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经济发展(山东阳信县牛经济)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听音乐、做按摩、吃酒糟,如果说这是牛的日常生活,在很多人看来也许不可思议,而在“中国第一牛县”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这是渤海黑牛正在享受舒适的“美好时光”。

这样的做法来源于阳信县科学养牛的经验,提升环境的舒适度,减少牛的应激反应,促进肉质提高。对于当地农户来说,如果一头牛的价值如果都能达到A5级别的话,这意味着一头牛的纯利润比普通牛高好几倍。

作为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和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阳信县“牛”产品销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目前阳信县肉牛存栏27万余头,畜牧业总产值已达550亿元。

阳信县经济发展(山东阳信县牛经济)(1)

山东省阳信县肉牛企业现代化养殖车间里,渤海黑牛在做按摩。资料图

“科技牛”带领农户致富

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广富,从放牛娃、牛贩子成为牛专家、企业家,见证了阳信肉牛产业的发展。“发展速度越快,越要注重行业规范和产品质量,这方面我们不是没吃过亏。”

杨广富从事牛羊买卖生意多年,搭眼一看,用手一摸,就能知道牛的重量。杨广富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带领大伙一起致富。他2002年成立广富畜产品公司,学习并掌握肉牛精细分割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并很快打开国内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同步提升。

步入发展快车道后,杨广富投入更大精力进行食品安全和品牌建设。一方面,投资4000万元建成鸿安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尝试绿色无抗生素养殖,使“零药物残留”品牌“鸿安肥牛”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联手高校组建“中国农业大学鸿安肉牛研究基地”“国家十二五计划肉牛低排放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并引进德国冷链物流技术,使产品跻身全球高端牛肉行列。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先富起来的杨广富还主动出资成立教育基金、修好进村路、为全村百姓装上有线电视、办理医疗保险、修建体育设施,“好人杨广富”的美名传遍十里八乡。目前,鸿安肥牛直接吸纳就业1100余人,带动超过一万农户年增收近3000万元。

目前,全县拥有中国名牌1个、全国优秀牛肉产品品牌4个、“食安山东”畜牧示范品牌8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与此同时,阳信县组建畜牧业联席会议,大力建设标准化示范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化乡镇、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

阳信县经济发展(山东阳信县牛经济)(2)

山东省阳信县温店镇大营村村民正在喂养从借箭牛业公司“赊”的牛。资料图

30万头肉牛吃饱“口粮”

每到初秋时节,走进刘庙村,5000多亩“粮改饲”试点青贮玉米含须抱穗、迎风摇摆,远处天高云淡,近处秋收忙碌,一片喜人景象。

作为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和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如何让近30万头肉牛吃饱“口粮”,考验着从业者的智慧。2014年,“粮改饲”技术推广,为阳信带来思路:用青贮玉米以及秸秆废料解决肉牛“温饱问题”。

试点企业之一的借箭牛业有限公司,首批种植5000亩订单全株青贮玉米,通过从“粮食—经济作物”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让企业收益颇丰。总经理冯玉在说:“过去,一头牛一天需要5公斤玉米面和10公斤黄贮,成本约10.5元。现在只要15公斤青贮玉米和部分营养物,仅7.5元。”

“一头牛一天节省3元,全县近28万头牛,一年经济效益可想而知。”杨广富也表示,“粮改饲”不仅企业,农户更受益。公司按350元每吨回购,订单农户一亩地至少增收200-300元。再通过“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播种、统一收割”,效率大大提升,每亩产量超过4吨,比粮食丰年收入还高。

据了解,阳信还探索实施“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企业务工-合同养殖-买牛托管-养牛合作”六位一体扶贫模式,积极协调规模以上养殖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养殖场或屠宰场打工,从而实现“收入固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带动贫困人口726户、1235人,年收入15000元以上。

阳信将“循环经济”延伸到产业各个层面:利用秸秆“过腹还田”形成的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提升经济效益;将秸秆废料做成食用菌基料,发展菌菇产业,开辟扶贫富民新路;粪肥废料再回收,进行生物质能发电、产生沼气,为整个产业提供能源,从而形成了绿色全产业链条,使得牛县“牛产业”拉动富民强县“幸福车”。

阳信县经济发展(山东阳信县牛经济)(3)

山东省阳信县青储饲料收割现场。资料图

“一牛联三地”开启跨省扶贫协作

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阳信县还相继承接了“千牛万羊进山东、牛县牛企联内蒙”对口援助青海祁连县、内蒙古科右中旗的跨区域扶贫协作任务,书写“一牛联三地”的新篇章。

今年5月,内蒙古科右中旗首个肉牛交易市场——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开市,开市当天肉牛入场量达7306头,当日交易1716头,交易额过2000万元。该中心由山东阳信县一家肉牛企业投资建设,这也是阳信县与科右中旗异地扶贫协作的一大成果。

阳信亿利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振刚在企业承接项目后,一年内往返内蒙古30余次,在当地探索“赊母繁犊、北繁南育”的扶贫模式。“贫困户不用掏钱,就能把母牛领回家繁育,公司通过收购牛犊帮助牧民增收,有效减轻贫困户在发展初期的资金压力。”

阳信县立足全县先进屠宰加工技术、广阔销售市场,结合科右中旗天然牧场丰富、繁殖母牛存栏量大、肉牛养殖成本低等优势,从本县优选亿利源、鸿安两家国内肉牛行业领军企业入驻科右中旗,把一家一户的传统散养繁殖母牛方式,变为养殖合作社或嘎查集体经济托管养殖,带动广大农牧民通过“粮改饲”玉米种植、肉牛养殖实现增收脱贫。

此外,通过建设牲畜交易市场、数字化牧场、肉牛冷链深加工等项目,还带动科右中旗200家合作社和1万余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全旗肉牛存栏量达到26.5万头,同比增加15%,肉牛良种改良率达50%以上。

“中国第一牛县”阳信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肉牛产业资源优势,逐步放大了一头牛扶贫的“辐射效应”。截至目前,已累计收购青海省藏系羊65万余只、藏牦牛2200余头,销售收入达4亿元,带动鲁青两地农牧民增收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青海省藏牦牛、藏系羊销路不畅的问题,为当地牧民脱贫奔小康和成功脱贫摘帽贡献了力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