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哪些代码是暗病(苹果接连被敲打)

苹果哪些代码是暗病(苹果接连被敲打)(1)

“去IOE化”越来越像一种姿态,它不太可能演变为一场产业民族主义行动,更不太可能成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在IT许多细分领域,中国根本无法完全自主,许多原始的、底层的规则与技术,都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因此,中国针对美国科技龙头在中国特定的市场拓展限制、警告,更像是姿态。

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离不开美国所有巨头。离不开英特尔、微软、IBM、谷歌、甲骨文,但苹果、高通、EMC们还是能局部取代的。尤其是苹果。

我就感觉,最近神秘的有关部门在综合治理苹果,就是一种变异了的“去IOE”行动。

有必要将一下几条信息放在一起,体会体会苹果最近为啥成了焦点:

一、运营商们缩减终端补贴。苹果、三星受冲击最大。

二、专利诉讼:针对苹果的语音冲击,直接就影响它未来的核心布局,尤其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服务。

三、国家相关部门表态,苹果搜集个人地理、行为信息。苹果已经是个问题少年,未来成为坏孩子也说不准,反正谷歌局部退出去了,连续隐晦地拍政府马屁,也没回来。

还记得当年3G刚开始时,中国两大电信运营商中移动、联通为争夺苹果终端的内讧吗?

那可真是罕见的一幕。在中国,那时的运营商本来还是呼风唤雨的,面对一款终端,就是点头哈腰,为此口水一年。仔细想想,运营商们的老大,都是官员角色,其实这是件很屈辱的事。他们何曾为本土终端这么操心过?

那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为中国贡献了什么?除了让你们掏钱、用高端的手机,不断膜拜、无数的青年男女为它的代工厂流血流汗,甚至跳楼自杀。

苹果当然唤起了中国3G时代,激发了创新的精神、创业的热情,数字英雄当然不能被这么评判、糟蹋。但就苹果公司层面来说,它对中国市场的直接帮助,实在是非常有限。

昨天,我写了一篇《苹果中国连遭知识产权案:漠视的代价》。我的意思就是,尽管苹果在中国在全球声名远播,但它骨子里对中国市场一直抱持着一种漠视的姿态。几年来遭遇的商标权、专利诉讼,不偶然,正是它没有真正融入中国、漠视中国的代价,从前瞻的技术布局、市场投入、CSR(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培育方面,都没有更多努力。

别嫌弃我再度提炼一下昨日的一点文字。

1、乔布斯从没来过中国。他认为日本才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印度才是他的心灵归宿地。

2、中国只不过是苹果的营销场、代工基地、采购基地,苹果的研发体系没有真正落地,对于中国实质的创新没有多少直接的帮助。

3、中国是全球在海外避税重要基地,利润的最大来源,而苹果在中国的投资却非常有限。

当中国4G开启的时刻,你觉得,本地政府、运营商及整合产业界还会纵容、膜拜这样一个不太尊重中国的苹果么?

我相信不会了。不但不会,后续一定还会有更多针对它的讨伐行动,想必也少不了“有关部门”的参与。

中国从根本上去不了IOE,但是去掉苹果,还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业条件的。多种角度敲打苹果,而它的产业链,许多关键的环节就在中国,所以不会从根本上伤筋动骨。它不像IBM们。

而苹果自身也已经度过了它的巅峰时刻。正处于一个下行曲线。它当然还会扮演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领导者角色,但已经不是撬动产业的决定性力量。3G时代,它的终端是一种杀手级利器,如今整个产业已经快速分化,苹果过度攫取产业利润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它必须适应这种分化的趋势,平衡自己的利益,让整个产业链变得健康些。

事实上,苹果过去多年高度掌控的产业链,已经在社会层面引发了许多问题:代工厂的环保危机、富士康员工的心理危机、中国几十万候鸟一样的打工者,疯狂到失去理性的粉丝们……

可以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像苹果一样,对整个社会层面冲击这么大的。我真的感觉,整治苹果是一种集体的语境了。而当下恰恰又是一个最好的时候。

苹果的出路已经开始呈现一些不确定性。昨天我写到,当它与三星们的垃圾诉讼战越来越多、库克开始不断往中国跑、富士康们开始运营终端品牌,强化非苹果订单、上游零部件企业与芯片设计企业开始快速整合,这一幕幕,都是它的危机反应。苹果到了必须改变自身的时候。

靠着巨大的创新惯性,苹果当然还会称雄很久,但是巨人倒下的时候,体温也常常是热的。摩托与诺基亚的沦落,都是距离最辉煌的时刻只有两年。过往,伴随、经历过两家巨头走红地毯、人气爆棚的发布会的媒体人,一定能想起巅峰时刻,那种迷狂。而两年后,就立马像过山车了。

我相信,苹果还没到最癫狂的时刻,它往往伴随着一场急功近利的业绩狂欢,还有朝华尔街低头换来的资本的狂欢。但愿这一切不要发生在2014年年底。

话说回来。我这么说,绝不是诅咒苹果。我是出于本能与直觉,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我相信,正在发生的针对它的一些警告与整治行动,不是偶然。这是苹果在还债,吃的太多,要吐出来一些。

还有,落在本土有关部门与产业界的语境里,我还相信,整治苹果,也有为本土同行走出中国大陆、铺路国际市场、为此壮行的用心。这本也是去IOE的另一面:过去,中国主要是被动接受海外巨头的教育、市场渗透,如今,已经到了走出去的时刻。

走出去,需要消除许多风险:政治的、技术的等等。我说“去IOE”是一种姿态,是说它不可能彻底,但可以让对方妥协,并且为本土企业进入美国或其他强势市场捞取筹码。敲打苹果,那可能是因为,中国终端企业走出去,可能面临无数的垃圾诉讼。

因为,你已经看到三星、HTC们走出去后的结果,换来了马拉松一样的诉讼。一个崛起的中国,势必也会遭遇类似。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出击,利用庞大的市场地位以及多种产业竞争要素,迫使巨头们接受某种均势平衡,即便有所冲突,也不要步入死地,否则,苹果们在中国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事实上,我已经看到,苹果与三星的争斗,已经影响到美国产业界自身的竞争优势。前端时间,谷歌与苹果之间达成一些妥协,我个人觉得,这种信号不单纯是企业之间的用意,而带有国家整体的意志。

全球ICT产业正经历着新的融合发展期,跨国巨头的生存与拓展,竞争与合作,带来的效应,已经远远超越企业层面,足以影响一个区域、国家甚至全球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利益的纠葛越来越难以切割成利与害,整个产业界面临的共同难题越来越相近时,唯有超越地域的妥协与包容,才能让人度过难关。

这样的周末,我扯这么2500字,不过我不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拔高的话题。就像鲁迅先生所说,连续不断地往左转,一定会遇到向右转的朋友。我觉得,这话里,有太多智慧,它也适用于ICT产业的巨头们,以及区域竞争上,当然也包括这有些变异的“去IOE”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