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本的战略意图(国际观察下克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经纶 整理报道

据日媒报道,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进行演讲时遭枪击,因伤重不治身亡。

安倍晋三出生于日本政坛世家,他本人作为一名资深政治家,身上有多重标签——日本首位二战后出生的首相、二战后日本最年轻的首相、曾在任最久的日本首相。

当前日本的战略意图(国际观察下克上)(1)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进行演讲时遭枪击,因伤重不治身亡,终年67岁。

而安倍晋三并不是第一位死于刺杀事件的日本首相级人物。此前,日本历史上有6位首相死于刺杀事件,凶手基本上都与极右翼势力有关联。而已查明枪击嫌疑人系原日本自卫队低级军官,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日本一个非常奇怪历史传统,就是所谓的“下克上”。

“下克上”一词的来源于日本战国时期,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即身居下位者在军事或政治层面战胜或打倒身居上位者,譬如下级代替上级、分家篡夺主家、家臣消灭家主、农民驱逐武士等等。当时统治日本的实权由幕府将军把持,国家政权由武士阶级掌握,以军事力量来掌控国家。在漫长的时间里,将军的势力逐渐衰落,地方的守护势力不断增强,家臣崛起代替甚至消灭家主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一时期爆发的应仁之乱和明应之变,更是直接促成了日本“下克上”体系的形成。

当前日本的战略意图(国际观察下克上)(2)

应仁之乱开启了日本历史进入互相混战的战国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下克上”这一日本历史传统,带有浑水摸鱼、趁乱渔利的浓厚“投机主义”色彩,即利用各方矛盾,自己趁乱夺权,从而获得实力和地位的提升,实现少数武士精英集团的崛起,最终大权独揽。

到了近代,由于没有经过一场彻底的反封建革命,这种以武士和特权精英为主体的政治体制被日本一直保持;在明治维新后,由于法西斯思想和军国主义的盛行,更为“下克上”体系添了一把新火,天皇代表的日本政府对军队的控制也越发无力。

当前日本的战略意图(国际观察下克上)(3)

参与“二·二六事件”的政变士兵。

1936年,日本发生的“二·二六事件”,是日本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下克上”,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与反对者进行刺杀,兵变虽然失败,但军方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大增,结果是使日本彻底走上了法西斯和军国主义道路。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番改革,但“下克上”的基因依然根植在大众的心中,并在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上演着。日本社会极其注重排资论辈,阶级固化问题严重,底层人员想要逆袭十分困难。日本青年在残酷的职场生活,除了展现职业才能外,职位到了一定的高度难免会涉及权力斗争,“下克上”有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当前日本的战略意图(国际观察下克上)(4)

日剧《半泽直树》剧照。

在日剧《半泽直树》中,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是“下属的功劳被上司占为己有,上司的过错却是下属的责任”。所以,其热血剧情大多回绕“下克上”展开,替倍受压迫的职场底层年轻人出了一口气。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让年轻人面临的社会生存环境更加严苛,虽然后来慢慢从经济泡沫中走了出来,很多人依然不敢超前消费,难以逆转的老龄化也让总消费难以大幅提升,日本陷入“低欲望社会”,积弊已久的国债问题也被引爆。在这种大环境下,基于文化传统而孕育出的独特传统——“下克上”也变得更容易被激发,也将继续深刻地塑造了日本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参考消息)

(红网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