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是诸葛瞻写的吗(诸葛亮寄子瞻书解析)
最近一篇诸葛亮临终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武侯公五丈原八月朔日寄子「瞻」书》在襄阳南阳两地躬耕地之争中很火,南阳网友对于这封家书意思的理解不敢恭维,不知是有意曲解还是水平不行,说什么诸葛亮分得清襄阳南阳,什么信中说就在南阳卧龙岗等等今天我把前边写躬耕的部分单独列出来解析,没有修改一字一符,不像南阳的某些人篡改史料拿出来解析,蒙骗广大网友,具体是谁这里就不点名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诫子书是诸葛瞻写的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诫子书是诸葛瞻写的吗
最近一篇诸葛亮临终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武侯公五丈原八月朔日寄子「瞻」书》在襄阳南阳两地躬耕地之争中很火,南阳网友对于这封家书意思的理解不敢恭维,不知是有意曲解还是水平不行,说什么诸葛亮分得清襄阳南阳,什么信中说就在南阳卧龙岗等等。今天我把前边写躬耕的部分单独列出来解析,没有修改一字一符,不像南阳的某些人篡改史料拿出来解析,蒙骗广大网友,具体是谁这里就不点名了。
正文:“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非自甘贫贱也,祖父俱汉名臣,襄阳城里,门阁何高大也,但生于离乱之世,欲立庄舍于南阳,以便躬耕稼穑,岂来先帝三顾之隆,义难拒却,不得已将农事竟付汝之叔均也,余今职据丞相,任授军师,留身于四(西)川,岂至愿也,翘首企望襄阳,再欲与兄弟相为聚首勿能也。.......”
我们先看前两句,典型的文言文者也句式。者也句式用法:1,表示类属关系; 2,表示等同关系;3,表示主谓某种逻辑关系;4,表示比喻;5,表示因果。结合语境很容易直接排除1234,这里表因果。翻译:我在隆中卧龙岗构建茅庐的原因,不是我自己甘受贫穷低贱。
祖父俱汉名臣,襄阳城里,门阁何高大也。翻译:祖父辈都是汉朝有名的官员,襄阳城里,有住宅多么高大。南阳网友把这里的门阁理解为襄阳的环境是大错特错,如果是襄阳官宦环境,后边高大如何解释?环境高大?笑人了。门指门户,阁指建筑,合在一起指住宅。何是虚词,在形容词高大之前,表示程度加深,可译为多么、非常。
但生于离乱之世,欲立庄舍于南阳,以便躬耕稼穑。翻译:但是(我)生在乱世,想要在南阳(郡)(这里指隆中)建立农庄田园,以此方便自己耕作。稼穑: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农事统称。这里南阳可不是指南阳市,结合上文指当时归属南阳(郡)的隆中。
岂来先帝三顾之隆,义难拒却,不得已将农事竟付汝之叔均也。翻译:又有先帝三次拜访,情义难以拒绝推却,迫不得已把农事全部托付给你的叔叔诸葛均。这里隆不是指隆中,而是指深厚,程度深。
余今职据丞相,任授军师,留身于四(西)川,岂至愿也。翻译:我如今职位据于丞相,被授任予军师,身在西川,难道不是达成愿望吗。
翘首企望襄阳,再欲与兄弟相为聚首勿能也。抬头远望襄阳,想要再次和兄弟(诸葛均)相距却不能了。
到这里已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信息:1,诸葛亮躬耕地在隆中叫卧龙岗的山岗下。2,隆中属于南阳(郡)。3,诸葛亮祖父辈为官,襄阳城里有房子。4,诸葛亮躬耕的原因不是自甘贫贱,而是因为乱世。5,兄弟诸葛均住在襄阳。
整体解析:1,直接否认了南阳说诸葛均住在宛城;2,隆中在诸葛亮时期就有,并不是南阳说认为的什么后世号曰,编造;3,诸葛亮以农事相托,证明躬耕地离诸葛均住地不远,如果田地在宛城,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不现实的,庄稼都种死了,所以躬耕地只可能在距离躬耕地不到半日路程的襄阳隆中;4,家宅位于襄阳城,这与诸葛亮在襄阳的朋友圈子是吻合的;5,清楚交代了诸葛亮躬耕的原因,这就直接否认了南阳某些人认为的诸葛亮与荆州上层有交集就不可能去躬耕;6,这封信间接证明隆中在当时归属南阳郡,因此躬耕于南阳,也戳破了南阳说所谓南阳郡不过汉水的歪理;7,今南阳市卧龙岗是后代改名的赝品,只是一个纪念祠,真正的卧龙岗在襄阳隆中脚下。
@向往飞天舞@白舜天@无可置疑123@淯阳侯@晖光日新@方園之声@南阳方正之声@奔流到海不停留@白舜天@赵哞哞Vlog@方老四@趣说正史@中箭的刺猬@用户wgq1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