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

隋 (581-618,计37年)。唐 (618-690,705-907,计289年)。五代 (907-960,计54年)。

隋文帝杨坚

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公元581年3月4日-公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西魏恭帝曾经赐杨坚之父杨忠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之后,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全国。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1)

杨坚

经济上鉴于南北分裂达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由以中原地区为盛。故自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文帝在位时代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逝。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前中期的经济发展收益甚大。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实行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结果查获没有户籍的百姓达165万余口,其中丁壮44.3万人,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

另外,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是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中书、门下两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封驳,尚书省负责政务的管理。尚书省又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太宗李世民

唐朝第二任皇帝,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出自陇西成纪,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母亲太穆皇后窦氏。他在灭亡东突厥汗国之后,被九姓铁勒、西域诸国国王、吐火罗叶护尊称为“天可汗”。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2)

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以及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其真迹今仅存晋祠之铭并序碑刻。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1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

高宗李治

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和胞妹晋阳公主一样,唯一一对由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亲生子女。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积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终年五十五岁,葬于唐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3)

李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史称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图扩到最大。传统中国史学家认为唐高宗生性软弱及受武则天牵制,使其评价不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但事实上,唐高宗亦是有为之主,不少决策都对国家有利,唐朝在高宗统治下,国力迅速增强。

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因执掌君权而得到正史唯一承认的女性皇帝与女性太上皇。武氏是唐高宗的皇后、武周开国皇帝,当代称则天后,或武后,后代通称武则天。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4)

武则天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寛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一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二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玄宗李隆基

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享寿77岁,是唐朝在位最久与最长寿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圣祖赵玄朗讳,清代避讳康熙帝“玄烨”,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年轻时性格英明果断,勇敢有为,善于谋略,多才多艺,知人善任,颇有曾祖父唐太宗之风范。知晓音律,至今留下许多乐曲,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公元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杀韦皇后及其党羽,并拥立父亲睿宗李旦,掌握朝政与京师实际兵权。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为玄宗,李旦成为太上皇,李隆基随即发动先天之变,赐死可能争夺大位的姑姑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间,前30年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但在位后期,由于其怠政加上政策失误,宠信杨贵妃和重用安禄山,导致了后来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逃往四川,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唐朝中衰玄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元756年李亨自立为帝,即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于公元762年5月3日病逝,享年77岁,死后葬于泰陵,仅13天后儿子肃宗李亨也逝世了。

唐玄宗晚年骄奢淫逸,终日只顾与杨贵妃游乐。他罢免良相张九龄,任用奸相李林甫,朝政每况愈下。玄宗本不太相信鬼神之说,后来崇信方士张果,渐好神仙;并尊奉道教,企慕长生不老,以是朝野争言符瑞。李林甫死后,又以杨贵妃之从兄杨国忠担任丞相,李林甫在位时尚可稳住朝政,杨国忠不仅没有李林甫的才干,反而纵容贪污腐败,局面遂不可收拾。不久,杨国忠与手握兵权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发生冲突,安禄山决心先发制人,发动叛变。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5)

李隆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于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史称安史之乱。玄宗决定逃往四川,途中至马嵬驿,士兵哗变,士兵砍杀杨国忠,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玄宗权衡轻重下后,为了保命及维持君威,不得已下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勒死。

对玄宗早有不满的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李隆基与陈玄礼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太上皇,玄宗长达44年的统治告终。

宪宗李纯

原名李淳,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宪宗透过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协助,迫使父亲唐顺宗让位予自己,即“永贞内禅”。即位后,曾一度讨平不服朝廷的藩镇,短暂终结藩镇割据,重新统一中国,史称“元和中兴”,也因此成为安史之乱以后即位,评价最高的唐朝皇帝。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6)

李纯

宪宗的帝位是由宦官拥立的,因此宪宗重用宦官,军队中许多将领与监军由宦官担任,有些宦官拥有很高的军权,但宪宗对宦官亦不优待,其后期好长生不老之术,多服金丹,“日加躁渴”,性情暴躁易怒,动辄责罚左右黄门,宦官们不堪鞭笞。

元和十五年(820年)阴历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卒,据说是被宦官内常侍陈弘志和王守澄合谋毒死。一说是宦官叫唆十余名宫女,集体闷死他,史上第二位被女人杀害的皇帝(第一位被女人杀害的皇帝是晋孝武帝,为张贵人所弑),享年42岁,在位15年,谥圣神章武孝皇帝。

武宗李炎

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实上的第九子,母韦贵妃。他是唐朝的第18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时间是840年-846年,在位6年,享年31岁。临死前12天改名“”。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7)

李炎

唐武宗本来是唐敬宗、唐文宗的弟弟,被封为颍王。在宦官仇士良的操纵下,趁文宗病,矫诏立他为皇太弟,废原来的太子敬宗子李成美为陈王,武宗由此得以登基,并赐死李成美、文宗杨贤妃和皇兄安王李溶。

唐武宗登基后,召李党人物李德裕回朝,任为宰相,李德裕提倡“政归中书”等政策。在李德裕执政下,国家渐渐回复元气,被称为会昌中兴。而仇士良的权势亦被压抑,仇士良不得不退下政治舞台。

唐武宗外攘回纥,内平泽潞,威震中外;更严肃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制驭宦官,使朝政为之一新。

唐武宗信奉道教,从845年开始他大规模下令打击佛教,史称会昌灭法。除少数在长安的寺院外,全国所有寺院被拆毁,僧尼被迫还俗,寺院所有的田地被没收为国有。

这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受打击很激烈的一次。在唐朝历史上对于佛教势力不满的现象始终存在,武宗灭佛可能有多种原因。第一可能因为唐武宗本人更加信奉道教,因此打击佛教。此外当时佛教的势力非常强大,唐武宗在他的旨意中说,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务税收是一个重大损失。

有传说认为唐武宗继位后怕有人会另立他的叔叔光王李忱(即后来的唐宣宗)来威胁他的地位,李忱则逃入佛门,因此唐武宗灭佛是为了让李忱无处可藏。但这个说法可能只是传说,因为历史学家对于李忱是否真的做过和尚仍有争议。

唐武宗吃道士给他的长寿丹后中毒而死。死后葬于端陵,谥号为至道昭肃孝皇帝。

宣宗李忱

初名怡,登基之前封为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母郑宫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母亲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侍妾,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被送入宫后当郭贵妃的侍儿,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封为光王,故唐宣宗为唐穆宗之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之叔父。唐宣宗为光王时,居于十六宅,故作愚钝,曾被唐文宗及其他宗室作弄。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8)

李忱

传说唐宣宗登基之前,为了逃避侄唐武宗的迫害而出家为僧,传说他在河南淅川香严寺避难,法名琼俊,齐安见其举止不凡。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长寿丹毒死。光王李怡被宦官拥立为帝,改名为李忱,是为唐宣宗,年号大中。拥立唐宣宗的宦官本以为他愚钝容易控制,岂料他登基为帝后立即励精图治,并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众宦官、朝臣及宗室才惊觉唐宣宗以往是故作愚钝,实际是非常贤明。

  • 历史上评价宣宗在位曾经烧过三把火:“权豪敛迹”、“奸臣畏法”、“阍寺詟气”,称之为“明君”,有“小太宗”的外号。据说唐宣宗退朝后还会读书到半夜,烛灺委积,近侍呼之为“老儒生”。
柴荣

五代时期后周皇帝,于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在郭威之后继承帝位,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根据史书记录,在此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建树,号称英主。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9)

柴荣

周世宗是郭威的养子,与后唐明宗李嗣源及后晋出帝石重贵,同样是以养子身份来继承帝位。

其为郭威正室柴皇后的侄子,在中国王朝中,是少数由外戚继承宗室的皇帝。

周世宗即位后,立刻下令招抚流亡,减少赋税,恢复中原经济。当时,北方及中原经过了一系列的战争,百姓痛苦不堪,周世宗的举动正好使中原开始复苏,他整顿吏治,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济开始繁荣。周世宗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他曾叹息道:“均田才是治国之本,王政之始!”于是他在任内制定了均田政策,下诏到各地,让官民都知道新的均田政策,等官民都了解清楚后,他下诏在一年之内大均天下之田,使得社会矛盾得到极大的缓和。

显德二年(955年)推行显德毁佛,以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因为其毁佛行为,后周世宗被列入毁佛的“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一宗”。司马光评述周世宗“毁佛”:“不爱己身而爱民,不以无益废有益,周世宗算得是仁爱明理之人。”

周世宗对内进行改革,对外则积极开拓疆土。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汉主刘崇乘其新立,勾结辽兵4万攻后周,周世宗力排冯道劝阻,率军迎战,于高平(今山西)南大破北汉军,稳定政局。战后整军练卒,裁汰冗弱,于是军威大振。显德二年诏令群臣献《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确定王朴提出的“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命兵部撰集兵法,名《制旨兵法》。他击败后蜀的孟昶,取得秦、凤、成、阶四州,孟昶大惧,“致书请和”;又先后三次征南唐,创建水军,攻下淮南十四州。

钱镠(因liu)

吴越太祖钱镠,汉族,浙江杭州临安(今临安区)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开国国王。

唐末跟从石镜镇将军董昌镇压农民反抗军,任镇海节度使,乾宁年间击败董昌,占有两浙十三州,后梁开平初年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后唐皇帝排行榜(隋唐五代十大著名皇帝)(10)

钱镠

由于吴越国小力弱,又同邻近的吴、闽政权不和,投靠中原王朝,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先臣服后梁,又臣服后唐。后唐明宗时因惹怒枢密使安重诲,被削去官职,安重诲死后又恢复。长兴三年(932年)病死,葬安国县(现临安区)衣锦乡茅山。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

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钱镠生于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下的临水里钱坞垅。父亲钱宽,母亲水丘氏。一家以农耕打渔为生。传说钱镠出生时突现红光,且相貌奇丑,父亲本欲弃之,但因其祖母怜惜,最后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钱镠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

钱镠自幼不喜诗文,偏好习武,常与邻里诸小儿戏于里中大木之下,指挥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钱镠即位后将此树封为“将军木”)。钱镠在16岁的时候就弃学贩盐。当时私贩盐料是官府严厉禁止的,但由于利润极高,因此钱镠铤而走险,在杭州、越州(今绍兴)、宣州等地贩卖私盐和粮食。这段贩卖私盐的经历,练就了钱镠体魄和胆略,也为他日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基础。

后世一般对钱氏评价较高,认为他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了民众安居乐业的局面。

2019年,钱镠墓被盗掘,2020年5月警方发现案情,2021年5月警方公布案情,包含金玉腰带、古剑等在内的175件被盗文物已全部追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