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历史上的变化(氤氲书香古香遗珍)

香 毬

白居易有诗云:『香毬趁拍回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

字面上可理解为宴会上的一种游乐方式,类似民间的击鼓传花,以香毬在游戏的人们手中相传。可见唐代宫人香毬不离手,可时时把玩。有专家研究认为,《西京杂记》可能为晋人葛洪所作,书中有:『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垆,一名被中香垆。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垆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其构造与唐代多见的香毬相同,应为香毬之源流。

香文化历史上的变化(氤氲书香古香遗珍)(1)

香 毬

《老学庵笔记》载:『京师承平时,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毬,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画中表现的是贵妇下车后闲坐宫中的状态,依然是香烟袅袅,香气袭人。

香文化历史上的变化(氤氲书香古香遗珍)(2)

熏被银香毬

明代小说《金瓶梅》第二十一回中,描述了潘金莲一大早便与孟玉楼一起来找李瓶儿说事:『李瓶儿还睡着在床上。迎春说:「三娘,五娘来了。」玉楼、金莲进来,说道:「李大姐,好自在!这咱时懒龙才伸腰儿。」金莲就舒进手去被窝里,摸见熏被的银香毬儿,道:「李大姐生了蛋了。」』

作者描写潘金莲摸出来一只银制香毬,一来道出香毬熏衣被的功能,二来显示西门庆生活的富足排场。此外,生蛋意指生儿子,在封建社会是妻妾们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的一个手段。对于读者来说,也是香毬在明代仍被使用着的佐证。

香文化历史上的变化(氤氲书香古香遗珍)(3)

此画仿明代陈洪绶《归去来图》笔意。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经历作官还是归田的三年徘徊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再为五斗米折腰,而是自食其力,下田躬耕。在别人眼里,他自由得出奇:喜抚无弦之琴;摘下头巾滤酒喝;久坐菊花丛中,手握大把黄花;好读书又不求甚解。那么明人在画中塑造陶渊明手持香毬信步漫游的艺术形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香文化历史上的变化(氤氲书香古香遗珍)(4)

青白釉香毬

宋人郑觉斋作词《扬州慢》云:『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这里所说香毬非指可熏被子的金属香毬,而是宋代的一种瓷制香炉,虽然炉体呈球形,但球体下有三足。香毬上半圆可打开,有缕空纹饰以供出香。宋人《戏作青瓷香毬歌》有『玉缕喷香如紫雾』之句。

实物有常州博物馆藏宋代越窑青瓷香毬、广东省博物馆藏宋代青白釉香毬、美国旧金山亚洲博物馆藏宋代青白釉香毬及河北易县辽墓出土的青白釉香毬、内蒙古敖汉旗白塔子辽墓出土的青白釉香毬。

香文化历史上的变化(氤氲书香古香遗珍)(5)

黄圣苏整理。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香遗珍》主编,文物图书资深高级编辑,香文化专家范纬老师授权发布,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敬请持权属证明通知我们及时妥善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