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掉大明精锐的是后金不(明末这场叛乱之后)

作者:佑陵

明朝崇祯四年,在漫天风雪中一支军队艰难的行走在直隶境内。在吴桥,断粮多日的士兵挨不住饥饿偷吃了当地乡绅王象春的鸡,王家闻讯派人让军队的带兵官孔有德施行军法。正当孔有德施行军法时,积怨已久的士兵立刻爆发兵变。

关于兵变,许多人将责任归咎于明朝政府吝啬军饷,让士兵饿着肚子打仗,再就是指责王象春锱铢必较侮辱官兵。但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

登州军的前因后果

当时,这支军队担负着援救已经被后金包围的大凌河的任务。此前,明朝组织辽东军队多次对大凌河进行救援,但都遭到毁灭性失败。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时大凌河已经被后金攻陷。

打掉大明精锐的是后金不(明末这场叛乱之后)(1)

辽东已经无兵可用,朝廷想到了山东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出自赫赫有名的东江军,与后金有血海深仇,更重要的还是明朝最新的一支试验部队。这支军队在登州接受葡萄牙传教士的训练,装备了先进的西洋大炮,士兵都精通射击技术。这支赴援的军队有4472人,携带了1034具铳炮,火药5990斤,铅子2217斤。

赴援之前孙元化特地将所有的冬衣粮饷发放到位,这对于明末的军队是很不容易的。但这支军队在一开始就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这支援军是东江军的嫡传,但也染上了东江军的风气,那就是对朝廷的敌视。自从毛文龙被袁崇焕矫诏斩杀,东江军上下就与朝廷离心离德。而毛文龙死后,朝廷对于东江镇的处置更是让东江镇的官兵对朝廷心生敌意。

打掉大明精锐的是后金不(明末这场叛乱之后)(2)

明军火器手

这支军队刚一走出登州就四处劫掠,然后故意在山东逗留长达两月之久。最后在粮饷用尽后发动叛变,原因不是粮饷不济,而是明朝政府对于东江的驾驭失当。

剿与抚,摇摆不定的明朝

叛军迅速对山东的城池进行攻击。叛军每到一地必劫掠当地府库,释放囚犯以此来壮大队伍。但极为吊诡的是明朝当局的处置。

在叛军攻城掠地的时候,山东巡抚余大成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在下级一波接一波的求援中这位巡抚大人却告病说自己没办法管。一直到十二月初六叛军攻陷山东重镇青州,这位巡抚大人才如梦初醒。但他想的办法却不是赶快集结军队进剿而是派人去招抚,结果叛军不吃这一套,将招抚的人打了一顿,继续攻城掠地。这时余大成才开始调集军队进行讨伐。

打掉大明精锐的是后金不(明末这场叛乱之后)(3)

明军作战

此时,登莱巡抚孙元化出来阻挠。命令山东军队不许向叛军发一矢,准备招安叛军。叛军也将计就计停止了对山东其他地方的进攻。但他们却向明军的军需物资储备重地登州前进。

叛军到了登州,孙元化才有了警觉下令备战。但孔有德这时又利用孙元化想招安的心理,再次向孙元化提出招安。孙元化又信以为真,结果孔有德利用明军松懈的时机一下子击垮城外的明军,并派人混进城内。当崇祯五年正月初三叛军发起总攻的时候,混进城内的叛军与城外的叛军里应外合一举夺占了登州。

登州是明军辽东前线的后勤基地,储备了大量的军需。光红夷大炮就有二十门,西洋大炮300余门。孔有德利用这些物资迅速招徕东江镇其他的官兵,而其他东江军也纷纷渡海来到登州,一时叛军的声势打到顶峰。

打掉大明精锐的是后金不(明末这场叛乱之后)(4)

红夷大炮

二月初三日,叛军以骑、步兵共1.5万人的兵力,继续向莱州进军,包围平度县城。城中有骑、步兵共5000人。孔有德想不到的是,这座莱州城却成为了整场叛乱的转折点。

莱州知府朱万年对于孔有德的部队,早有防备。早在孔有德率领征辽军经过莱州时,朱万年已经看出,他的部队有反叛苗头。为防止意外,他在莱州城外,给予优厚招待,使其满意离开莱州城。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十八日,叛军返回莱州。孔有德以报朱知府之恩,未犯莱州而通过。但这时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朝廷的方针改了。

由盛转衰从莱州到沙河

朝廷提升了莱州的战略地位,莱州成为明朝剿灭登州叛军的桥头堡。巡抚登莱右佥都御使谢琏,山东巡抚徐从治,山东总督刘宇烈以及通州副总兵杨御蕃,天津总兵王洪,保定总兵刘国柱等率领进剿官兵,皆驻扎莱州。莱州成为叛军眼中钉,肉中刺,决心必拔掉莱州而后安枕。

同年四月十七日,叛军将莱州府城包围,与守城军激战。叛军炮火猛烈,山东巡抚徐从治中炮身亡。当时,守城军在朱万年的严密防守下,屡攻不克。两军形成持久战,攻守长达4个多月(从1月22日初次攻城算为6个月)。莱州之战能打这么久,还是由于朝廷里依旧有人想用招安来解决。但随着时间流逝,主战思想成为主流。

打掉大明精锐的是后金不(明末这场叛乱之后)(5)

明军骑兵

两军对峙到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初七日,孔有德再次使用伪降手段,一意立功的登莱巡抚谢琏,派遣莱州知府朱万年出南门,晓谕叛军。孔有德等伪装恭敬,下马迎拜,并放回朱知府。谢琏等以为孔有德真的诚心归顺,第二天,谢琏、朱万年和太监翟升等,一同出城宣诏,当即被执。多亏城上动作快,将城门关闭。不久,谢琏、朱万年等不屈被杀。

这时随着大凌河战役的落幕,明廷准备用关宁军来解决山东叛军。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十三日,由巡抚朱大典、监护高起潜会集关宁诸位将领,誓师于昌邑。分军三路进攻叛军。而这支军队中就包括在前不久被罢免的吴襄父子。八月十九日,至沙河店,距莱州府50里。

孔有德率领3000叛军前来迎战,祖宽率领500前锋军直前,在副将靳国臣带领下,一举击败孔有德叛军。南路军击败平度县守军,阵斩叛军重要将领陈有时,恢复平度。两军乘胜进军,二十日,解莱州府之围。而在这一战中吴襄作战勇猛,立下头功。战后被授予总指挥的职权。

打掉大明精锐的是后金不(明末这场叛乱之后)(6)

孔有德

最后的决战

解围莱州之后战场上的主动权已经控制在明军手上。八月二十三日,中路军追击叛军,收复招远县城。三十日,收复黄县城。当日官军与叛军在白马交战。叛军倾巢出动,号称10万,骑兵1万,大批步兵埋伏在丛林之中,从左右翼截断官军。前锋将领祖大弼进入阵地,竟不见一人。

官军陷入极度危险之中,吴襄经验丰富,他带领副将靳国臣所部,在森林中详细搜索。结果伏兵突发,副将靳国臣所部被包围。在危急时刻,监护高起潜紧急将祖宽前锋军调回,再驱后劲兵急速进战,形成前后夹攻之势。后劲兵为南路陈洪范、刘泽清的骑兵。

叛军在前后夹击下,招架不住,纷纷奔溃。官军在战争中,消灭叛军1.3万余人,俘虏800人,逃散、坠海者「不下数万」。白马决战,叛军「胆落」,向登州溃逃。

叛军困守登州,明军对登州进行围困。从九月初至十二月底,近四个月中,孔有德等率领叛军进行极其艰苦的守卫战。但孔有德等「终无降心」,他们曾经多次进行突围尝试,都宣告失败。最大的一次突围是在十二月初三日,准备从西、北两门,同时冲出,谋划已定。不幸丁洪成训趁机逃出登州城,向官军告密。

高起潜、吴襄等知道孔有德、李九成等主要头目将要出来,进行「分布埋伏」。初三日黎明,孔有德等果然从西门夹道分两路冲出,马步兵万余。官军伏兵四起,两军在西门砍杀数阵,叛军损伤惨重,副元帅李九成不幸战死疆场,孔有德力不能支,被迫退入城内。

到了此时孔有德只得向辽东突围,但在突围中遭到明军尚可喜的截击,孔有德损失惨重。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这位尚可喜也降清在清初成为了三藩之一。

打掉大明精锐的是后金不(明末这场叛乱之后)(7)

尚可喜

而这一战中吴三桂同样表现精彩,从沙河之战到后来的白马决战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很有充满戏剧性的是,吴三桂曾经也与叛军首脑孔有德共同服役于东江军彼此还是战友,尚可喜更是地地道道的东江军

这一战后孔有德还是没有降清的意思,还写信给明军将领周文郁提出投降并自愿到抗清的最前线金州去赎罪,但明军这时完全不相信他的任何话语,直接一口拒绝他的请求。

走投无路的孔有德只得向后金皇太极写信要求归顺。他在信中声称自己有大量的西洋火炮,并有铸炮师。皇太极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以最高的礼仪出城十里相迎接。而这时孔有德只剩下3643名精壮官兵。虽然人数很少但皇太极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熟练的炮手能铸造红夷大炮。

打掉大明精锐的是后金不(明末这场叛乱之后)(8)

皇太极

在得到这批人才之后,后金迅速让他们铸造红夷大炮。至此八旗军在战场上更是如虎添翼。孔有德在降清时,恐怕会产生一种恍惚感,十多年前他跟随毛文龙参与了收复镇江之战,他是那最初二百勇士中的一位。

十多年来孔有德在战场上与后金军打得不可开交,想不到自己居然会降清。更意想不到的是曾将在战场上和他打得水火不容的尚可喜、吴三桂居然也先后降清了。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