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被埋葬的烈士(文史园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那些没有被埋葬的烈士(文史园烈士本来不必牺牲)(1)

曹操写了一首名叫《龟虽寿》的诗,吟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其中“烈士”一词迥异于今天的语义——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大约在魏晋之前,“烈士”一词从来没有牺牲的意思,而是指有气节、有壮志的人。《韩非子·诡使》如此定义“烈士”:“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曹操此诗中的“烈士”,也是这个意思。

“烈士”既然是有气节的人,有时为了维护这种气节就要以生命为代价来捍卫自己的原则,因此像忠臣一样,“烈士”常常舍生取义。从这个意思上,“烈士”渐渐才有了牺牲生命的含义。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辩亡论》中写道:“忠臣孤愤,烈士死节。”明确将“烈士”和“死节”联系在一起。唐朝诗人杨炯在《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中也说:“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烈士舍身以求名,视黄金之赏为粪土。

“烈士”今天的含义是后来产生的,直到近代,“烈士”才逐渐演变成为专指因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必须牺牲生命方能称为“烈士”。

来源:文史博览·党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