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初中必背古诗文138篇)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初中必背古诗文138篇)(1)

【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与陈三立,谭延闿并称“湖湘三公子”,是清末百日维新的著名人物,“维新四公子”(陈三立,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之一。谭嗣同曾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变法失败后,最终在北京菜市口刑场就义,同时受刑的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初中必背古诗文138篇)(2)

【语体意译】

久远而高高的云彩簇拥着这座城,

秋风吹散了阵阵马蹄声。

河流原野仍觉得被束缚住了,

就算高山在这座城中也无法解围。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初中必背古诗文138篇)(3)

【诗文欣赏】这首诗是谭嗣同14岁时,随父亲从老家湖南到任所甘肃兰州的途中,经过陕西潼关时所作。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是一座十分重要的关隘。诗人此时立马潼关,英气勃发,远望黄河向东流,他觉得这座被白云簇拥的雄关是那么壮观,秋风呼啸,连马蹄声都被吹散了,前两句写出了环境的壮阔和辽远。后两句,诗人写眼前的黄河似乎嫌弃被此处的地束缚住了,汹涌奔腾,就算是高山入了潼关,也无法解围这种局面,而显得突兀四起。这些描写都是诗人对潼关环境的真实感受。在情感上,诗人则应和了这种环境,展现了他奔放的激情,以及想要冲破束缚的愿望,这与当时沉闷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诗人能够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而不觉生硬,读起来让人觉得冲击力很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