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

#趣谈春晚四十年#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

1983年,央视有两位导演,显得比较大胆。

一个是王扶林,他接下了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改编成电视剧,搬上电视荧屏。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

另一个是黄一鹤,他也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

那就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将一台晚会,呈现到亿万观众的面前。

把笑声、感动、希望和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

这件事情,是从1982年的11月,开始策划的。

当时中央电视台的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在文艺部歌舞组担任导演的黄一鹤。

这一年,黄一鹤48岁,他在中央电视台已经工作了20多年,并作为节目编导,参与了无数台晚会的创作,都很成功。所以就经验来说,他是胸有成竹,且十拿九稳的。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4)

然而他还是想要推陈出新

因为在这之前,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晚会,几乎全部都是采用录播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这样的安排,其实是为了做到“万无一失”。

可是在黄一鹤看来,录播的方式虽然很“稳妥”,但却无法实现与观众之间的直接互动和交流。

这一次,他想搞一台“与全国观众共享欢乐”的晚会,贴民心,接地气,必定能带来较好的社会反响。

他想到了邀请观众参与到晚会现场,想到了通过电话点播和有奖竞猜的方式,来增加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5)

而要点播,那就必须得采用直播这种方式。

可是直播,有风险啊。

这让黄一鹤有些举棋不定。

最终,是时任央视台长的王枫,一锤定音,给了黄一鹤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王枫说:那就搞直播。

台长拍板之后,黄一鹤投入到了千头万绪的晚会筹备当中。

然而,令他没想到是,搞一台直播晚会,会这么艰难。

因为不断有反对的声音,出现在耳边。

一、请马季、姜昆、刘晓庆做主持人,曾遭众多质疑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6)

这台晚会在筹备之初,其实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大家在进行策划安排的时候,都习惯性地称它为“迎新春文艺晚会”。

因为在这之前,中央电视台实际上已经举办过好几次“迎新春文艺晚会”。

第一次是在1979年的除夕夜,由邓在军担任导演,脍炙人口的《祝酒歌》,就是在这次晚会上首次唱响的。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7)

然后在1981年和1982年,央视都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晚会”。我记得在82年的那台晚会上,马季的相声和岳红表演的小品《卖花生仁的姑娘》,都曾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

这几台晚会都很成功,然而都是录播的方式,没有现场互动的环节。

这一次,黄一鹤要搞创新,就必须在许多环节上,进行大胆改革。

首先是确定主持人。

当时有两个备选方案。

一个是由央视的播音员担任。

一个是外请演员。

当时央视实际上是没有专门的晚会节目主持人的。李娟、赵忠祥等都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沈力老师虽然是央视的第一位节目主持人,然而她主持的是生活类的《为您服务》。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8)

所以黄一鹤担心,如果安排央视播音员来担任晚会主持人,会不会“庄重有余而活泼不足”?毕竟这台晚会,他想突出一个“乐”字,让大家在辛辛苦苦忙碌了一整年之后,能够放松一笑。

于是他想到了在同一大院上班的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的马季和姜昆。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9)

黄一鹤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个是他看过马季和姜昆的相声,非常好笑。

而且在80年代初,最受观众喜欢的语言类节目,其实还不是小品,而是相声。

二是他觉得马季和姜昆那临场应变的能力,能够活跃和带动现场的气氛。

而一台晚会,气氛热了,那么基本上,也就成功一半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当年的马季和姜昆,可是最火的相声演员,在全国观众心中,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0)

可是当黄一鹤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对,原因不外乎“格调不高”、“不严肃”,相声演员开爱玩笑,万一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说了不该说的话,又是现场直播,那想补救都来不及。

大家的意见也不是全无道理。所以又让黄一鹤迟疑不决。

这时又是央视的领导拍板决定,就由马季、姜昆上。

黄一鹤当即找到了他俩,谈了自己的设想,结果一拍即合。

马季和姜昆,也加入到了晚会的策划之中。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1)

而一台晚会,没有女主持人怎么行?那么找谁呢?

黄一鹤将目光投向了电影界。

当时看电影仍是广大老百姓最重要的娱乐项目,电影明星在观众的心目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而当时最有名的女明星是谁?那毫无疑问,就是刘晓庆。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2)

可是刘晓庆当时正在赶拍《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在北京和香港回来跑,忙得不亦乐乎。

当黄一鹤向她发出邀请时,她也一口答应下来。

然而这一决定,也同样遭到了很多质疑,认为刘晓庆演戏不错,但做主持却不一定能行。而且当时,刘晓庆正在加班加点地拍戏,时间非常紧张,根本无法参到晚会的前几次彩排。那么她会不会临场“掉链子”?也是个问题。

可是就算是面对这样的情况,黄一鹤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直到晚会开播前的四五天,刘晓庆才匆匆从外地片场,赶回北京。

她是最后一个到晚会策划者报到的演员,但她却很快就熟悉了稿子,在晚会现场的表现,也是那么轻松自如,和姜昆、马季的配合,也相当默契。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3)

为了让整台晚会的气氛更加活跃,策划组又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担任演员和编剧的王景愚取得了联系,将他也纳入主持阵容。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4)

至此,这台晚会的主持阵容,已经成形。

而晚会究竟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才又响亮,又好听,又贴近主题呢?

直到1983年的2月2日,也就是临直播前十天,策划者才终于定下了“春节联欢晚会”这六个大字,沿用至今。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5)

并且节目组还邀请专门的动画制作团队,为晚会进行了片头制作,妙趣横生,令观众感觉耳目一新。

二、请演员也不容易,李谷一就险些错过

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其实从策划团队到演出人员,总共只有60多人,与现在动辄成千上万的阵容,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就算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黄一鹤和他的创作团队,还是为大家推出了一台高质量的“春节联欢晚会”。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6)

当时策划组的想法是,要邀请到观众最喜欢的表演艺术家,参与到节目的呈现中。

所以在这台晚会上,我们看到了说相声的侯宝林、郭全宝、马季、赵炎、姜昆、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看到了唱歌的王昆、李谷一、胡松华、郑绪岚、索宝莉、牟玄甫,看到了电影界的凌子风、严顺开、斯琴高娃,看到了跳舞的赵青、徐川,看到了表演戏曲的袁世海、马长礼、李维康、尹宏伟,看到了演哑剧的王景愚,看到了变魔术的姚金芬、秦鸣晓,还看到了练武术的葛春燕、郝志华、王珏、李霞。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7)

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各种艺术形式精彩呈现。

可是在一台晚会中,要请到这么多大明星共同参与,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谷一就险些错过了这次春晚。

李谷一当时是国内炙手可热的明星,几乎承包了百分之九十的电影插曲,是中央乐团的金字招牌。所以演出任务非常繁重,一整年的档期,都已经排满。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8)

可是这台晚会,没有李谷一,怎么能行?

所以春晚策划组在成立之初就与中央乐团取得了联系。可是中央乐团却始终不愿意“放人”。

因为在1983年的大年初一,李谷一应该出现在深圳的大型演出中。这台晚会也相当重要,是面对港澳地区的观众进行售票,而且门票早已抢售一空。

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冲着李谷一来的。

那么如果李谷一参加了央视春晚在大年三十晚上的直播,第二天赶不到深圳怎么办?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19)

所以中央乐团同意李谷一参演央视春晚的录制,但现场直播,时间太紧,根本来不及。

可是如果录播的话,那肯定没有现场直播的效果好,至少观众们打电话点歌的要求,就无法得到满足,那么晚会的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为此,黄一鹤和春晚策划组,真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最终策划组与中央乐团的领导,足足开了两天的会议,最终才拿出解决方案。那就是春晚结束后,在大年初一的凌晨,就由央视安排专车将李谷一送往首都机场,然后李谷一乘坐上午8点多的飞机,飞到广州白云机场,再由广东方面安排专车,将李谷一送到深圳的演出现场。

如此大费周章,只为确保两台晚会的演出质量。

1983年2月12日晚上20点,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准时直播,李谷一成为了第一个登台演唱的歌唱家。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0)

“过了那个三十是新年呐,男女那个老少都喜欢呐,包饺子那个庆团圆,放鞭炮那个闹喧天,打起锣鼓拉起弦,翩翩起舞歌不断,大家高兴我高兴,我给大家拜个年……”一首欢乐喜庆的《拜年歌》,瞬间将大家带入到了过年的愉悦氛围之中。

在这台晚会上,李谷一大放异彩。她不仅担任了开场歌曲的演唱,而且在晚会进入高潮期的时候,还一人独唱了6首歌曲,还和袁世海、姜昆表演了电影《刘三姐》的插曲,还和袁世海联合演出了京剧《牛皋招亲》。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1)

为何李谷一能独撑首届春晚的大半个舞台?

最大的原因,就是观众对她的喜爱度太高,点播她歌曲的人太多。

而只要观众喜欢,策划组就最大可能地进行落实。

这是黄一鹤和整个春晚策划组成员的共同初衷和心愿。

也是这台晚会,尽管演出场地简陋,演员人数也不多,但最终却大获成功的最大原因。

可是具体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三、在彩排和演出的过程中,状况不断,令黄一鹤焦头烂额

一台春晚,大家所看到的,只是舞台上,演员们的精彩演出。

可是在台下,在幕后,却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发生,是我们所并不了解的。

演员们在台上演出,编导人员也在幕后不停地忙碌。

更换节目顺序,应对突发状况,其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在舞台中央光彩夺目的明星们。

其中黄一鹤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刘晓庆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2)

她答应了策划组出任春晚主持人的要求,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在春晚直播的过程中,向远在四川家中的父母拜年。

这就令黄一鹤有些为难了。

因为在当时,对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还是有所顾忌的。尤其是春晚这么大的一台晚会,让刘晓庆一个人给父母拜年,那让别的演员怎么想?又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怎么看?

可是刘晓庆的心情,也是能够理解的啊。她一个人常年在外拍戏,无法陪伴家中父母,心中愧疚有牵挂,也实属人之常情。

而且,这难道不是千千万万个离家在外的游子,共同的心愿吗?

所以黄一鹤一边觉得应该满足刘晓庆的要求,一边又担心上级领导不肯答应,真是一筹莫展。

最终他是在征得了领导的同意之后,才答应给予刘晓庆“特权”待遇。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硬性条件,那就是刘晓庆一定要按照事先写好的稿子来说,一个字也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错。

刘晓庆自然是满口答应。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3)

在这台春晚上,刘晓庆不仅担当主持人,而且还演唱了两首歌《绒花》和《盼红军》。而在演出的过程中,她饱含深情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今天是除夕之夜,我在这里向远在老家、坐在电视机前的爸妈拜个早年。

刘晓庆话语诚挚,但台词却与审核过的稿件一字不差,这才令黄一鹤如释重负。

这边刘晓庆的事情刚落实,那边王景愚的低落情绪又需要鼓励。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4)

在这届春晚上,王景愚所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给观众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那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表演令大家捧腹大笑。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5)

可是一开始,王景愚怎么也不愿意演这个《吃鸡》。

因为他“心有余悸”。

王景愚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演员和编剧。《吃鸡》这个小品早在1962年就创作完成,并在演出中大获成功,每次表演,都令观众笑到飙泪。可是在特殊时期,这个小品却因是“无聊庸俗”而遭到批判。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6)

所以当春晚策划组计划让王景愚重演《吃鸡》时,他很有思想包袱。

马季和姜昆都给他做工作,告诉他这个节目既然能够让观众放松地大笑,自有它存在的意义。可是王景愚还是心怀顾虑。

最终是黄一鹤找到领导,专门对这个节目进行批示,才使得王景愚转忧为喜。

我觉得《吃鸡》这个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这届春晚舞台上,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了酣畅淋漓的笑声,而且更让小品这个艺术形式,成为了央视春晚的最大看点。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7)

虽然此后春晚舞台上涌现出了更多的小品演员如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宋丹丹、黄宏、郭达、蔡明、沈腾、贾玲等,但王景愚作为第一代小品演员,却具有开拓性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届春晚上,除了《吃鸡》之外,最令人难忘的,无疑就是李谷一所演唱的《乡恋》这首歌了。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8)

而李谷一之所以能够演唱这首歌,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一件事情。

黄一鹤为了增加观众的互动性,所以在节目现场开通了热线电话。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打电话进来的歌迷,十有八九,都要求点播《乡恋》。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29)

可是《乡恋》这首歌,因为无论从旋律还是到演唱,都太过柔美,所以当时正在遭受“批判”,甚至一度还被“禁唱”。

可是观众的热情那么高涨,参与的积极性那么强烈,又怎能让黄一鹤视而不见呢?

他很想让李谷一重唱《乡恋》这首歌,可是又担心触碰“雷区”,举棋不定之际,他想到一个妙招,让领导定夺。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0)

他让负责点歌的工作人员,将所有点播《乡恋》的纸条,都送到正在现场观看演出的领导——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面前。

最初吴冷西并不同意。可是随着点播条越来越多,他也有点坐不住了。后来,他甚至连演出也顾不上看,站起身来,在过道上来回踱步思忖,还拿出手帕在额头上擦了擦汗。

最后,他似乎终于下了决心,主动找到黄一鹤,对他说:唱吧。

就这样,《乡恋》才得以“重见天日”。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1)

它的出现,令所有人都深感意外。

包括李谷一在内,她当时的反应是,不由一愣,随后就意识到,《乡恋》这首歌,解禁了。

《乡恋》的出现,实际上也预示着,中国流行音乐,从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纪元”。它像一枚“信号弹”,使众多的音乐人,摆脱了羁绊,开始了全新的创作,从而使得一大批优美动听的歌曲,应运而生。

1983年2月13日零点30分,长达4个半小时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终于落下帷幕。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2)

这时黄一鹤才瘫坐在椅子上,重重地呼出了一口气。而他的身上,已满是汗水,连保暖的球衣,也都湿透了。

这台春晚的收视率达到了84%。

而且从春晚播出后的第二天起,电视机的销量就开始猛增。全国众多的家庭,都开始将购买电视机,当成了家中的第一件大事,哪怕那时电视机还需要凭票购买,可是大家还是想尽办法搞票,然后趋之若鹜地涌向商场。

所以这届春晚,对于全国电视机的普及,也提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3)

也预示着广大老百姓的娱乐选择,开始从看电影,过渡到在家看电视。

所以,这届春晚,又被大家称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可是大家知道这台晚会的预算是多少吗?

演员的报酬又是多少?

四、花最少的钱,却干出了最漂亮的事

后来,担任这届春晚导演的黄一鹤和策划组的一些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回忆,这届春晚,根本没有“预算”一说。

当时演员们的服装,都是自己带的,节目组根本没花钱。

比如郑绪岚,她在这台晚会上唱了《牧羊曲》、《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三首歌。为了参加这次演出,她还对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穿上了认为最漂亮的服装,其实也就是一件粉色的高领毛衣,外加一条紧身牛仔裤。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4)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身穿着显然普通又“土气”,然而在当时,却显得非常时髦。可是没想到,郑绪岚的这身服装,也曾遭到“抨击”,因为“太紧身,对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

但就算如此,还是架不住和郑绪岚同款的牛仔裤卖脱销。

还有刘晓庆,她当晚的主持服装,是一件红色上衣,搭配黑色裙子,喜庆又大方,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5)

当时很多都以为她的这身服装一定很贵,却没想到,那件红色上衣,是刘晓庆从地摊上淘来的,基本上算是“白捡”。

刘晓庆接到春晚节目组邀请的时候,她当时正在香港参加活动。那时她也没想过要让节目组提供服装,而是下意识地自己准备。有一天她在香港逛路边摊,看到了这件红色上衣,觉得款式新颖,而且又很喜气,于是就花5元港币买了下来。而折合人民币也才2元多一点。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6)

但是没想到,一件两块多钱的衣服,竟然被刘晓庆穿出了上万元的感觉。

春晚结束后,这件红上衣也成了流行款,大家还给这件服装取了个名字,叫“晓庆衫”。

另外像李谷一、斯琴高娃、胡松华等明星的服装,也都是各自准备的。

后来当有记者问及黄一鹤这届春晚的费用时,他一头雾水,因为根本没花什么钱。灯光以及舞美布置,都是中央台现成的。演员也没有酬劳一说,都是一请就到,而且彩排和演出来回的车马费用,都是演员自己承担。晚会结束后,很多演员都是骑自行车回家的。

若说这届春晚最大的支出,可能就是为有奖竞猜环节购买的奖品了,其实也就是一些笔记本,每本5毛钱,订了1000本,花了500块钱。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7)

然而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下,黄一鹤和他的创作团队,还是精心为我们呈上了一台精彩纷呈、回忆满满的“春节联欢晚会”。

如今的豆瓣评分8.6分,超过51.1%的观众,为其打出五星好评。

这届春晚,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升腾的焰火,没有千变万化的视效,也没有声势浩大的演出阵容,然而现在再回头看,却满满都是美好的回忆。

李谷一评价刘晓庆(40年后揭秘83年春晚)(38)

此后,春晚的舞台越变越大,演员的队伍越来越多,舞美特效也越来越高科技,可是为什么,我们却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呢?

是当初看我们看春晚时的那份激情?还是主创者们的那份真诚呢?

这似乎是一个不解的话题。

那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还记得40年前的这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吗?记忆中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哪位演员?最难忘的,又是哪个节目?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一同回味和互动吧。

文/DJ雅清编辑部:雅清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