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从三个典型案例读懂河北自然资源)

一方面是建设用地紧缺,另一方面是土地闲置破解这个不平衡问题,高效率利用土地和海域资源是实现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从三个典型案例读懂河北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

一方面是建设用地紧缺,另一方面是土地闲置。破解这个不平衡问题,高效率利用土地和海域资源是实现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粗放转向精细,从平面转向立体。今年以来,河北各地聚焦节约集约用地用海,在控总量、优增量、挖存量上下足功夫,努力走出一条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自然资源利用新路子。对此,记者近日前往各地进行了探访。

邢台:厂房从单层到多层,向空间要效益

位于邢台市平乡县的邢台宝宁儿童玩具有限公司,一条条电动玩具配件生产线高速运转。

“我们建设了平乡县第一个4层生产车间,车间的1、4层是成品库,2、3层是生产车间。每层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整栋建筑面积达到24000平方米。”该公司总经理董川介绍,企业厂区占地50亩,如果厂房按照单层设计要求建设,则需要用地150亩,建设多层建筑,既节约了土地,也节约了企业成本。

邢台市大力推行“标准地”改革,持续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土地用途兼容重合利用,一大批企业通过改变厂房技术达到了高效节地效果。

在邢东新区,邢台惠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建厂房正紧张施工。厂房按照多层建筑合理设计建设,投产后可满足多个上下游企业共用需求。

“厂区占地60亩,多层建筑节约30亩地。通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解决了小项目占大厂房的问题,土地利用率高了,成本也降了。”邢台惠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虹云说。

邢台市全面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效率,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成为破解土地资源供需困局的首选思路。“我们将全市现有存量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全部纳入处置范围。邢台市2009年至2021年平均供地率为90.88%,连续十年保持全省前列。全市供而未用土地3358亩,已全部处置到位。”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洪岩介绍。

据了解,河北明确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规则、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企业可利用现有工业用地新建、扩建生产性用房或利用地下空间,对增加容积率的,不再补缴土地价款。同时,还支持通过土地预告登记实现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有效破解建设项目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25%以上不得转让的难题,促进土地要素流通顺畅。

石家庄市鹿泉区:引导产业向主体功能区集聚

8月14日,位于鹿泉经济开发区的数字技术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机声轰鸣,工作人员正在有序作业。

项目总占地面积241亩,总建筑面积25.33万平方米。入驻这里的企业是我国网络通讯领域的领军团队——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项目投产后将引领带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

该项目是石家庄市鹿泉区拆“旧巢”引“新凤”,腾退低效企业用地的一个缩影。“以前招商引资是‘捡到篮里都是菜’,造成产业空间布局比较散乱、不合理。”鹿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高飞表示,只有通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高质量的“腾笼换鸟”,才能更好地加快产业提质升级。

为打造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集中承载地,2021年鹿泉区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2268亩产业园区“腾笼”拆迁等工作。同时,在腾退的土地上同步谋划数字技术产业园、智能物联产业园等“新凤”产业项目。

在鹿泉通信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厂房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总占地面积89亩,主要建设科技孵化器,整合产业资源,已引进鼎瓷电子、军特电子为代表的陶瓷材料、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企业入驻。

“9家上下游企业组团式入驻鹿泉通信技术创新中心。”在河北鼎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筹备处负责人董红策看来,这9家企业

又能吸引至少30家芯片封装、设备生产等企业入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通过盘活低效利用地,鹿泉区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区分开,在生产区规划了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现代通信产业集聚区、终端产品生产制造园、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区、软件产业集聚区及科创中心、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集聚区共六大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鹿泉区共完成拆迁1600余亩,迁出企业52家、养殖户41处,为拓展发展空间、打造低成本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6月初,该区因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比例低,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给予1000亩用地计划指标支持。

“鹿泉区对项目亩投入、亩产出严格把关,珍惜每一亩土地的使用效益,使粗放型发展转变为现阶段的精细型发展。”石家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鹿泉分局局长李海东表示,他们按照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统一优惠政策、统一生活配套,既减轻企业负担、细化产业链分工,又提高了政府土地投资强度、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近年来,河北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原则,针对土地粗放利用、土地资源投入产出效益低等问题,完善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存量低效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河北在全省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三年行动,对全省范围内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进行调查摸底,构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一张图”,全力开展盘活处置,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提升。上半年,河北省盘活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均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3。

沧州渤海新区:海域资源利用进入“立体时代”

一走进位于沧州渤海新区的国能河北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能河北沧东发电公司”)供汽项目建设现场,记者便被纵横交错的立体式建筑格局所吸引——两条钢筋管道腾空架起,横跨铁路、公路,一路蜿蜒向北延伸。

国能河北沧东发电公司供汽项目经理周海涛告诉记者,这两条管道是专为河北嘉好粮油有限公司供应工业蒸汽的管道。项目处于渤海新区已填成陆区,涉及用海面积约15.9亩。项目用海方式为透水构筑物,采用门廊架空管廊支架(混凝土结构),将于9月份建成投用,保证下游企业用汽需求。

去年年底,渤海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该项目颁发了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该项目成为河北省第一宗立体确权的用海项目。

项目的起始点之间有铁路、公路也有管廊,项目如何合理建设曾是周海涛团队研究的重点。由于项目建设涉及海域使用功能,渤海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针对项目特点,创新思维,分上下层对同一海域内不同的用海项目分别登记海域使用权,清晰界定海域分层界限,明确各权利主体,并发放了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

在周海涛看来,项目采用门廊架空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少、不影响地面交通等优点。项目建成后也更便于后期维修、监管以及巡检。

我国海域可利用资源丰富,包括海面、水体、海床、底土等立体空间。以往的海域确权,不分使用及实际占用的立体空间,均按照“平面”进行管理,同一海域“平面”内只能设立一项海域使用权。而光伏、海水养殖、海上桥梁、船舶航行、海底电缆管道等多数用海活动仅使用了海域的部分空间,剩余立体空间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随着用海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域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出现了不同项目立体交叉用海、重叠用海的问题。渤海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竹铭告诉记者,通过立体分层使用海域,国能河北沧东发电公司供汽项目节约用海面积15亩,促进了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为加快海域使用权立体确权,省自然资源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提出允许仅使用单一层海域的跨海桥梁、海底电缆管道等线性工程实施分层设权管理,鼓励“风光渔”立体互补模式。

“如今,河北海域资源利用已正式进入‘立体时代’。”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管理处处长生金栋表示,从陆地思维到海洋思维,从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充分释放海域的潜在效益,推进海域使用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将为后续类似项目用海确权探索出新路径。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