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年到49年我们牺牲了多少生命(在武汉战斗每分每秒刻骨铭心)

从21年到49年我们牺牲了多少生命(在武汉战斗每分每秒刻骨铭心)(1)

1月28日,梅州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出征。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从21年到49年我们牺牲了多少生命(在武汉战斗每分每秒刻骨铭心)(2)

白衣执甲入荆楚,抗疫勇士载誉归。受访者供图

从21年到49年我们牺牲了多少生命(在武汉战斗每分每秒刻骨铭心)(3)

结束在梅州市委党校的集中休整后,医疗队队员们陆续回到家中。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从21年到49年我们牺牲了多少生命(在武汉战斗每分每秒刻骨铭心)(4)

疫线征战,不忘妻儿。受访者供图

从21年到49年我们牺牲了多少生命(在武汉战斗每分每秒刻骨铭心)(5)

医生与患者相互打气,共战疫魔。受访者供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何映平带着孩子在公园里踏青。两个多月没见孩子,她利用返岗前的休息时间尽量与孩子们相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下称“粤东医院”)的“95后”护士余璇新则是利用这几天,陪伴在父母身边,父母变换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女儿。“经历了两个多月的高压工作,这几天放松下来了,总结好经验,恢复精力即将返岗。”

何映平和余璇新都是梅州市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成员。

1月28日出征、3月22日返程,经过14天的集中休整,梅州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21名队员,重新回归生活和工作中。他们是梅州最早出发,最晚回来的一线战“疫”英雄。在武汉“战斗”的55个日夜里,他们带着“零感染、打胜仗”的承诺出发,带着为同胞生命续航的故事归来。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做了该做的。”

对于这段支援湖北的经历,医疗队队员们有着不同的感受,但被外界关注时,他们常常如是回答。坚忍和平静的背后是医者的责任,也是一段值得被记住的故事。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黄韬炜 通讯员 吴锐文 钟玲芬 曾嵘 曾权

深夜集结 逆行向北

克服高度紧张、睡眠不足、天气寒冷等系列问题后,21名队员迅速改造病区、投入战斗

回到家中的十多天里,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郭苑秋经常和父亲讲起支援武汉期间发生的事。英雄父亲听着女儿的驰援故事,时而揪心,时而感动,时而欣慰,更多的时候是骄傲。

时针拨回1月26日晚。郭苑秋的微信里收到了一条信息:征集志愿者到武汉一线参与新冠肺炎救援工作。当时武汉疫情紧张,对于新冠肺炎人们了解还不够透彻,疫情将如何发展还未可知。人们充满恐惧,郭苑秋也不例外。“我觉得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但我也会害怕,所以当时咨询了家里人的意见。”

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父亲立即表示支持和理解。“你是医护人员,工作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必须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父亲的一番话,让郭苑秋更加坚定了奔赴一线的信念。

1月26日晚紧急报名,1月27日参与应急救治培训,1月28日一大早出发武汉。梅州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21名队员,8名来自梅州市人民医院,13名来自粤东医院。

“当时内心期待又紧张。”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呼吸科医生舒昱立说,他瞒着家人偷偷报名,当第二天他发了朋友圈家人才知道,但家人表示理解和支持。“我的爱人和岳母都是湖北人,去支援湖北,也就是支援家人。他们理解、支持,也给了我巨大的动力。”

武汉的冬天十分寒冷。队员们到达武汉时,已值深夜,简单收拾行李,凌晨5时,冷得发抖的队友们才钻进被窝中休息。休息不到3小时又起来参与培训。精神高度紧张、睡眠不足、天气寒冷……是队友们驰援期间最大的感触。

按照国家和省里的部署安排,梅州首批医疗队作为广东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下称“广东二队”)的一部分,接管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科七病区,负责收治危重症确诊或疑似病例。

第一个夜班让何映平印象深刻。“我接管的是重症监护病房,里面有7位病人,2位病人上着呼吸机,5位病人上着多台高流量制氧机。这些危重病人在给予以氧疗下经皮指尖血氧饱和度也不到80%。”病人气喘吁吁、呼吸困难的样子让何映平深感震惊,心里一度很难受。但她迅速调整状态,快速对每位病人做好护理评估,记录生命体征,建立好静脉通道,一切忙而有序。

救治工作复杂而困难,但汉口医院的院感防控措施却极不到位。由于该病区是临时设置隔离病房,所以没有真正的清洁区、半污染区等设置,也没有更衣室,全部医务人员不论男女均只能在公共走廊上更衣换鞋。

不规范的院感防控,让病区充满感染风险。在广东二队的组织下,队员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边完善医院的院感防控,一边紧急开展医疗救治工作。重新改造的隔离病房融合了科学的院感指引,并按照患者的病情轻重严格分区。

做好了院感防控工作,队员们更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战斗中。

医病医心 全力救治

在55天的救治过程中,医疗队共参与收治病人189人,治愈出院患者为157人,治愈率达83.06%

“2月6日,我接到电话,要我签病危通知书,我们不甘心……有幸通过病友认识了舒昱立医生,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舒医生介绍的中医朋友为老周和其他病友开了中草药,使老周他们率先喝上了中药,得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喝了中药后的老周,精神状况明显改善……”这是武汉确诊患者老周的爱人写给广东援鄂医疗队的感谢信中的部分内容。

舒昱立介绍,老周是一名57岁的武汉本地人,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当时体温高达39.1摄氏度,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来到汉口医院检查时,整个肺部病灶相当严重,70%的肺都白了,随时有生命危险。

入院后,医生们为老周制定了积极的治疗方案,但他的病情仍在恶化,脉搏氧最低时只有82%(正常人≥95%)。2月10日,汉口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生命当前,怎可轻弃。医生们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并辅以物理康复疗法,老周的病情开始好转。更可喜的是,经过数周的治疗,老周的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老周挺过来了,从死亡线上走过来了!这是我们治疗最成功的病例之一,他从没有使用过呼吸机,仅仅靠氧疗、西医支持疗法以及中药治疗,就能把病情控制得这么好。”老周的主管医生、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李先说。

在汉口医院呼吸科七病区,队员们与病魔“生死时速”较量,抢救生命的故事常常上演。

2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生态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的鲟鱼研究专家常剑波从汉口医院治愈回家。“广东医疗队的治疗方案非常有效!”“他们离开家人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帮助我们,非常不容易!”走出病区,常剑波一再向来自广东的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回忆起刚入院时,常剑波说:“稍微动一下就咳嗽,说两句话就喘得厉害,而且几乎吃不下东西。”针对常剑波此前的CT和用药情况,作为常剑波的主管医生,梅州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梅州市人民医院医生曾伟坚调整了治疗方案,对症进行抗感染、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相关治疗,常剑波的病情逐渐好转并出院。

2月中旬,一段耄耋夫妇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深情关爱老伴的抖音视频感动了无数人的心。年近九旬的冯爷爷夫妇,不幸双双感染新冠肺炎而被收治于汉口医院,因男女有别,冯爷爷夫妇被分隔于两个病房。冯爷爷由梅州医疗队队员进行治疗和看护。

冯爷爷因发热11天入院,刚被收治的时候病情危重,基础心肺功能极差,不能平卧,口唇发绀,双下肢水肿,经皮指尖血氧饱和度不到85%,身体极度虚弱,被诊断为重症新冠肺炎。

医疗队队员精准施治,为冯爷爷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在为冯爷爷治疗的过程中,队员们看到,老人总是心念着住在隔壁病房的患有七年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担心有痴呆症的老伴不能吃饱穿暖。在冯爷爷病情稍有好转后,医疗队队员鼓励冯爷爷到奶奶身边陪伴,了却内心的牵挂。

最终,经过队员们积极治疗和心理抚慰,冯爷爷病情日益好转,耄耋夫妇纷纷战胜了疫魔。

在55天的救治过程中,梅州医疗队队员们不止医病,同时医心。他们在防护服上写上“平安、加油”等字体,自我加油鼓劲;他们带着患者一起做冥想操、八段锦,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防止负面情绪在病房蔓延;他们针对院区多数为重症患者、高龄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等实际情况给予基础护理和生活照护;他们在繁重的治疗间隙,主动找患者聊天,减轻患者孤独感……

在这过程中,医疗队队员们共参与收治病人189人,危重患者159人(危重症28人,重症131人),占总收治病人数84.13%。其中治愈出院患者为157人,死亡12人,转科20人,治愈率达83.06%。

山川异域 唯爱相系

刚去时带着一些恐惧,离开时有了感情,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总结经验,充沛精力投入日常工作

3月22日,按照国家、省统一安排,梅州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乘坐飞机回到广州,并乘坐梅州市委、市政府派出的大巴车辆回到家乡。队员们一个不少、平安归梅。

大巴驶出城南高速公路出口后,梅州公安出动警车、铁骑,以最高礼遇为白衣英雄护航。大批市民在路边迎接,他们手拉横幅、挥着国旗,向风尘仆仆的英雄们呐喊“欢迎英雄回家”。

“撤离武汉回到梅州那天,很多市民自发来送别我们,还有很多在隔离区的患者,因为不能到现场送别我们,发来好多感恩的信息。”何映平说,当看到一位武汉市民双膝跪地,表达满满的感谢和不舍时,她的内心很触动。“这种生死之交,让我深深的感动!”何映平说,在这生离死别的特殊情况下,城市与城市之间,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弥足珍贵的感情。

为了让队员们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梅州市委、市政府安排队员们在市委党校集中休整。集中休整结束后,队员们的工作单位梅州市人民医院、粤东医院给予他们一段休息时间,让他们与家人团聚,放松在武汉时紧绷的压力。

在驰援武汉的日子里,队员们面对了许多生死离别,也收获了许多美好。“刚去时带着一些恐惧,离开时有了感情。”舒昱立说,从武汉回来后,他依然牵挂着自己救治过的患者,便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在群里,有什么问题,我一定会答复他们。比如怎样排痰,怎样做八段锦,还有物理的方法促进他们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希望这些对他们有作用。”

驰援武汉的经历也给队员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这在我人生当中是最宝贵的一次经验,经过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我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这样就可以救更多人。”

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吴雪芳在家中休整的这段时间里,对支援汉口医院的工作进行总结,并表示将带着这些经验,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斗志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去。“我虽然长期在ICU工作,接触过各类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血液传播等病患,但从未系统规范地学习过传染病的暴发、防治及处理原则。导致早期进入病区时不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应对,幸好在队友的专业指导下逐渐进入工作状态。而这些专业救治经验将更好地指导我今后的工作。”

在一线战疫中,因为经历了生离死别,也因为精神紧绷地工作,许多医务人员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梅州队的队员们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心理变化,让自己可以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中。“在武汉的日子里,用冥想来帮自己和同事们科学排除压力,保持平衡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奋战一线。”何映平说,回梅休整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也进行了心理疏导,以求尽快恢复到日常工作中。

去时风刀霜剑,归来春暖花开。他们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挺身而出,逆向而行,千里驰援武汉。他们最早出发,最晚回家,归来时,实现了全队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圆满且出色完成了任务。

梅州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21人,在对口汉口医院参与收治病人189人,治愈率83.06%

■援鄂心声

医疗队队长、梅州市人民医院医生黄寿新:

最大的感受是国家的强大!

作为梅州市第一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的队长,我与队员们在武汉支援了55天。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负责病情最复杂、病毒毒性最强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所有人全力以赴,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支援武汉最大的感触,是切实感受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强大。亲身经历过武汉的援助,才真正明白危机来临时,党和国家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ECMO是关键的一项技术,甚至被称为新冠“救命机”。如果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采用ECMO治疗,总费用要达一二百万元。但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这些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不仅如此,来自全国的医疗队队员,对每一个病人都竭尽全力去救治,尽最大努力做到不放弃任何人,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大家众志成城,才共同战胜了最黑暗的时刻。

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梅州市人民医院医生曾伟坚:

临时党支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虽然是临时党支部,但我们定期组织召开党支部临时会议,及时学习传达上级党委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指示精神。医疗队6名非党员同志在我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下,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

在武汉奋战50多天中,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冲锋模范作用,不畏艰辛,深入病区,以病人为中心,排除重重困难,在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对武汉市汉口医院支援工作,并得到当地医院及患者一致好评,为武汉疫情防控贡献“梅州力量”。

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谢婕琪:

每个细节的严谨都体现了专业和责任

在与病毒交锋的50多个日日夜夜,我经历了从物资紧张到资源充足,从水土不服、系统及物品放置不熟悉到克服隔着起雾的护目镜和多层手套进行护理操作的种种不便,从难以忍受到最终克服因防护服不透气带来的呼吸不畅及全身湿热感……

每次下班回到酒店,在楼下要全身喷洒消毒液,回到房间后首先洗澡半个小时,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清洁区、半清洁区和半污染区等不同区域的防护规则。谢婕琪说,每个细节的一丝不苟,既是保护好医护人员,也是避免交叉感染、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

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吴雪芳:

父母通过新闻报道知道我在湖北

我在出发前,未曾和父母说自己要去支援湖北。但父亲还是通过媒体的报道知道了,他们没有反对,而是全力支持女儿。父母总是给我最大的选择权,无条件的信任着我,我非常感激他们。关键时刻,家人的支持给了我更多的勇气与力量。

来到武汉后,我时常要面对老年患者,看着他们就像看着自己的父母。病区里有不少是老人,没有亲人陪伴,只能独自与病魔作战。我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渴望,他们就像我的父母一样无条件地信任我,跟我聊着家长里短。在这过程中,我得到了诸多老年患者的信任,也帮助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郭苑秋:

病人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在武汉、在中国,每天都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抗疫故事,凝聚成一股力量,温暖你我,战胜疫魔。正能量在湖北、在病房里真的太需要了。

患者健康出院,常常让我感动和开心。有一名患者一开始焦虑抑郁,对治疗不抱希望。后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发现,这名患者的血管不好找,之前的护理人员试过多次都没有成功,是患者对治疗消极的一个动因。我们就慢慢来,边找血管边安慰她。用了足足2个小时,在完成扎针的同时,也让患者开始恢复希望。

除了护理,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知道医疗队从全国各地赶来了,全国人民与湖北人民在一起,增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何映平:

快速克服感冒症状继续战斗

刚到武汉的第一天,由于搬运了5个多小时的物资,再加上驻地气温、水温低造成的水土不服,我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这让我倍感压力。

我在心里与自己说,不行!必须尽快调整好身体状态,不能拖累大家!在坚持服药的同时,队友们不断给予鼓励,我的感冒症状在第三天就神奇地消失了,期间还坚持上了一个夜班。

支援武汉期间,在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之余,我还在病房里带领患者做瑜伽冥想操,给患者带来平静与安抚的力量,深受患者欢迎。

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朱映锋:

努力给患者多一些人性关怀

支援汉口医院的广东医疗队来自全省多家医院,在短时间内迅速组成一支能打仗的队伍,确实不易。一开始患者都对病情比较恐慌,我们除了做好专业的医疗工作,还要做好心理干预,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关怀。

从踏入病区之后,我们护士就开始了各种向患者“表白”,各种爱心、加油、逗趣等字眼传递给患者。当一名患者处于担忧焦虑中,作为专业人士,一句简单的问候或交流对他们都是很大的抚慰,我们要尽量多去做这类事情。从生活护理到专业护理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也能让武汉患者对我们更加信赖。

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王怀耀

“90后”男护士上“战场”

作为队员里年纪较小的一名男护士,我尚未结婚,但充满勇气,没有丝毫退却。穿上白大褂,我们就是白衣战士,就要努力做好标兵。

人民群众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赞美之词,说我们是英雄、是白衣天使、是最美逆行者。但我们自己清楚,我们不是英雄,只是一群普通人,是子女也是父母。我们一批一批赶往武汉,疫情一天不结束,我们就一天不下战场。

时至今日,武汉的阻击战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疫情仍未结束,抗战还在继续,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来,但我知道每个人一定都是最勇敢的战士。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医生舒昱立:

尽力帮助病人是一生最开心的事

在这次武汉抗“疫”的过程中,给我最大感受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伟大,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还有武汉人民的坚强,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一样可以绵延几千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次疫情让我们懂得了要更加珍惜生命和珍爱健康,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最需要你的时候,能挺身而出,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病人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事,希望我们国家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健康!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医生李先:

所有救治都是依靠团队的力量

此次援鄂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带点恐慌的紧张、富有激情的适应、患者康复的喜悦、日复一日的平淡以及等待回家的激动。

我们都认为,所有救治过来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危重症患者,都是依靠团队的力量。所有医护人员都是4至5小时一轮班,虽然每位医生有自己负责的主管病床,但换班时,只能充分信任地把接下来的观察病情及处理医疗变化的任务交换给接班医生。因此,我们每一个队员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许多人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但它可能更是一次“伟大的纠错”。它会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生命苦短,什么才是我们最重要、最应该做的事情?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医生丘伟杰:

发挥所长救治病人是我的职责

除夕夜,广东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已踏上征程。当我们接到电话说要支援武汉的时候是年初二,我正在值班收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当时也没问什么,就报了名,也没跟家里人说。第二天下了夜班回家跟我太太说了之后,她跟我说:“没有大家,哪来小家,我支持你,用你的专业知识去救治更多的人,家里有我,你不用担心!”

但我怕爸妈、奶奶担心,没让太太告诉他们。直到1月28日晚上踏上武汉的土地,我才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到了武汉,爸妈沉默了一阵,说:“好好干,小心,注意保护自己。”

发挥自己重症医学专业优势,积极配合团队救治患者,这便是我的职责所在。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医生杨振辉:

每一位阻止疫情扩散的人都是英雄

我从未梦想成为英雄,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所感受,皆为团结与爱。

整个中华民族都在共同抗“疫”,前线和后方同等重要。我们每经历一次心理压力,都有来自亲朋、同事的问候;我们家属在生活上每有一次不便,都有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送上温暖;我们全副武装走在隔离病房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后勤部门运送防护物资时的艰辛;我们执行的每一笔医嘱,都隐藏着医疗总队梳理流程的努力;我们治好的每一位患者,都是整个华夏大地共同努力的战果。

全国有14亿人,每个人团结一致,没有打不赢的仗。每一位帮助阻止疫情扩散的人,都是英雄,都是逆行者!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医生林百润:

国家和人民是我们一线战斗的强大支撑

通过这次支援武汉的经历,我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国家的强大。试想一下,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够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国民,可以牺牲经济等一切代价,这么快速地反应及行动。这不仅是经济上的强大,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我们作为在一线战斗的医务人员,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而在冰山一角下,是全国人民、各条战线的强大支撑,是国家强有力的后盾在支撑。

现在我国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疫情的考验远远没有结束。随着国外疫情暴发,现在面临着输入病例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我们广东,面临着疫情反弹的巨大风险,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返岗后继续保持初心,投入救治病人的工作。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护士温志英: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斗志继续奋战

在武汉的55个日夜里,所见所闻皆是满满的感动,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大地的热爱和维护中华家园的决心。

山川异域,唯爱相系;医者仁心,和衷共济。带着武汉人民的热情和敬意我们平安归粤,但经过这一战,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祝福武汉!祝福祖国!

此场战“疫”还未完全结束,短暂的休整后,我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斗志投入到护理工作岗位中继续奋斗。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护士梁姬:

病人出院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在武汉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我们从对病区、病情、患者的陌生到熟悉,把病区管理得井井有条,跟患者相处得非常融洽,能完整的对患者解释病情,这就是我们的进步,是我们每一位战士团结合作的成果。病人的每声感谢都温暖与激励着我们,病人出院就是我们最好的礼物。

50多个日夜,我们挺过来了,武汉也慢慢好起来了,满心欢喜。离别之时,内心满是不舍,这是我们曾经拼过命、撒过热血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武汉,英雄的人民,我不后悔此行,能为这场战“疫”出一份力,也是我职业生涯里最有意义的一个里程碑。我终于也兑现了我的誓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医者义不容辞!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护士谢玉燕:

当时虽身在异乡,却感受到家的温暖

治病救人是一名护士的职责和使命,我为自己能参加这次抗击疫情工作而感到无比光荣,这个人生经历也会一直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奋发向上。

梅州医疗队队员们当时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因为有你们所有人的关爱,在疫情面前我们从来都不觉得在孤军奋战。现在我们回来了,休整以后我们一定以更好的精神状态继续服务梅州市民。

下一次春暖花开,我还要来这里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护士杨茹钰:

我不是英雄和勇士。有幸能够亲临一线,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和死神抢人罢了。

工作很琐碎,大到抢救治疗、上呼吸机,小到喂饭喂药,做心理护理。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甚至渺小得无能为力。

下一次,春暖花开,我还要来这里,我要亲吻身边的花草,告诉它们,在那个突如其来的浩劫面前,我们并肩作战过;下一次,我要在樱花烂漫的武大校园里,在夜色映照的黄鹤楼下,在巍峨壮观的长江大桥上,在热干面的余热中慢慢欣赏这座美丽的城市。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护士钟敏:

以更好的技术服务梅州百姓

新冠肺炎让武汉许多家庭支离破碎,天人相隔,也让我们明白:活在这个世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比生命重要,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没有什么比阖家团圆更幸福。

也是这场疫情,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能平平安安回来,感谢梅州市各界人士和医院领导、同事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后自己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能力,以更好的技术服务梅州地区的老百姓,为医院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护士张素嫦:

铭记疫情伤痛,履行护士天职

抗疫的经历毕生难忘,抗疫的胜利将举国同欢,世界同乐。但是经历疫情的伤痛,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我也会坚强起来,振作起来,因为我知道作为共产党员和护士,不能容许我有半点懈怠,我将继续履行我的誓言: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履行护士的天职,以自己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我所护理的每一位病人。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护士林依婷:

支援武汉是我做出最勇敢的决定

我们是一支临时组建的战队,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聚在了英雄城市武汉,留下欢乐与汗水,经历艰辛,也收获满满。支援武汉是我做出的最勇敢的决定,值得我骄傲一生!

经此一“疫”,我深深理解自己的责任和职责,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继续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扎实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我坚信,在未来的工作及生活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与担当。

医疗队队员、粤东医院护士余璇新:

爱和希望比病毒传播得更快

在汉口医院里,我看到了人们对生命的渴望,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强,看到了全国一家亲的情景,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与政府的执行力,不只是我们治愈了他们,他们也教会了我们面对疫情的无惧与坚韧。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从全国到武汉,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

大家都在尽己所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或是医疗,或是运输,或是志愿服务,他们不顾生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只有一个目的,把武汉交给我们,我们把安全健康的武汉还给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