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工作总结(文明实践风正劲)

文明实践风正劲——泾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综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工作总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工作总结(文明实践风正劲)

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工作总结

文明实践风正劲

——泾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综述

记者 李聪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惠民服务,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阵阵清风,吹拂着泾川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人心,传播着文明,浸润着百姓的生活,成为泾川最鲜亮的底色。

从开始的试点摸索,到后期的全面延伸,泾川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坚持一个统领、突出四个抓手、推进三项建设、开展十项活动”的工作思路,高点站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着力推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倾心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泾川“答卷”。

强阵地、搭平台,以“高位”促“高效”

书画作品、手工艺品、老物件、老照片……泾川县党原镇充分发挥城刘党张地下党支部旧址红色资源优势,在城刘村建办了1处主题鲜明、丰富多元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此之外,党原镇还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在了村文化广场,和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耕文化展馆一起,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面向群众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开展‘每周一映’红色电影放映和传统文化宣讲活动,按季度评选‘美丽庭院’,精心组织‘十大孝子’‘党原好人’等评选表彰,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培树文明新风,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原镇城刘村包村干部高双龙说。

党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探索是泾川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

只有建好文明实践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

泾川县精心谋划部署,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协同发力,持续做好阵地资源整合融合文章,着力在三级纵向畅通,部门横向联通,资源活化贯通上求突破。按照“阵地拓展 品牌提升 服务延伸”的目标要求,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高标准建起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严格按照“六有”标准,实现全县15个乡镇(城市社区),22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

组织成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体服务、科普服务等十大服务平台,依托十大服务平台,组建县级志愿服务总队20支,志愿服务小分队1379支,注册志愿服务团体261个、志愿者2.4万多名……这是泾川这座志愿之城的“数字档案”。

同时,积极统筹用好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依托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和重点产业链基地建设,精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5个、示范点18个,在小区、公园等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银行、车站等重点行业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岗,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服务内容进一步延伸。

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一个个创新的阵地,一个个鲜活的载体,为文明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和传播提供了有效渠道。

村部广场、田间地头,身穿红马甲、手拿小册子……10月17日,泾川县汭丰镇东王村“小板凳”宣讲开始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东王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方亚龙身着“红马甲”,第一时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现场群众围坐一圈,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传来一阵阵热烈的讨论声和爽朗的笑声。

开展蒲公英爱心书箱漂流3次,全面摸排辖区内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特困扶贫家庭的用电安全268次,免费安装漏电保护器126个……在国网泾川县供电公司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登记册上,清晰的记录着这一串串数字……

文明实践,重在“文明”,贵在“实践”。

泾川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理论宣讲、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培育孵化了“小板凳”理论宣讲、电力公司连心桥共产党员“善小”服务、东街社区“七彩之光”志愿服务等品牌20个,实现了群众认可、按需定制、供给有效的志愿服务目标。

越来越丰富的志愿项目打响品牌、打动民心,泾川县顺势而为,采取菜单式、互动式、流动式、体验式等形式,创造性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扶危帮困、健康义诊、卫生清洁、疫情防控等暖心服务3.6万场(次),真正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促融合,聚合力,从“常态”到“长效”

文明实践“搭台”,志愿服务“唱戏”。泾川县通过走访征询等方式,按照“年有计划、月有主题、周有活动”的工作要求,梳理汇总线上线下群众需求形成50多个优质县级志愿项目菜单。

同时开发制作“文明泾州”微信小程序,由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派单”,志愿者“买单”,社会各界“评单”,常态化精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与生产生活需求,让文明实践触角无处不在,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鲜活、更接地气,文明实践内涵更有深度和广度。

“我们身边生长着许多的植物,到了秋天,它们都落下了很多叶子,我们可以用这些叶子做些什么呢?这一期的创意美术课程,大家一起探索树叶的奥秘,感受生命的美丽。”10月16日,泾川县阳光义工协会·儿童服务站,志愿老师苟小兰带领附近小区的留守孩子们制作贴画。

“到这里看书很方便。”城关镇水泉村村民赵秀梅经常到村里的“阳光书吧”看书,这里不仅有“品阅时光”公益悦读驿站,还有免费为市民群众提供的茶水吧。

“志愿者不怕累、不怕脏,个个都是好样的。”每周五,泾川县县直机关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走进街头巷尾,向脏乱差“宣战”,为城市“美颜”。

坚持一手抓阵地运行,一手抓机制建设。统化健全调度、管理、督导、考核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纳入全县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考核,保障了“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运转。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在泾川,城乡大地劲吹文明新风,街头巷尾盛开志愿之花,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植根泾川大地,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凝聚起党群同心、感恩奋进的澎湃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