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慕课与课堂(慕课和短直播)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纽约时报》上宣布启动开放课件项目(MITOCW),向全世界所有人免费提供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材料,包括教学大纲、音视频课程、课堂笔记、阅读材料、课余作业等,学生不需要注册就可以直接在其网站上学习。这一举措拉开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帷幕。
到今天,这场知识共享开放运动已经延续了20年,全球数百所高校参与其中,无数人从中受益。而随着技术进步、媒介演变,这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也不断衍生出新的变体。
把目光拉回国内,今天,在中国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上,人们也可以观看和接触海量的高校学习资源。有1259所高校在抖音开设有账号,过去一年直播一万两千多次,超过7000万用户在抖音上观看高校直播。过去一年北大直播199场,清华直播131场。大学在抖音上传播知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把学校真正的课程搬到了抖音上。一周更新一次课,实现了抖音上的观众和校内学生的同步学习。目前,我们各类课程、讲座仅在抖音账号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3500万。”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陈波向我们分享了500多万抖音旁听生上北大的故事。“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教育界和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共同合作,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普惠’。”
短视频直播平台对于中国高校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在这种知识传播方式流行之前,中国高校的教育资源开放也在中国本土环境下,依据自身的实际特点,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路径探索
正式启动之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稳步发展,2007年,已经发布了1800门课程,月最高访问记录达到200万。此后项目组持续更新和充实课程内容。据统计,10年间来自世界各地的7800万学习者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进行学习。
200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举办“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首次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OERs)的概念,之后,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掀起。包括耶鲁大学在内的全球许多高校受到启发或感召,纷纷加入,在这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大潮下,中国高校也开始探索开放教育资源的路径。
新世纪的中国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史,也是一部中国高校教育课程形态的变迁史。
高校教育课程形态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触其它高校课程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线上。在教育技术学研究者杨方琦看来,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最早启动的,是2003年开始的精品课程项目建设。从2003年到2010年期间,教育部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862门,涉及746所高校。此外还形成了数万门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其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然而,有调查发现,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近4000门国家精品课程,存在能访问率不高、视频资源"质"和"量"都欠缺、互动模块被忽视等问题。
2011年,教育部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这一建设项目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 1,000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 年10 月底时,爱课程平台(承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发布和上线运行了2927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此外,还上线发布了988 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讲座视频累计高达7047 集。
然后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阶段。这和全球范围内MOOC的火热有关。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提出计划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慕课是继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之后,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式、新手段和新方法。不论是国家重点院校,还是普通地方院校,均积极参与各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并付诸应用实践。
与此同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和大学相关的知识推广活动中来。比如曾经名噪一时的网易公开课,再比如直到今天依然受到不少人热捧的得到平台。这类平台一边手握海量用户,不断研究判断他们的喜好。一边持续对接可能受欢迎的师资或课程资源。
在线课程不断演变发展的同时,我国高校通过线下开放教育资源的行动也没有停止。以北大为例,2006年,北大恢复开办“平民学校”,为在北大工作的校工提供免费学习进修的课程。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100年前,早在1918年,蔡元培就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创办了“校役夜班”。而除了平民学校之外,在疫情之前,北大每年也会通过暑期学校的形式,面向全国的高校大学生,开放北大的一些课程。从而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多的利用。
大学责任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性课程 ”执行主任安妮·马古利斯曾表示:“我们认为,当知识得到公开和自由分享时,教育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麻省理工利用因特网的力量,把这里编制的所有教育材料分发出去。”
教育因为分享发挥力量。而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平民学校、线下课堂对外开放、精品课程、慕课,还是其它类似的的创新课堂形式,都因为公开和分享,而在特定年代和环境下发挥了自己的独特教育功能。
无论是一百年前的“平民学校”,还是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的各类“平民学校”的创新变体模式,向更多学子、社会民众,尤其是底层人民打开高校教育的大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都有助于让参与者更深入感受教育内涵,同时见证更多“教育产生力量”的时刻。
北大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陈波说:“北大平民学校的举办,加上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导致在北大,涌现出了很多扫地僧式的保安小哥、厨师大叔、保洁阿姨。”
慕课,则是另一场深刻的教学模式变革,研究显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国内高校都在努力将优质教学资源慕课化。比如将精品课程采用慕课的课程结构予以重组,将教学视频切分或重录为短小的视频,增加练习题库和网上模拟课件,然后在某个慕课平台上部署,再设置数周的教学活动序列等。
经过这种“基于技术的精细化教学设计”的“打磨”之后,网上课程资源在易用性、可用性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等方面,确实会超过原先的精品课程。此外,与最早时期建设精品课程必须有专业技术团队做支撑不同,慕课制作的手段也越来越平民化,老师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轻松做出慕课视频。
不少高校还在慕课基础上探索出了更多有效的学习模式,比如翻转课堂。参与慕课的学生不断训练自己在教室环境之外的学习能力,教师为了让每个环节都产生效用,更深入的思考教育的本质律。师生在慕课场景中的互动让他们在课堂外延续着“教学相长”。
但每一种教育资源的开放模式又都有着各自的瓶颈。
根据教育学研究者秦炜炜此前的研究调查,尽管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已经实施多年,然而绝大部分高校很少使用其他高校相关学科的精品课程。其它研究者也发现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不尽如人意 。同时,大部分精品课程参与者(85%以上)认为精品课程对高等院校的教学影响不大。此外,课程建设中还存在着,课程资源共享性不强、资源形式单一、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课程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这背后自然有多方面原因。此前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直言:“我们做的这些实际上很多还是行政化的形象工程,无论从内容到讲课形式,并没有受到学生的热爱。所以光是宣布它是‘精品课程’,这是不够的。‘精品课程’是不是精品,应该由学生跟社会来评价。”
而对于慕课和公开课这一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在线课程类型来说,其实也并不是只有“充斥着世界名校”这光鲜的一面。陈波说,其实到了慕课阶段,在线教育本身好了很多,但是慕课需要用户去注册,专门去上一个平台,有的时候可能还要去收费,所以它的受众量比起比如短视频平台上直播推送,还是要窄一些。“一般来说,高校的教学资源除了慕课之外,可能在某些网站上也会有,比如教学部门有一些,图书馆网站上,以及出版社平台上。但是它们都是在自己的网站上,你需要去搜索才行,并且很多课程是零零散散的,非系统化的。”
而对于线下开放教育资源的形式,陈波告诉记者,在疫情之前,不止是北大,大部分高校都是对社会开放的,尤其寒暑假期间,来学校参观的人更多。但是他同时也坦言,无论是校园还是教室,场地面积都是有限的,能容纳的人数也是固定的,因此线下的开放度实质上也是有限的。
通过线下开放教育资源有局限,实际上,进入新的媒介时代之后,此前的在线教育课程开放模式,也已经不太适应当代人的知识和内容消费特点。在课程和教育资源的推广和传播方式上,亟待新一轮的变革创新。
而疫情加快了这场变革的到来。
“新根据地”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高校纷纷停课。校园一片空荡。
有抖音运营经验的北大融媒体中心的老师们察觉到,被困在家的人们可能会对和疫情有关的信息有需求。于是从2月5号起,北大在抖音开始了疫情期间的课程和讲座直播与推送。最初是光华管理学院的老师们主讲的疫情与中国经济系列讲座;随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心理学院的老师们针对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做了一系列的讲座;体育教研部的老师们则录制了在家如何进行身体锻炼的视频等等。
结果直播讲座非常受欢迎,尤其是疫情对中国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影响这类,每场直播点击量都在百万以上。在2020年之前,北大抖音账号主要是以短视频内容为主,而经过这一阶段的尝试,此后直播讲座开始就常态化。
之后,北大和抖音合作推出了“抖音北大公开课”,共11门78节。把学校真正的课程搬到了抖音上。一周更新一次课,实现了抖音上的观众和校内学生的同步学习,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再后来,在学校各院系和部门的支持下,北大和抖音继续推出了如北大医学科普讲堂、北大博雅讲堂、学科交叉的魅力等系列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经济管理、医学常识、人文历史、学科前沿等多方面。
“主要会尽量选择一些大众感兴趣的,且容易听懂的,我们再尝试请一些院系的老师,专门来录制这方面的课程。”陈波说,定期向社会大众推出北大优质的讲座、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团队的工作常态。北大的抖音号也完成了从传授 “轻知识” 向“学术资源和科学普及”的转变。他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北大各类课程、讲座仅在抖音账号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3500万。
“北大作为一所大学,有很多社会功能,向社会推送适合大众的知识类课程和讲座,也是北大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一种体现。另外,从宣传的角度讲,不仅是短视频,视频直播课也是让社会大众了解大学,了解大学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陈波说。
提及在抖音上做短视频和直播课的独特优势,陈波认为,首先还是抖音的触达用户的能力和潜在的影响力。他以之前的几个直播课的数据为例说明这个道理,比如医学科普讲堂的直播课,5季加一起全网已经有7000多万的播放量。而在2020年抖音高校直播公开课人气值TOP3中,有两个是北大推出的课程,每一个老师的讲座课访问量都超过了300万,“线下和线下数量级差得太多了。”
另外他表示,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也已经很大,现在很多年轻人会通过视频来学习,“北大有很多优质教育资源,抖音作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新兴媒体,有很多受众,我觉得这就可以达成一种强强联合。”
除了北大这种提供多样化课程内容的高校账号之外,也有一些高校二级学院利用抖音,专注垂类,开拓出一些新的玩法。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是其中一个生动案例。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于2016年底成立,2017年6月正式办学,是复旦体系内专注于金融人才教育和金融领域智库研究的商学院。打开其抖音账号可以看到,其发布的短视频大都是复旦金融精品课和复旦金融公开课的精华观点视频片段。学院重点打造的该两大系列线上课程,长期重点聚焦金融经济领域前沿热点话题。
该学院市场宣传部主任、线上课程项目主任徐佳捷向我们解释了其中的缘由。“我们在设定抖音账号的定位时,最重要的考虑是一个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金融能够帮助人们做什么?同时立足我们金融商学院的专业属性,并且充分运用直播课和短视频载体,把学院内、学校内,以及学校外,最好的嘉宾邀请过来,最前沿的观点呈现出来,传播开来,真正做到高等教育普惠平权”。
2020年疫情期间,为了方便学生在线上学习,他带领团队首先在抖音上推出了一个免费系列财经课程——复旦金融公开课。后来发现效果很好,也有很多机构和嘉宾主动联系团队。于是从那之后,团队就把整个免费公开课体系作为固定项目,不断地延伸做了下去。从2020年春节到现在,已经做了快80期,基本上确保每周一期的节奏。
在课程分发方面,团队还把在抖音平台积累的课程运作经验不断复制到其它媒体,现在合作的分发媒体总计已有30多家。“从公开课这个维度上来讲,这个是我们将来会持续往下做的一个学院公益平台,真的是希望能够让现在最好的高校资源普惠到所有地区。”而据他在后台的观察,复旦金融公开课和复旦金融精品课的学生除了在上海的占41%之外,其它学员地址已经覆盖北京、天津、深圳、广州、香港、澳门、浙江、川渝、山西、山东、安徽、贵州、辽宁,甚至内蒙、新疆等地,都有我们非常固定的学生。”
可以看出,高校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教育资源时,其实都是在同时发挥和利用短视频和直播两种不同的媒介形式,短视频适用于知识点、轻知识、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能够很好地调动普通人对于知识的兴趣;而直播能承载长时间的讲座和专业课程,实现生动、深度、有互动性的专业知识传播。短视频和直播的长短配合,可以满足高校开放教育资源的多样需求。
在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出现之前,用户想要接触上述这类高校公开课资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兴趣去探索,同时也需要用户花时间自己去网上各处寻找,需要极大的自律性。同时这类课程往往内容枯燥,有一定的认知门槛。而抖音等平台的创新之处是,可以利用算法的力量,主动把知识内容推荐给对此感兴趣的人,辐射各类人群,影响面大,任何人都可以无差别地接受高校知识,可以说是真正的有教无类。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这两大优势,为高校的教育资源开放提供了新的、有力的工具。高校开放教育资源近二十年,今天进入了新的阶段,教育普惠又向前走了一大步。
回顾二十年来中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历程,从精品课程建设,到慕课,再到短视频算法平台,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变迁始终影响和变革着高校的教学资源开放模式,教与学的反馈互动效率也在这个过程中日益提升,而为了更好的把教育资源的作用最大化,一方面需要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质量不断进阶,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推广和渠道方式上,顺势而为,不断探索出更为高效的路径。
文/刘畅
参考文献:
1.王立《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计划十年回顾》
2.陈廷柱,齐明明.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高等教育的变革与挑战》
3.秦炜炜 《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十年现状调查》
4.焦建利 《开放教育资源十周年记 》
5.杨方琦 《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
6. 李云春 邓国民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回顾与展望》
7.汪琼 《高校面对慕课:机遇与挑战 》
8.胡俊杰,杨改学,魏江明.杨永亮《国家精品课程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启示——基于对2003-2010国家精品课程的调查引发的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