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

记者 李睿

最近,“95后”白领刘星星如愿以偿买到了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的演出票。对于这台经典戏,他期待已久:“我喜欢传统戏,这场是由杜镇杰、张慧芳两位名角演的,早就想一睹他们的风采。”刘星星的选择并非个案,无论线上线下,传统戏剧正在“圈粉”年轻观众,展现出超越时空的魅力。

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1)

年轻人成为听戏主力

究竟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戏曲的?刘星星说:“可能是耳濡目染吧,记得小时候跟着奶奶一起看电视里的京剧、吕剧,除夕夜,一家人守着春晚看必不可少的梨园节目,那些咿咿呀呀的声音都是温暖的童年记忆。”

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2)

2019年“梅尚程荀”史依弘京剧专场。(受访者供图)

他第一次踏入戏院是在大学毕业后,看的是2019年史依弘的京剧专场。那时候刚毕业,他在线上买了一张80元的最低价演出票,在观众爆满的剧院里,刘星星坐在1楼的最后一排,欣赏了梅派《苏三起解》、尚派《昭君出塞》、程派《春闺梦》、荀派《金玉奴》。脍炙人口的唱腔让他深受感染:“隔着屏幕看演出和现场看真的不一样,很美、很震撼,看一次就爱上了。”那之后,刘星星成了一名真正的戏迷。

对于没有接触过传统戏曲的年轻人来说,“看戏”是一种新奇的体验。7月底,“2022年黄河流域优秀大学生就业创业泉城行”训练营走进东柳戏院,欣赏了新创柳子戏《老青天》。妙趣横生的情节、幽默的对白、新颖的人物设定以及演员挥洒自如的表演,让训练营的上百名学子沉醉其中。

长安大学新闻学专业学生韩潇宁观演时,舍不得错过任何一个剧情。“这是我第一次看柳子戏,演员的台词功底和表现力太棒了,一场戏好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3)

柳子戏《老青天》表演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上台与演员合影留念。

1998年出生的夏敏,则是通过B站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接触到京剧艺术的。“以前总觉得京剧特别高大上,听不懂。”直到有一次,她在B站刷到了一个京剧流水快板的视频,高亢激昂的唱腔加上UP主的混剪,让视频充满燃点,夏敏也迅速“入坑”。

记者在B站搜索“京剧”显示,“高能唱段”“纪录片”“入门”“教学”“戏腔”排在前几位,其中播放量最高的为一支“戏腔串烧”视频,达1400余万次。数据显示,B站用户平均年龄为22.8岁,在如此年轻的受众群体中,延续了数百年的戏曲艺术似乎正在焕发新生。

在线下,夏敏结识了不少同龄人。“我们建群一起讨论,日常发言活跃的也都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在允许拍摄的剧场里,有些会剪辑的戏迷还会二次创作后再上传到视频平台,做这些事情全都发自爱好。”

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4)

受访者的“B站”收藏夹。(受访者供图)

年初,5名“00后”京剧表演专业女生组成的“上戏416女团”凭借一曲《赤伶》火遍全网,她们将京剧唱腔融入现代音乐,广受年轻人喜爱,相关视频点赞量达到千万量级。火了之后,她们还通过短视频普及京剧手势、化妆、唱腔区别等京剧知识。

《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抖音覆盖了98.83%的国家非遗戏剧项目,累计播放视频600亿次,获赞22亿次;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过50%,“年轻人成为听戏主力”一时成为热点。

在各大晚会上,传统戏曲跨界也成了最新潮流。在2020年B站跨年晚会上,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裘继戎将现代舞蹈和几种地方戏剧目进行拼接,表演的跨界舞蹈《惊·鸿》收获近200万次播放量;著名京剧坤生王珮瑜在2022年B站元宵晚会上,与阿兰跨界合作,全新演绎国风《燕归巢》;越剧名家茅威涛在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与首位虚拟越剧演员“上官婉儿”同台献艺……戏曲名家频频“跨界”,让传统戏曲被更多年轻人所熟知。

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5)

王珮瑜与阿兰演唱《燕归巢》。

戏曲推广有新招

对于“年轻人成为听戏主力”这一说法,处在一线的戏曲院团感受最真实。

山东省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庆鹏表示:“走进戏院的年轻人确实越来越多,这些青年戏迷还会鼓励同龄人一起来看。”据介绍,山东省京剧院每年都会开展“剧场开放日”活动,主要面向大学生等青年群体,请他们来到幕后了解戏外的故事。“这些青年京剧爱好者不光喜欢看台上的表演,他们对舞台、演员、排练日常也非常感兴趣。”

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6)

山东省京剧院“剧场开放日”活动。

蒋庆鹏告诉记者,山东省京剧院曾经专门拍摄过京剧演员的“赶场”视频。演员宋柏珑在演出转场时,从舞台下来到再登上舞台,7分钟的时间内如何赶出一身装,其他工作人员如何搭台……这些幕后花絮,吸引了不少年轻戏迷关注。

除此之外,作为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承办单位,山东省京剧院每年都会组织进校园活动,为此特别设计了一台关于京剧普及、带有导赏性质的演出剧目。“我们把各个行当、各种派别,包括服饰动作,以导赏的方式组成一台剧目,特别适合中小学生。”其中,《三岔口》的演出片段全靠演员的动作来展现,受到不少小朋友的欢迎。

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7)

山东省京剧院进校园活动。

作为山东最古老的地方戏剧种,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柳子戏非常注重利用流行传播方式进行推广普及。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李贝介绍,除了视频号、各视频平台的剧目线上展演,今年以来,柳子戏还积极走向荧屏。“我们先后登上《戏宇宙》《花漾剧客厅》《唱响新时代》等多档节目进行推介。”

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8)

柳子戏小剧场戏曲《一个人的梧桐雨》。

剧目创新上,山东省柳子剧团创排了小剧场戏曲《一个人的梧桐雨》,该戏改编自元代白朴的《梧桐雨》,由1位演员分饰4个角色,是一场“独角戏”。“无论是作曲、声腔、舞美,还是演员的肢体、灯光等方面的运用上,都是一次巨大的革新和挑战,十分具有创新性和先锋性。”李贝说。

无论是跨界混搭,还是新创戏码,越来越多的创新做法让传统戏曲“破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戏院,这正是传统戏曲的神韵与魅力。

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新高地(文旅观察跨界混搭)(9)

“2022年黄河流域优秀大学生就业创业泉城行”训练营与柳子戏《老青天》演员合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