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生死之交(曾国藩的益友)

文/管剑刚

一个人的成长,德业的养成,学业的成就,当然是由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人是社会动物,从小到大总离不了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于某一路段,有的则终生保持友谊。朋友有好有坏,年少时朋友对成长意义尤其重要,所以,曾国藩教导兄弟子侄要慎重交友。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平时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可多个朋友多个灾难也是不争的事实,诚所谓见利不见害的典型思维。生活中被朋友拉进监狱的例子见得多了,所以才有了益友与损友的区分。益友损友的词义无需解释,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懂。

曾国藩生死之交(曾国藩的益友)(1)

曾国藩在德业和文章进步提高的过程中,益友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京城做官的早期,据曾国藩自己讲,他的益友主要有这样几个人:

倭艮峰。诚意工夫极严,每天记日课册,——类似于日记但侧重于改正身心之过错——一天之内一个不好的念头,一件没有做好的事,一句话,一个默想,都要记下来,用楷书写,三个月装订一本。曾国藩对他的评价是,“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及时克治”。所以,所读之书,每一句就都成了对治身心疾患的良药。

曾国藩生死之交(曾国藩的益友)(2)

吴竹如。某一段日子,曾与吴来往极频繁,“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事”。曾国藩对吴的评价是,“格物功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

邵蕙西。邵蕙西曾经对曾国藩说,古人所谓的“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我们俩人就很有这种风味啊。这实际上是一种志趣相同的朋友,自然会对各自的进步能起到帮助作用。

吴子序。曾国藩说,一直无法对他作出一个恰当的评价,但有一点可以认定,他的识见最大,而且精。吴子序曾经对曾国藩说,用功就像挖井,与其同时挖几个井都挖不到泉源,不如一直守着一口井,力求挖到泉源而用之不竭。曾国藩坦承,这个说法,正好切合了自己的毛病。自己正是一个挖多个井都不能挖到泉源的人。

曾国藩生死之交(曾国藩的益友)(3)

何子贞。这是一位与曾国藩谈论书法观点非常相合的朋友,对曾国藩的书法理论和创作颇有帮助。

这些益友,对曾国藩的为学和做人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倭艮峰的启发下,曾国藩集中数月时间记日课册,时时警惕自己的一言一行,那怕是一个不良的念头,都要记下来并力求改进。我想来想去,只有这样一句话才能对曾国藩的这种做法作出准确地概括,即:“狠斗私心一闪念”;吴子序的挖井比喻,使曾国藩深切懂得做学问一定要专一的道理,贪多必定嚼不烂;何子贞不仅对曾国藩的书法有帮助,还因为他喜欢曾国藩的诗,导致曾国藩写诗的欲望大增。朋友的喜欢是一种鼓励,这样,当然会使人努力向上。

曾国藩生死之交(曾国藩的益友)(4)

古语益友前面还有一个词,就是良师,合起来就是良师益友,这表明益友与良师关系很密切,它的意思应该是,良师同时是益友,益友也如同良师。当时北京城内还有一位镜海先生,看曾国藩的称呼估计年龄也应该长于曾,曾国藩这样说:“吾虽未尝执贽请业,而心已师之矣。”所以,应该看作是一位学问与年龄俱高的益友。

关于师友,曾国藩这样说:“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一个人若处于良师益友之间,你就是不想进步都不行,即便是一个胆小之人,也会立下进德修业的大志。可见,益友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