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言张海迪(国际残疾人日张海迪)
何为生命的力量?
问答
Q&A
神州
2021.12.3
“每次的刀口都要缝大概四、五十针的样子,四次这样的手术,对于一个大人来说也很难承受,别说一个孩子,但是那些都过去了......
作为一个残疾人,你一定要克服很多很多困难,你一定要有顽强的意志,忍受了痛苦,你才能够去创造生活。
如果我自己的生命,能够给更多人带来一种思考:他们认为我这样可以的话,那么你也行。如果让我做这样一个实验者,我愿意。
物质障碍我们可以设置也可以拆除,但是有时候,精神障碍可能比物质障碍还要顽固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张海迪
当今世界有超过70亿人口,其中,10亿以上的人有某种形式的残疾,而他们中的80%居住在发展中国家。根据中国残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中国共计有8500万的残疾人士,约占总人口的6.21%。其中,70%以上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
有人说,落实残疾人权利,不仅是一个正义问题,更是人类对共同未来的投资。因此,联合国将每一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呼吁全世界共同促进残疾包容问题。在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农村残疾人事业短板、基础保障薄弱、残疾人口数据和理论,是三大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5岁那一年,一个明朗的早晨,活泼好动的她突然跌倒,从此永远失去了对双腿的记忆。
吴小莉:疾病是怎么样发生的,如果提早知道有可能预防吗?
张海迪:我出生在1955年,后来,1960年开始三年自然灾害。我当时在市委保育院,孩子们已经开始吃不饱了。当时有一些孩子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等等。像我这样的,就是属于脊髓血管畸形,当时医生的解释是,由于孩子身高长得太快,营养没有跟上,脊髓血管就会供血不足,脊髓血管的发育畸形后,就会造成血肿,血肿压迫脊髓,就造成了这样的疾病。给我做的手术,就是做脊髓减压的手术。
我小时候得病的时候,我们国家刚刚有了第一代的神经外科医生,当时我这个手术,每次的刀口都要缝大概四、五十针的样子,四次这样的手术,对于一个大人来说也很难承受,别说一个孩子,但是那些都过去了。
吴小莉:在什么情况之下,您身体上可以完全没有疼痛?
张海迪:没有,比如说像现在这样的情况,我要穿一个长袖的衣服,就可以遮蔽很多东西,不要把自己痛苦的东西露给大家,其实这都是忍耐的结果。作为一个残疾人,你一定要克服很多很多困难,你一定要有顽强的意志,忍受了痛苦,你才能够去创造生活。
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让海迪经历比常人多出许多的磨难。1991年,张海迪被诊断出鼻部患有黑色素癌。随后,她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经历了生命中的第六次大手术。手术之后,张海迪的身体状况一度差到了极点,然而她却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去吉林大学攻读哲学研究生课程。
吴小莉:您在学哲学的时候,听说妈妈都告诉你,说你不要这么辛苦了。
张海迪:是,当时就是用那种盒式的录音机,然后我就把很多课程,自己读下来,读下来以后,自己再讲给自己听。自己又是学生,又是老师,就是这样去学习。当时,我有一位导师,高清海先生,他非常严肃,他的严厉让我倍感压力,但是我很喜欢听他严肃地叫我“张海迪同学”。
有的时候其实很痛苦,我经常又问我自己说,你这么痛苦,你为什么还要这样活着?你这么痛苦,你为什么还要对别人笑?你怎么笑出来的?你为什么能保持这样,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比如说我如果参加一个重大的会议,我一定要牺牲自己的生理健康,来换取参与社会的机会。
吴小莉:您曾经提到过,您一生当中其实没有真正感觉到快乐过,时至今日还是这样的感觉吗?
张海迪:别人,健康人,可能有一件事情会非常高兴,但是对于我来讲,可能从身体的深层原因上来讲,这个痛苦、疼痛、麻木,随时随刻都伴随着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真的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快乐。但是这句话的后头有另外一句话,尽管如此,也依然要好好地活着,因为你的精神在活着,你的精神在奔跑。
★2021年东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连续五届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书写了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新的辉煌。时间回到1993年,张海迪在吉林大学硕士毕业之后,也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颇为意外的决定:她要作为射击运动员,参加1994年在北京举行的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
张海迪:当时要选择的项目比较少,我就想我能够做什么呢?比如说球类,可能我的脊椎不能负重,后来就选择了相对有利于脊椎稳定的项目,就是女子坐姿三级手枪比赛。那几个月训练非常非常的苦,胳膊都练得抬不起来。但是我为什么要参加?就是要向社会说明,我能行,如果你给我机会,请你看看我,我能行,很多人都行。
的确,张海迪做到的事情还有很多。2008年11月,她高票当选中国残联主席,但是对于这个职位,张海迪最初内心是抗拒的。
张海迪:我当时是说,我是一个作家,舍不得自己的工作,这样说来拒绝邓朴方。其实我是真心真意的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担任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职务等等。
吴小莉:但是您这样的推辞,他接受了吗?
张海迪:当然他不接受,我说,请你再选一个比我合适的同志,朴方同志有时候很幽默的,他说,你帮我推荐推荐。最后,在选举之前,我最后见到他的时候说的是,朴方同志,请让我保留自己的意见。
1983年,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开创了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也就是在那一年,张海迪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一时之间,她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楷模。就在第二年,张海迪与邓朴方有了第一次见面。
张海迪: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成立大会,我第一次见到朴方同志的时候,其实我是很吃惊的,一个人,伤残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在我心底,就是有一个感觉:有这个人,中国残疾人就有了希望。
张海迪说,受教育、有技能、有工作、有保障,才能谈及残疾人超越生存之上的进一步发展。
张海迪:有一次,我去县劳动局门口,请求他们给我工作。我说我过去给别人治过病,我还可以到学校去教书,只要给我这样尝试的机会,我会做好的。有一次,我为了等待别人的答案,冬天,我就坐在树底下,下雪了。我大概是早晨九点多去等吧,中午也没有回去。雪越下越大,后来那个雪就把我自己盖上了。也有很多人说,海迪,你别再犟了,回去吧,别冻着。说这些的时候,我无动于衷,我一定要倔强地等。后来等到下午,雪下得很大,我也不动,雪下在我身上,就像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后来我妈妈听别人说了,她就来找我,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她就轻轻把手放在我肩上,她说走吧,咱们回家吧,这一句话让我眼泪轰地流出来了。我知道这里边包含了什么,这里边一定包含了妈妈对我的信任。
回到家里我没有难过,我仔细想了想问题,我觉得就是要重新拿起来自己的书本,我又开始学习,我觉得,要有耐心,等待未来,美好的未来不是送到你手上的,而是要你去创造的。所以我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去思考,并且积极地再去找机会。
★
张海迪告诉我,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她刚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主席有过一次会谈。作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件,《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中国残联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海迪:要给予残疾人更多的权利,要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宗旨之一。权利公约里边有一条,我非常非常重视,就是要赋予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我调研的时候,我就跟当地的政府都说过,一定要重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教育送到残疾儿童的家里,为什么呢?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
通过多年的努力,“十三五”期间,中国普通高校录取残疾学生的数量较“十二五”期间增长了50.11%。而根据《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已经达到948.4万人,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每年保持在30万人以上。此外,自2011年以来,中国共扶持近1300万残疾人发展生产,其中676万贫困残疾人摆脱了贫困。
上任中国残联主席之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张海迪仍然再次开启了人生当中的新尝试。她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写作了一个剧本......
张海迪:我为什么说,我非常留恋作家这个职业呢,因为在写《天长地久》的时候、写河流学家的时候,我家里光是关于长江、黄河、珠江三角洲等等,关于水利、关于河流的这些书,就有好多,在这个期间,我真的有的时候,自己就觉得,忘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认为自己是天文学家,是河流学家,是生物学家,所以写完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从来从来没有这么快乐,放下这本书,我就是见了谁都想笑。
我也希望,用我自己的这种尝试,探寻一下残疾人面前的路。在残疾之后,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前面是一座大山,无路可走了。但是有很多人,包括我,还有很多很多的残疾人,他们都在做一种尝试。只要你活着,你愿意活着,你就要做尝试。如果我自己的生命,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一种思考,他们认为我这样可以的话,那么你也行。如果做这样的一个实验者,我愿意。
为残疾人打开更多的通道,不断地推动社会物质、精神的无障碍化建设,一直是张海迪工作中不懈的追求。
张海迪:“无障碍”是残疾人走向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无障碍,你才能够出行,你才能够走进人群,走向社会生活。如果没有这一切,只是关心残疾人本身,还远远不够。
张海迪对于无障碍社会的追求,今天已经化作硕果累累。根据报道,北京2022年的冬残奥会,不到百日便将开幕,5个竞赛场馆和3个冬残奥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与场馆主体工程一起同步完工。
吴小莉: 2008年,中国办了残奥会之后,其实已经开始注意无障碍空间。但您觉得,残奥会之后,这种无障碍空间的推广或者理念的推行,是不是能够持续下去?
张海迪:北京能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值得我们大家高兴的事情,另外非常让我感到振奋的就是权利平等,为什么这样说?1984年洛杉矶残奥会,我们的残奥运动员第一块奖牌获得者平亚丽,她当时得到了一块金牌。许海峰,是个健康运动员,他也是第一块金牌获得者,他的奖金是平亚丽的20倍。当时很多残疾人,心里有一种不平衡感,但是今天的残疾人奥运奖牌获得者,都跟健康人是一样的。
我真的非常高兴,并不是说别的,而是这里体现了一个平等,这消除了精神障碍。物质障碍我们可以设置,也可以拆除,但是有的时候,精神障碍可能比物质障碍还要顽固。所以我想我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一起努力,积极消除精神障碍和物质障碍,给残疾人一条光明的道路。
编导:郑书筠
编辑:孟涵 马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