这一点:有很多工具,也可以利用双手训练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具体方法: 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眼睛感觉得还要快一点,强迫眼睛跟着手部动作移动。
3. 层次三: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更复杂,更系统化,读者多少会有些吃力。抓紧一本书一直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特别追寻理解。
要提出许多系统问题。
第一个阶段(架构性,掌握大纲,整本书在谈什么):
规则一:一定要知道读的是哪一类书,越早越好,最好在读之前;知道这个种类的书到底在谈什么?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作者想干什么,重点或主题)(完成规则二,规则三是必要的)(也是写作的规则)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而不是集合体)(也是写作的规则)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发现作者的意图(而不是意图谬误,自认为看透作者的内心),整本书骨架最后想说明的目的)(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哪些需要先回答,问题顺序)
第二个阶段(诠释意图):
规则五: 找出共同的词义。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六: (主旨,句):将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关键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七: (论述,一连串句子或段落):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轮速。(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规则八: (解答):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已经解决的问题,未解决的,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第三个阶段(评论性):
发表评论的礼节:
规则九:完全了解后才能开始评论。在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有些东西还未表达立场,还没有被说服)”,“我不懂(特别留意是书的原因不是自己的原因)”,“我懂了(一本书与作者其他书有关时,必须看了那本书才能完全理解时,更要小心)”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规则十:不要争强好胜或盲目反对,不同意作者观点时,要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不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学习真理才是正确的。
规则十一:把不同的观点(知识上的不同意见)当作是有可能解决的问题(区分作者个人观点与主旨,区分自己个人意见或误解与真正的知识),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为自己不同的意见要找出理论基础。
批判观点:
规则十二:1.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要能阐述所缺乏的知识并告诉如何与问题相关,如果拥有这些知识如何让他下一个不同的结论)
规则十三:2.证明作者的知识有错误(理念不正确,可能来自知识缺乏也可能不只于此,除非影响到结论否则没必要指出来,要说明事实或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持读者的论点)
规则十四:3.证明作者不合逻辑——推论无法令人信服(缺乏连贯,结论与前面的理论连不起来;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
规则十五:4.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够完整(这本书是否完整)
4. 层次四:主题阅读(比较阅读)
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
读很多书,列出相关之处,提出所有书都谈到的主题,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到过的主题分析,最主动也最花力气也是最有收获的一种阅读。
阅读步骤:
- 找到相关的章节(用检视阅读把与主题相关的书整理出来,找到这些书与主题相关的章节)
- 创造中立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 建立中立主旨,列出并厘清问题(按秩序列出问题,让作者来回答)
- 界定主题及次要议题
- 分析讨论
03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这个部分针对阅读实用性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类,社会科学类等列出了不同的方法。
详细参见思维导图。
04 最后,附上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