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

沿着河西走廊向西踏过“死亡之海”罗布泊,在塔里木盆地最东端,沙漠深处的胡杨林中,有一个消逝在茫茫风沙之中的神秘国度,虽然古国的身影早已销声匿迹,但是关于它的传说却始终流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千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探寻它消失背后的故事。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1)

楼兰古城

征服楼兰

生活在罗布泊的古代先民,约于公元前三世纪建立了楼兰王国,汉武帝时期,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后曾提到过这个位于罗布泊西北岸的古国,当时罗布泊还不是“死亡之海”,而是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广袤大湖,与孔雀河下游、塔里木河下游等河谷三角洲,构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楼兰人在罗布泊西北岸筑城,“民随畜牧,逐水草”,伴随着驼铃邂逅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丝路旅人,楼兰最早出现于汉朝文献时,还是匈奴的臣属。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2)

冒顿单于

西汉初年,控弦三十万的冒顿单于,如同一片阴云笼罩在大汉边陲,“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傍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朝铁骑终于开始向匈奴发起反攻,汉武帝经略西域期间,楼兰经常阻挠汉使,充当匈奴耳目,汉武帝一怒之下派兵攻打楼兰,俘虏楼兰王押回长安。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3)

汉朝匈奴图

楼兰一介小国只能在两强之间求生存,汉武帝未对楼兰太过苛责,默认了这种折中的做法,楼兰王派出两个王子分别到汉朝与匈奴做质子,他们分别在汉朝与匈奴生活,归国后将代表未来楼兰的政治倾向,但在汉朝为质的王子因触犯律法被处以宫刑,于是在匈奴为质的王子继承了王位,继位后的楼兰王亲近匈奴,丝绸之路上汉使遭袭的情况时有发生。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4)

楼兰古城

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一位名叫傅介子的孤胆英雄改变了这一局面,楼兰王安归的弟弟尉屠耆亲汉,傅介子看到楼兰王兄弟内讧,便向权臣霍光提议自己可以作为汉使前往西域赏赐楼兰、龟兹等国,以金银财宝诱惑楼兰王并伺机刺杀,然后扶持与汉人交好的尉屠耆为王,以此杀鸡儆猴,震慑西域诸国。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5)

楼兰古城

在霍光的授意下,傅介子向西前往楼兰,楼兰王安归听说汉使带着金银财宝而来,迫不及待到汉使营帐中接见,傅介子吩咐设宴,酒过三巡,埋伏在帐后的壮士“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安归当场毙命,傅介子宣读大汉诏书,指责安归与匈奴勾结劫杀汉使,一切罪责都是安归一人所为,与旁人无关。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6)

楼兰古城

大汉以此向西域诸国宣告,背叛汉朝的下场就是如此,身在长安的尉屠耆回到楼兰继承王位,从此臣服于汉朝,楼兰都城后来成为西域长史的驻地和屯田基地,尉屠耆为摆脱安归党羽率众南迁,改国名为“鄯善”,东汉时期,班超纵横西域三十余年的传奇正始于鄯善国,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楼兰与英雄成为了难以分割的组合,唐诗中常有“破楼兰”或“斩楼兰”的诗句,这并非出于偏见,而是出于对傅介子、班超等英雄的由衷钦佩,不过那时的楼兰已经不复存在。

重见天日

自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楼兰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使节出玉门关前往西域的首站便是楼兰,楼兰(鄯善)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古国之一,至东汉时期已基本统一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并与中原王朝共同维持着西域的稳定,沟通着欧亚大陆的商旅使节,但在公元五世纪,曾经兴盛了数百年的王国却仿佛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7)

雅丹地貌

东晋高僧法显西行至罗布泊,穿越荒无人烟的雅丹地貌时,发现楼兰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死寂之地:“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这是何等恶劣的环境呢?放眼望去见不到任何活物,也没有任何路标,唯有过路人的枯骨作为标记,直到千年之后,一位异域来客再度唤醒了人们对楼兰的记忆。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8)

楼兰古城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听说一位维吾尔族农夫寻找丢失的农具时,在罗布泊西北岸发现了一处古老遗迹,斯文·赫定欣喜若狂,亲自前往罗布泊对这片遗迹进行了发掘,根据出土文书上的记载推断,这里就是废弃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楼兰古国,随之开启了一个多世纪东西方学者对楼兰古城的考察,外国探险家趁机掠走了大量汉晋时期的简牍和文书,直到最近数十年,中国考古学家才开始对楼兰古城进行科学发掘与保护,罗布泊西北的断壁残垣早已没有了主人,那么楼兰到底是因何消亡的呢?

水源枯竭

千余年前楼兰的突然消亡引发了无数猜想,有异族入侵说、丝路改道说、人口流失说、河水断流说、气候干旱说等多种解释,有学者认为,楼兰古城的消亡与罗布泊地区的干旱有很大关系。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9)

雅丹地貌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在距今七至八万年前急剧抬升,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很难到达西北内陆,使罗布泊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干旱状态,导致沙漠化、戈壁化加剧,罗布泊水位下降,周围土地历经千万年的水侵风蚀形成了面目狰狞的雅丹地貌。

楼兰人为了建造房屋、做饭取暖,势必要砍伐弥足珍贵的胡杨林,导致土壤中的水分随之流失,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竺可桢先生提出中国气候在过去的四五千年中经历了三个温暖湿润期与寒冷干旱期相互交替的过程,楼兰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恰好处于第二个寒冷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10)

胡杨林

公元五世纪,寒冷期的到来夺走了楼兰人赖以生存的水源,西北地区的绿洲以周围高山的冰川融水为主要水源,天气干寒时积雪融化的速度变慢,缺水导致植被退化,风沙加剧,罗布泊以及周边河道逐渐枯竭,曾经生机盎然的罗布泊,如今变成了连绵不绝的荒漠,年降水量不足十毫米,终年酷热干旱,若无罗布泊,便不再有楼兰。

生命禁区

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罗布泊的干旱并非楼兰兴亡的唯一原因,楼兰消亡时罗布泊虽然逐渐干涸,但依然有水,《汉书》记载,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清朝文献《辛卯侍行记》记载,罗布泊湖水“东西八九十里”,在斯文·赫定来华考察时,还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泛舟,根据卫星观测,罗布泊最终干涸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11)

罗布泊

西汉时期,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并非因为交通便利,而是由于匈奴控制了丝路上的哈密、吐鲁番和准噶尔等地,汉朝的商旅使节只能走另外一条路线,即出玉门关、阳关,经三垄沙、白龙堆进入楼兰,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12)

玉门关

三垄沙是位于罗布泊东北的一片沙漠,而白龙堆则是一处雅丹风化地带,这一路上没有任何水源,也没有任何人类活动,只有绵延数百公里的沙漠与十多米高的土丘,地面上寸草不生,空气干燥,再加上隐藏的流沙,普通人很难逾越。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13)

楼兰古城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人们开始开辟更加安全的路线,《三国志》记载:“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这说明当时已有一条通往西域的新路线,避开三垄沙与白龙堆,进入吐鲁番盆地的高昌,这样的路线比前往楼兰要安全得多,从此以后楼兰不再是丝绸之路上无可替代的交通枢纽。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14)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贞观年间,这条新路线已经天下皆知,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国把持丝绸之路的要道,国王麴文泰志得意满,竟与突厥人结盟藐视大唐,甚至向唐朝商人收取过路费,孔雀河上游的焉耆国向唐太宗李世民表态愿意配合大唐重新开辟由敦煌经三垄沙、白龙堆、楼兰进入焉耆的“碛路”。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15)

楼兰古城

这条古道便是楼兰兴盛时期,汉匈争夺的丝绸古道,此时的楼兰古城早已淹没在漫漫黄沙中,鲜有旅人路过,但唐太宗并没有接受焉耆王的好意,而是选择了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派侯君集率军攻破高昌,重新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楼兰古城失去了“复活”的机会,在此期间,玄奘西行归来时曾路过已经废弃的楼兰故地,凭吊这个已经消失的古老国度。

楼兰古国历史真实经历(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16)

楼兰古城复原图

时至今日,罗布泊的道路仍然是崎岖不平,即便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这里也依旧寸步难行,不断有人在探索与考察过程中失踪或遇难,事实证明,楼兰古道并非通往西域的最佳选择,楼兰的史诗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过往的旅人,然而在前往楼兰的途中,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罗布泊不知让多少人望而生畏。

无论人类多么强大,都必须敬畏自然,尊重历史,在环境恶化与历史进程的推动下,神秘的楼兰古国消失在荒漠深处,而楼兰人也随着风沙飘向了更远的地方,融入其他民族,这既是自然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楼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