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名旦之间的恩怨(你是否还记得那曾经引起了激烈反对的)
1992年开始的“梅兰芳金奖大赛”是由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中国京剧》杂志社协办的。
从当年12月3日起开始的旦角组大赛历时15天,在北京进行了5场决赛公演,最终获得金奖的有八位演员,她们是:
刘长瑜、李维康、杨椒蕊、刘琪、孙毓敏、薛亚萍、方小亚、王继珠,她们被冠以“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
不想,“八大名旦”一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很多专家、学者和观众所诟病。有的质疑这一提法的谬误;有的质疑评选标准失当;有的质疑个别演员的表演水平……。著名作家刘绍棠更直言不讳的指出:“梅兰芳金奖大赛”,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唉!成色不足啊!
实际上,“八大”一说法多有唐突和失当之处。例如,当年赵燕侠、李世济、童芷苓、杜近芳、梅葆玖、杨春霞、李炳淑等人或因年龄限制,或因其它原因均未参赛,仅凭这一点,“八大”一说即难服众,难怪刘绍棠要说“成色不足”。因此,其后两年金奖大赛再无“几大”之说。
随着时光的流逝,“八大名旦”之说已被历史的尘埃所掩没了。
附:8位演员的获奖感言
刘长瑜
参加梅兰芳金奖大赛,我像小学生走进考堂。当我得知有十余万观众投了我的票,使我荣幸地名列榜首时,心里是十分不平静的。我深知,我的成功,实在是集体的成功。我更深知,评委和广大观众对我的厚爱,其实是对于我们民族的瑰宝——京剧的厚爱。没有许许多多前辈京剧艺术家,包括直接授业予我的老师们的艰苦创业,我哪里来的这份殊荣?!我实在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往前攀登的。
李维康
当我得知自己被评上“梅兰芳金奖”时,真不知说什么好,首先感谢10万多投我票的观众,同时感到十分内疚,因为没有更多更好的剧目奉献给他们。京剧到了90年代,应该用现代化科技条件予以装备,才能有所发展,此次大赛的成功就是一个明证。前不久,我拍摄了电视艺术片《宝莲灯》,听说在香港播出反映不错,我多么希望也能在国内播出啊!
杨椒蕊
获得“梅兰芳全奖”,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鲜花的盛开,功在于园丁的辛勤浇灌。”正是在张君秋老师等老一代艺术家的关心培养下,在与我合作多年伙伴的精诚配合下,才使我获得了今天的荣誉;我更要感谢广大热心观众对我的鼓励。然而,“金奖”的获得,只代表过去,并不能说明未来。我将沿看继承、发展的道路努力排演出更多更好的戏。
刘琪
作为参赛演员中年龄最大的一员,当我得知自己获得了“梅兰芳金奖”时,泪水怎么也控制不住。我这45年的艺术道路,没想着要参赛,也没憋着要得奖,只是想对事业不能偷懒,要尽量练出好的水平见观众。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以及自己的天赋条件所限,没能排出几台大戏,面对观众的掌声和称赞,我很内疚。今后不敢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只想说,在我精力能达到的情况下我将一如既往,尽力拼搏。
孙毓敏
“奥运意识,贵在参与”,我就是抱着这种“参与意识”,带着腰疼复发、面部肿胀的病态参加了“梅兰芳金奖大赛”的。深深感谢广大观众承认我还是一位可以上台的京剧演员。人在兴奋之际,总要回忆往事,我怀念支持我重返首都舞台的已故黄镇部长和原河南省委副书记乔明甫同志。我也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母亲:您最钟爱的女儿虽然身落残疾,但未成废人!
薛亚萍
此次参赛,我演出了新戏《祭酒掌兵》片断,许多朋友和戏迷都在台下为我捏一把汗,放着这么多拿手的张派名段不唱,唱这个新段多不讨巧。事实证明,我们的观众是通情达理的。因为大家都明白:京剧不创新,等于无出路。在获得“梅兰芳金奖”的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实践了张君秋老师的教诲:走自己的路,演自己的戏。
方小亚
感谢观众的厚爱。但是我很惭愧,因为这次比赛,还有一些有实力的名家没来参赛。京剧艺术没有止境,我万分热爱她。我今年四十五岁了,为了演好式旦,长葆艺术青春,我每天坚持练功半日,并且节食以保持体型,今后我要保持这种精神,请观众经常地督促和鞭策我。
王继珠
参加梅兰芳金奖大赛后,我不断接到各地观众的真挚信件。那一句句肺腑之言如同一条条深情的彩带把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我将不遗余力与母亲永远生活在一起欢乐在一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