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现代设计理论(设计理论01美学据说很难搞懂)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搞清美学基本原理概念,提升审美的路径与运用方向,力求简练干净不拖沓。

一、什么是美学

我们经常会在看一张海报时,感觉时尚前卫,抑或是老旧过时。同样,你早些年引以为豪的一张画,放到现在来看,你或许也会感觉有些技法的粗糙稚嫩。这些都源自你的审美价值判断。我们知道,判断一件作品好与不好,是美术层面上的问题。那么帮助判断美丑的那把度量之尺在哪里呢?或者说,你认为的美到底是什么?美有没有标准?这就是美学问题,是对作品评判标准的标准。美学不是一门工具学科,而是研究美本质问题的一门哲学。

二、美学的研究范畴

人们往往不会因为一件衣服是男式的还是女式的而争论却会因为一件衣服是不是好看而争论到鱼死网破。但是我们又会对同一件艺术作品赞不绝口。从上述的两个例子来看,美是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的。凡是具有普遍性的才能称之为学科。

5个现代设计理论(设计理论01美学据说很难搞懂)(1)

美学与其他学科关系图

美学研究的是何为美的问题,美是什么,艺术有没有统一的美的标准。柏拉图在《大西庇阿斯篇》中曾暗示,若凭借对具体事物的感性认知,永远无法回答美是什么。因此,费希纳通过实验,认为美感源自人类的一种生理快感。完形心理学代表阿恩海姆提出格式塔心理学,又将美学认为似乎是某种心理学范畴,而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美学则属于人文学科的哲学范畴。易中天在《破门而入:美学问题与历史》一书提到,美学在本质上属性是哲学,研究艺术总特征和总规律。现在,我们认为艺术指向现实审美,美学除了包含现实审美,还有艺术审美,其外延大于艺术。

三、美学的理论认知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学者,当他们谈论美的本质问题时,却各有各的观点,有些认为美就是上帝赐予的,美是一种理念,美是人感官与生俱来的,更有甚者认为美的本质根本就不存在。针对美是否具有本质,其本质是什么的这一类问题,我们统称为美学本体论。1750年鲍恩嘉通的著作《美学》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研究美学的书籍,同时他也被称为了美学奠基人,美学之父。然而,鲍恩也没有讲清楚美的本质问题,直到后来康德的出现。

康德这人比较有意思,他一生都没去其他城市旅游,生活在东普鲁士,父亲是个皮匠,早年曾追求过一位有夫之妇,康德一生没有结婚生子,单身终老。不过康德厚积而勃发,在57岁时发表了人生第一篇大作《纯粹理性批判》,随后10年内相继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著作成为康德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历史上对美学本体论研究的巅峰。

自然的规律本身就存在,人所认识的规律仅仅是在人的认知范围里所认识的,而真正的自然规律,也就是物自体是不可去深究的,否则将会陷入所谓的二律背反。二律背反指的是两种假说都成立,但却是相互矛盾的。康德将认知论和伦理学相互联系,认为当人作出审美判断时,是无功利而且带有普遍性的,也就是大多数人都会对一件事物有美的共同感,这种美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而非依存于其他带来的美的感受,如某种生理属性所激发出的快感之上。

我们发现,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演变为“探知当作出审美判断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换言之就是从美的本质是什么演变为美的特征是什么。从美学本体论演变为对美学本体论的解构。简而言之,美就是抛开了功利、概念之后的纯粹的形式感,而前提是这种形式感并非只有你一个人感受到如此,其他人同样有这种感觉。审美是理性与道德相互作用下的产物。

那么,只要提升你的理性与道德的认知,是不是就可以提升审美认知呢?

换句话说,我们如何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审美认知水平呢?其实历史上早已有前人给我们指路了。我所做的也就是给没时间看大量书籍的你,最深入浅出的知识输入。

我给自己一项挑战,就是每周更新一篇,为此需要阅读大量相关书籍资料参考,将上百万字的资料结合我自己的认知再提炼出来,为您一一解惑。

不容错过哦!我们下期再见 ^_^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