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遇见夏天的寓意(古今五月唯美的别称)

绿萌仲夏纪端午

榴月花下呜蜩鸣

五月

通常称:蒲月、仲夏、榴月、郁月、呜蜩、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古人夜读,常于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据说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是空气清新剂。蒲草还可以编席制袋,后者用来运盐运糖,是当时较好的包装材料。

在古代,官场上也用菖蒲做鞭子,打人不疼。官民犯法,用蒲鞭略施薄惩,谓之仁政。唐代诗人吕温由道州迁衡州,酬别江华毛令说,明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治理一个地方,蒲鞭若能高挂不用,便是最为出色的治理。

与蒲有关又与官家有关的,还有蒲轮。过去皇帝要到泰山封禅,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在上面祭天祭地,表示皇帝是上天赐予,借以表明自己的合法性。官员们没事就鼓动皇帝封禅,因为这一大典结束之后,每人可上浮一级官阶。皇帝所乘之车,都用蒲草包住轮子。迷信也好,减震也罢,在过去没有缆车与高级轿车的年代,蒲轮至少起到了亲善自然的作用,因为古人解释这种蒲轮不伤山中土石草木

五子棋定式的名称之一。黑开局必胜。

仲夏:是指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午月。午位,中夏之位,斗指正南,后天八卦离卦,万物至此皆盛。夏季巳午未,巳月为孟夏,午月为仲夏,未月为季夏。古语中有:孟、仲、季,代指第一、第二、最后;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在古历法中,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如果一年时间均匀分成4个阶段--春夏秋冬,那么夏就是正午太阳最直射地球前和后的1/4年;如果把夏分成三个均匀的段,那么孟夏、仲夏、季夏,就是这三段按时间先后的名称,所以仲夏就是盛夏。盛夏,就是最夏天的意思。

榴月:指农历五月。" 五月榴花照眼明",五月是石榴花盛开时节,故有榴月之名。时值"仲夏"。据晋人张华、陆机等人的说法,石榴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的。

石榴的梵语音译为涂林,产于安、石二国,因称涂林安石榴。石榴从一开始便作为奇花异木入植中国的官府园林,被予以最高的礼遇:汉武帝时重修上林苑,种上了安石榴10株,这安石榴当是张骞带回的种子吧。从此,皇家苑囿中多有栽培。如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后赵邺都的官苑、唐代的华清宫,都植有石榴的上佳品种。榴花有大红、粉红、黄、白等,其中大红者最具特色,历代诗人争相吟诵,妙譬迭出。有喻灯火的:"风翻一树火"(唐·元稹),有喻红罗的:"茜罗绉薄剪薰风"(宋·杨万里),有喻红霞的:"晚霞犹在绿荫中"(宋·吴琚),有喻丹砂的:"炼就丹砂万点红"(明·朱之蕃)。

郁月:指农历五月。

呜蜩(wū tiáo):指农历五月。蝉俗称"知了",体长者名蝉,小者名蜩,俗称"伏了"。

呜蜩是蝉的一种,但比蝉的个体要小许多,叫声响亮,叫声:"呜嘤-呜嘤-呜嘤-呜嘤-哇--"

出现时间:夏末署伏

在古历(即阴历)中,五月又称呜蜩。

皋月:指农历五月。(在日本指五月,原来是中国夏历中五月的别称,后传至日本)

"さつき"的由来,有一说是插秧之月--"早苗月(さなへつき)"。另一说则是,"サ"这个字本身即具有插秧之意,因此仅以"さつき"即可代表"插秧之月"。在日本书纪等等史书上也有写"五月"而念成"さつき"的;不过写成"皋月"则是之后的事了。另外,"皋月"也是花名。另也可称作"菖蒲月(あやめづき)"。

五月遇见夏天的寓意(古今五月唯美的别称)(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