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论(家庭教育要把握为国育儿观念)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使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宣传语,有效诠释了家庭教育为谁育人、育什么人、如何育人等重大命题,引导家长在觉察、反思、调整中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积极沟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亲子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亲子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论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使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宣传语,有效诠释了家庭教育为谁育人、育什么人、如何育人等重大命题,引导家长在觉察、反思、调整中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积极沟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
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但家庭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更好的”付出是否可以换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这些困扰和焦虑不仅影响家庭关系,也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需要直面的社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明了工作方向;对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发挥家庭的育人作用,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直接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对形成实操性、前沿性、普适性的成才观、教育观,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有积极作用。
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宣传语从建立正确育人价值观、提高家庭育儿能力、奠基未来公民道德素养、科学育人的行为原则等方面着手创编,希望能在“为谁育人、育什么人、如何育人”等重大命题上发挥作用。
家庭教育回应“为谁育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家庭教育要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确现代家庭道德伦理,强化家庭教育能力。家长教育子女时,应注重做人为先、德育为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从而营造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宣传语“心有报国志,为国育栋梁”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宣传语“启蒙养正立德,立规成范润心”“品质重于知识,成人先于成才”,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家庭教育明确“育什么人”
家庭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家庭放飞希望,为国家培养人才。当今社会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个领域正在步入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期,教育事业整体健康发展,但各种“内卷”情况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如知识被量化为分数、名次,学生身处过度竞争之中,存在缺少长远目标和理想信念,成长内驱力不足等问题,其根源在于我们对“育什么人”这一问题认识不清楚。对此,我们要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站在今天、预测明天、面向未来、指明方向。
家庭教育指导“如何育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面对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育儿方法缺失问题,我们应给家长提供指导,支持家长更科学、更有效地养育孩子。
宣传语“蹲下来做朋友,站起来当榜样”,强调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这一宣传语强调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以及家庭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动脑不动恼,尽责少指责”,突出的是教育的情感性与专业性,强调的是家庭的和谐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兴趣激发动力,习惯持久赋能”,这是提醒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挖掘孩子的优势潜能,为孩子未来持续成长注入动力;“学习劳动技能,培养服务意识”,弘扬的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优良传统,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与责任担当。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为你好”中是不是蕴含着连父母自己也不知道的控制与强迫?比如,家长看不上孩子整理的房间,就一边唠叨一边自己动手收拾。殊不知,这种“爱”才是“碍”。希望家长在观察、陪伴、支持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人格,运用恰当的方式积极引领、尽心培养,使家长的教育期待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步发展。
一个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心中格局大,育儿天地无限宽。家庭教育的根本在于“朝夕爱心陪伴,长久身教影响”,只有真正接纳、尊重孩子,孩子才会理解父母的爱,向家长希望的目标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家庭教育指南,它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保障家长最大效度的支持,为父母教育孩子赋能。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父母要认真思考养育期望、选择养育方式、构建养育环境、加强自我教育。此时,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服务支持体系,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协助家长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引导家长学会觉察、反思,帮助家长在积极沟通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则需要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多方听取老师的意见,作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栋梁,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家校携手共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供稿人:王欢 杨荣 刘安鹏 赵永忠 郭恒霞 吴丽梅)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15日第12版
作者: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