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低于20度不进食(蝎子看着很凶恶)
如今除了养猫和养狗以外,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起了其他不同寻常的动物。比如刺猬、蜥蜴、龟、鸟类、节肢动物等等。
像我的一位好朋友,在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他就在养蝎子,如今粗算下来也有近10年了。至于问他为什么要养蝎子,他的回答倒是干脆利落:“还能为什么?帅啊!”
这话倒是没错,也许在有的人眼里,蝎子是狰狞恐怖的恶魔。但仅从外表来看,蝎子那一双大钳子、一条毒尾以及那一身铁甲,确实符合了一些人的审美。比如像帝王蝎这样的蝎子,看一眼就让人有点上头了。
朋友相当喜欢他的蝎子,那感觉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而因为私交甚好,我也偶尔会拿蝎子这个话题跟他开玩笑。但无奈自身才疏学浅,怎么调侃都调侃不到点上。
终于有一天,我从书上看到了一个有关蝎子的冷知识,立马就找到朋友,然后一脸神秘兮兮地跟他说:“来,来,来,我要告诉你一个有关蝎子的秘密。”
当时朋友一脸好奇地看着我,我也不卖关子,立刻一脸严肃地和他说道:“你知道吗?蝎子的肛门就长在它的尾巴上,而且是跟毒针处于同一个地方。”
朋友一开始还以为是我在开玩笑,直到确认这是真事后,瞬间就呆住了。
其实我能理解他的感觉,平常一直认为蝎子很帅,结果如今知道了这么一个恶趣味的知识后,瞬间就不敢正视蝎子捕猎了。既然肛门和毒针长在同一个地方,那蝎子将毒液注射进猎物体内时,它注射进动物体内的到底是什么?是毒液还是……
诶,还有一个问题,蝎子总是喜欢将自己的尾巴翘过头顶,那这样一来上厕所怎么办?该不会是……“屎倒淋头”?
我猜各位现在的表情一定跟我朋友当时的表情一样,其实啊,有关“蝎子的肛门长在尾巴上”这句话,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尾巴?腹部?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肛门作为生物排泄的最终部位会跑到蝎子尾巴上去?其实答案很简单,蝎子的尾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我们所谓的尾巴,而是它的腹部。
至于蝎子为什么要长出这么奇怪的身体结构,那我们就得先来说说它的亲戚。蝎子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的动物,也就是说它和蜘蛛是一家人。虽然蝎子和蜘蛛的外表差异极大,但还是有许多身体构造是一样的。
比如蝎子和蜘蛛一样,身体都可以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并且都有4对脚和一对须肢,只不过蜘蛛的须肢和其他的步行足没有什么区别,而蝎子的须肢则特化成为了一对大钳子。
我们去观察蜘蛛,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它的头胸部和腹部并没有完全连在一起,中间有一道很明显的分界线。而当我们去看蝎子时,就会发现基本上分不清它的头胸部与腹部之间的分界线。
其实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在蜘蛛与蝎子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过渡物种,比如拟蝎,它们的头胸部与腹部之间的分界线已经不太明显。而如果说到盲蛛,它们甚至将头胸部和腹部彻底地融合在一起。
从背面来看,蝎子也好,盲蛛也罢,它们的身体个个部分都融合在了一块。但如果我们将它们翻过来,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蝎子的步行足、螯肢、口器通通都集中在前部,而身体的中部以及后部的尾巴上都没有任何的附属物。
没错,只有蝎子的身体的前部才是它们的头胸部,而后面的部分都是它的腹部。
当然,尽管蝎子毒针也是长在腹部上,但它和肛门还是分开的,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蝎子在给猎物注射毒液的时候灌错东西。
而蝎子排泄的时候,它们会把尾巴给放下,然后将肛门朝外进行排泄,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蝎子会出现“屎倒淋头”的情况。
人们对蝎子的误解
1.身份的误解
虽然蝎子是节肢动物当中比较为人所熟知的那一类,但是很多人依旧对蝎子有着严重的误解,而最常见也最低级的误解就是对蝎子身份的误解。
许多人都将蝎子称作昆虫,甚至有的人还将其与龙虾混淆,在我看来这样的行为足以收进教科书里当反面教材。
事实上昆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而蝎子则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动物,别看它们从外表上看起来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其中的差别是如同人类和鸟一样。
至于龙虾,它则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的动物,同样是关系遥远到了拜年都拜不到一起。
其实从对蝎子身份的误解这件事上来看,目前国人对于生物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有关生物的科普还是很有必要的。
2.危险性的误解
许多人一听蝎子的毒针有毒,都立刻吓坏了,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随便看到一只蝎子就敬而远之,更极端一点的甚至会找出工具将其打死。
但实际上,全世界这么多蝎子当中只有25种蝎子会对人类的性命造成威胁,其中大部分的都是钳蝎科的成员,而它们基本上也不在我国有分布。
另一方面,蝎子的毒液主要是由肽分子、神经毒素、酶抑制剂等化学元素组成,就算真的不幸被蛰了,只要能够及时治疗,还是可以保证性命无忧的。
当年朋友在听了蝎子的冷知识后,虽然呆立了很久,并且之后见到蝎子的眼神都变了。但他对于蝎子的热爱依旧不减,每天依旧会专心地去观察和伺候这些神奇的节肢动物,乐此不疲。
其实我还是挺羡慕他的,将精神依托到动物身上,也许这是每我们每一个喜爱野生动物的人的真实写照吧。也正是因为喜爱野生动物,我们才会认真的去科普它们、保护它们。
因为热爱,所以了解,因为了解,所以更热爱。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