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脚很臭一洗就没有了(明明有认真做脚部清洁)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所有,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什么脚很臭一洗就没有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为什么脚很臭一洗就没有了(明明有认真做脚部清洁)

为什么脚很臭一洗就没有了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撰文 比邻星

天气渐暖,一些尴尬时刻也悄然苏醒。温润的空气滋养万物,同时被激活的还有某些自下而上升腾的气息。

图源 :bing

在人群聚集的密闭空间里,闻到一缕足底幽香在所难免。而一个遗憾的事实是,人的脚底汗腺密集,平均每平方厘米就有600个汗腺,这个密度远高于腋下。无论是爱洗脚还是不爱洗脚的人,足底都会旺盛分泌汗液,脚臭也都难以避免。问题是,“脚臭味”就等于“汗味“么?为什么某些脚臭格外刺鼻?

☆ 是谁在发臭?

来自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在2015年进行过一项研究,目的是寻找制造脚臭味的核心“人物”。

实验针对8男8女进行,他们需要在洗脚后穿上实验室统一准备的袜子。24小时后,研究人员会对每个人脚部的微生物进行采集。采集分区域进行,包含脚背的4块区域和足底的4块区域,遍布脚趾头、足跟、脚心等位置。

图源:pixabay

随后,研究者会分区域对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鉴定。在细菌的核糖体中有一段RNA序列,名为16S rRNA,其中的某些片段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当你取到环境中一揽子杂乱的细菌时,就可以用16S rRNA测序的方式,对其中所含的微生物做比对鉴定

实验结果被整理成这样的一张图。

字母A-H对应脚部不同区域,纵轴对应的值越高意味着细菌越多。(图源:参考文献「3」)

其中A~D为足背区,E~H为足底区。蓝色为男性,红色为女性。三张图分别表示细菌在不同种类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一目了然,足底的微生物比足背多得多,其中细菌最多的E、F区位于脚趾附近。也就是说,足底脚趾缝,是细菌聚集的重灾区。

防脚臭,足部清洁很必要!(图源:Wiki How)

经过物种鉴定,5种优势细菌脱颖而出,包含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等耳熟的名字。其中密度排名第一的是葡萄球菌,脚丫子上几乎每一寸肌肤都有它们的踪迹

葡萄球菌,遍布足底每一寸肌肤。(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就这样,聚集在脚部,特别是足底脚趾缝附近的葡萄球菌野蛮生长着。它们在汗腺分泌的众多汗液、足底老茧以及皮屑的滋养下,将身边的短肽和氨基酸分解,转化为各具风味的有机酸

其中,名为异戊酸的短链脂肪酸贡献了最为酸爽的气味。有机化学字典上对异戊酸气味的描述是:令人恶心,奶酪腐烂的气味。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脚臭味”。

脚臭分子 异戊酸

氨基酸中的亮氨酸经微生物发酵即可产生异戊酸,天然食品中,如奶酪、豆奶、苹果汁也有微量异戊酸存在。

希望此文不会影响你吃奶酪的胃口。(图源:pixabay)

☆ 人体微生物图鉴

足底细菌只是皮肤微生物的一个例子。虽然皮肤大部分区域凉爽干燥、略带酸性,并不适合微生物生长。但潮湿而油腻的褶皱处,却是微生物的绿洲

有研究者整理了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如下。

黄色、绿色、红色分别代表细菌、真菌、病毒(图源:参考文献「4」)

无论何处皮肤,细菌总处于占比最多的霸王地位,这一点在足底尤为明显。大比例占据足底的细菌贡献了脚臭,而极小比例安营扎寨的真菌则带来了脚气。不同部位的皮肤会形成一个微生态系统,由于生理微环境存在差异,不同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群并不相同。皮肤的潮湿度和油脂量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存状态。

棉袜易吸收汗水,潮湿的环境利于细菌繁殖,并不是避免脚臭的佳品。(图源:Wiki How)

Fine,读到这里你可能心中暗想,“到处都是洗也洗不干净的微生物,我脏了”。事实恰好相反,与皮肤共生的微生物大多是无害的,当它们占据了皮肤领地,反而可以抑制有害菌登陆,起到了保护皮肤的作用

另一个长达2年的研究揭示,人体的皮肤微生物具有长期稳定性,每个部位的微生物一直总是那么几种,它们与皮肤共建起了长期稳态。而在全身各部位中,足底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是最低的。

☆ 诱捕蚊子的尼龙袜

不管怎么说,没几个人喜欢臭袜子。但它们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201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了疟原虫后,蚊子的嗅觉会发生改变。它们开始热爱臭袜子的味道,就像蜜蜂热爱香甜的花蜜。有证据显示,可能是疟原虫改变了蚊子头部的某些嗅觉受体蛋白。那些脚臭明显的人,更容易受到此类蚊子的叮咬。

于是,在疟疾传播率较高的非洲地区,有人发明了这种自制捕蚊器。

图源:参考文献「6」

它通过散发出某些诱惑的气味来诱捕蚊子,使用方法中写道:“诱捕剂可使用穿过的尼龙袜。”如果不想用如此重口的东西,也可以用比利时原产干酪代替。

二者的共同点是,均含有异戊酸。

所以你都听说过哪些防止脚臭的土方法?

图源:豆瓣小组

封面来源:WikiHow

参考资料:

1. http://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50730-the-disgusting-secrets-of-smelly-feet

2. Verhulst NO, Qiu YT, Beijleveld H, Maliepaard C, Knights D, Schulz S, et al. (2011) Composition of Human Skin Microbiota Affects Attractiveness to Malaria Mosquitoes. PLoS ONE 6(12): e28991. http://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28991

3. Deborah Stevens, Robert Cornmell, et al.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the human foo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odorous volatiles,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Volume 91, Issue 1, January 2015, Pages 1–11, http://doi.org/10.1093/femsec/fiu018

4. Byrd, A., Belkaid, Y. & Segre, J.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Nat Rev Microbiol 16, 143–155 (2018). http://doi.org/10.1038/nrmicro.2017.157

5. http://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Isovaleric-acid

6. Okumu et al. Outdoor mosquito control using odour-baited devices: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potential new strategy to complement indoor malaria prevention methods. MWJ 2013, 4:8 (GCE special issue)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