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缠丝的正面方法 太极缠丝劲浅解

太极劲者,气之发于心也,得其中正则为中气,养之则为浩然之气。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劲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理,习练太极终身不得法。

太极缠丝的正面方法 太极缠丝劲浅解(1)

陈鑫太极图说正反面缠丝图

道家有道生一、次生二、再生三、三生万物之语。在太极拳中,中气谓一,太极诸般劲技,皆由此出,故称之为缠丝劲之祖。近代武圣之称的孙禄堂有云:

道本自然一气游

空空静静最难求

和来万法皆无用

形体应当似水流

由此知之,守中方能得中,得中方能用中、养中,互为体用,不可不察。

何谓守中?守中者,守于中脉也,上起百会穴顶头悬,臆想一线虚领,延身体中轴线,至会阴穴后尾闾向前内收,两点连线与地面垂直,上下通达,使中气贯于脊中,如竖立柱,行拳时,四肢虽转动,中柱则直立不动。以此外柔内刚之法,拙劲、僵劲渐去,整劲、缠丝劲则生矣。

何谓用中?用法有二,一曰引进落空,此谓非但劲由中发,且在接引外力时,须引其入我中轴外,以掤捋挤按之法引进落空,成直来横拨、横来捧压之义;二曰失中,专指以我之劲力破坏对方中轴,使其偏失重心,谓之失中。

缠丝劲,源于太极螺旋之运动,得于筋肉关节之反复绞拉日久,所生似松非松弹性之劲,或以绳喻之,意念牵引绳头,或松或紧,系于一心。洪式太极,有掤劲即缠丝劲之说,谓之太极诸劲之母。

缠丝劲之感应可从三个层面体会之:第一层,臆想身在水底,双足着地,凡动作必有水之阻力;第二层,臆想身在水中,双足浮起,举手投足,均运用自如;第三层,臆想身如轻羽,两足着于水面,动静之间,神气内敛,如一叶渡江。自一至三,缠丝劲逐层加深,诀窍尽在松沉虚实,脱得旧力以生新力。

缠丝劲,陈鑫太极图说着笔尤甚,并以河图洛书解之:河图乃天地之数,凡一至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数,曰一得六成水,居北;二得七成火,居南;三得八为木,居东;四得九为金,居西;五得十为土,居中,有此五德,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太极缠丝的正面方法 太极缠丝劲浅解(2)

以河图论之,中气如一,如执绳之两端,错而盘之,则成缠丝螺旋图,因而论之,劲由心发,随智运转,而成千变万化,切合太极上圆下方、内圆外方之形相,则知《淮南子》“智愈圆而行愈方”之谓也。

以洛书论之,如隔三一连,按一、九逆时针行动,此谓天地体数顺行也,缠丝劲法与之相仿,左右手俯仰相对,右手在下,从一、向二、三、六行,头领两足从九向八、七、四行,四六相向,于五相合,气结中宫。

太极缠丝的正面方法 太极缠丝劲浅解(3)

如隔三一连,按一、九顺时针行动,此谓甲子用数逆行也。左右手俯仰相对,左手在下,从一向四、七、八,头领双足从九向六、三、二行,二八同向,于五相合,气结中宫。

太极缠丝的正面方法 太极缠丝劲浅解(4)

最终落点时,头、手、足皆成一二三或一四七矩折三角形。久练纯熟,则进退起落,刚柔并发,缠丝之力备矣。

另有太极缠法虽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缠、小缠、顺缠、逆缠等缠法繁多,但理唯一贯,须如抽丝般运用一体,切记不可断续分隔,杜绝阴失阳根,阳失阴根也。

学拳须知百研不如一练,希望文章能对读者学拳有益,多家演习,如功夫能得些许精进,即幸事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