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管理责任书(瓮安强化引)

队伍建设管理责任书(瓮安强化引)(1)

瓮安县2022年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及资格初审现场。

近年来,瓮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强化党的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新平台,不断强化人才工作“引、育、用、留”全链条,以人才引领发展,以发展集聚人才,奋力建设人才强县、打造人才高地。

队伍建设管理责任书(瓮安强化引)(2)

瓮安县城。

先后出台《瓮安县优才优待十条措施》《瓮安县“人才编制池”编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瓮安县县直机关干部公开遴选暂行规定》》等,抓好党政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完善《瓮安县县管专家选拔管理实施办法》《瓮安县“兴瓮乡土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做好专家人才选拔、培育、管理;围绕省委人才工作“四大工程”,制定《瓮安县“人才兴县”实施意见》及“五大工程”配套方案,形成覆盖人才引进、培育、管理、使用、考核、评价、激励的全链条“1 5 N”人才政策体系,确保人才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队伍建设管理责任书(瓮安强化引)(3)

瓮安县创业园科技孵化服务有限公司(国家级众创空间)。

招才引智,注入人才工作新力量

瓮安县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以各项引才渠道为支撑,以各类人才合作交流为平台,实现人才互引良好局面。

队伍建设管理责任书(瓮安强化引)(4)

瓮安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聚焦成熟型人才吸纳,集聚精英人才赋能发展转型。建立瓮安籍在外优秀专家人才信息库,开展领导专家“以才引才”精准荐才活动,制定“雁归兴瓮”工程,多渠道“牵线搭桥”,当好引才“红娘”“伯乐”,为瓮安推荐更多“金凤凰”“千里马”。成立贵阳市瓮安商会、深圳市贵州瓮安商会,入库多名年营业收入或产值1000万元以上瓮安籍在外企业家。通过名泰锡化工产业园、芭田矿肥一体化、磷石膏综合利用、刺梨饮品生产线等25个工业产业项目引才近百名。

队伍建设管理责任书(瓮安强化引)(5)

瓮安县人才公寓。

优化柔性引才生态,破解人才供给“肠梗阻”。以项目引才、合作引才、兼职引才等方式“破阵出圈”,加大医疗、教育领域成熟型人才柔性引进力度,成功引进多名医疗、教育人才到瓮开展医疗工作和挂职支教,邀请海珠区教师培训专家开展教师研训活动20余场次。

精细培育,增强人才工作新活力

瓮安县着眼人才长远发展,以“培养为主”,“精用为辅”,深耕人才土壤环境,使人才效能发挥进入良性循环,确保引进来就要发挥作用,避免“广种薄收”现象。

专题培训式育才,蹲苗助长一批青年型人才。结合“青年人才交流计划”“中青年干部培训”等省、州人才培育工程和县级专题培训,多措并举深化人才培养力度。近年来,“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组织主体班次培训15万余人次,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3.5万余人次。

交流合作式育才,协同培育一批专业型人才。强化与上级单位部门和发达地区的对接联系,完善互派交流机制,推进优秀人才交流互动,促进人才交流协作。全县先后选派百余名干部到省、州业务部门跟班学习;选派上百名干部、人才到海珠区挂职学习;邀请多名海珠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县开展挂职帮扶和技术指导,从教育、卫生、文化、工信、林业、金融等领域覆盖人才交流。

人尽其才,汇聚人才工作新动能

着力搭建好人才广阔舞台,为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创造良好环境,加快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环境,让人才成长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大力推动专家人才科技创新,实现高精尖产业全域全面发展。通过“公司 高校、科研院所”模式,鼓励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不断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人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帮助瓮安县黄金芽茶业协会获得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促进项目资助;金正大、成功磷化企业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盛世荣创公司获2021年度第二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清香村获批精品水果引种与种植科普示范基地项目。

大力推动人才服务基层,引导人才流向基层、服务基层,在基层大展身手。近年来,多次选派县直部门干部到村(社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派出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医共体建设下沉对口帮扶工作;选派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缺口和个别紧缺学科难题;组建农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服务队匹配到村(社区)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实现各村产业技术培训覆盖100%;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民营企业对全县多个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大力推动人才技术互通,加快形成全域人才共建共赢局面。人才互认共享、社会保障互联互通、以中小企业志愿服务站为平台,采取分批频次、自由组合、特事特办的方式,调动专业技能人才到企业交流学习。通过走访服务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筹建成立瓮安县新社会阶层联谊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吸纳各类非公经济组织会员、青年企业家会员,通过行业协会促进各类非公经济组织实现人才、资金、技术互通互助,提升非公经济组织活力,助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政策留人,增添人才环境新温度

瓮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始终践行以真挚情感打动人才,以贴心服务留住人才,把兑现落实人才政策当做引育人才的“金招牌”,让人才在瓮安心、安居、乐业。

用心用情留才。建立领导联系优秀专家人才制度,密切党委政府与各类优秀人才的联系,拓宽人才建言献策渠道,帮助人才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人才日”开展系列活动礼敬人才,运用各级媒体平台,广泛宣树典型,讲好人才故事,传播好人才声音,竭力营造尊才爱才求才惜才浓厚氛围。

关心关爱礼才。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创优“人才之家”服务平台,落实“优才优待十条”措施,推出“人才公寓 安家补贴 购房补助”政策,切实缓解人才住房问题。

兑现待遇惠才。鼓励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参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工程立项、论证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津补贴政策,用待遇礼敬人才。发放“兴瓮英才卡”,从医疗、教育、配偶安置、政务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管家式”“保姆式”服务,全面提升人才归属感。(宋云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