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百家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从小就对《春秋》很有兴趣,汉景帝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博士他研究学问非常专心,以至于他家的后花园很多年都没有去看过他的日常生活和一举一动都按照礼法的要求去做,所以很多学者都把他当作老师来尊敬,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废百家而独尊儒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废百家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废百家而独尊儒术

董仲舒从小就对《春秋》很有兴趣,汉景帝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博士。他研究学问非常专心,以至于他家的后花园很多年都没有去看过。他的日常生活和一举一动都按照礼法的要求去做,所以很多学者都把他当作老师来尊敬。

汉武帝即位后,征召了一百多名学者为贤良文学,参加对策。其中董仲舒前后3次上书议论朝政,提倡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而排斥其他的思想。他的建议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对策结束后他被任命为江都相,侍奉易王。易王是汉武帝的哥哥,向来很骄横,又喜欢武力,而董仲舒辅佐他期间用礼法和仁义的道理纠正他的错误,所以易王非常尊重他。

董仲舒认为上天和人之间是有感应的,所以他在治理国家期间,用《春秋》上论述灾害的变化来推论天地阴阳之间的道理,从来没有失败过。后来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的宫殿失火,董仲舒在家里用天人感应的道理推论其中的原因,刚打好草稿,被前来拜访的主父偃瞧见了。他偷看了草稿后非常妒忌,把草稿偷走上奏给皇帝。汉武帝把儒生们召来让他们讨论。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那是董仲舒的稿子,贸然发表意见说那上面的说法实在太愚蠢了。结果查出来是董仲舒写的,于是把他抓起来审讯,判了死罪。汉武帝觉得把董仲舒这么有才的人杀了太可惜了,所以下诏书把他赦免了。董仲舒逃过一死后,从此再也不敢随便讨论

灾害怪异的原因了。

董仲舒是个很廉洁正直的人,当时有个叫公孙弘的人也是个学者,但他对《春秋》的研究不如董仲舒。不过公孙弘办事比较圆滑,能迎合世俗,当了公卿一类的大官。董仲舒认为他是靠阿谀奉承才爬到高位的,很看不起他。公孙弘本来就很妒嫉董仲舒,再加上董仲舒看不起他,所以两人关系很差。汉武帝的另一个哥哥胶西王也是个骄横跋扈的人,经常倚仗权势迫害那些太守一级的政府官员,汉武帝对他很头痛,但也拿哥哥没有办法。公孙弘对汉武帝说:“要教育胶西王,只有董仲舒才能办到。”他认为董仲舒的性格和胶西王肯定合不来,一定会受到羞辱。

结果董仲舒到了胶西王那儿后,胶西王知道他是个很伟大的学者,于是对他特别好,非常尊重他。但董仲舒知道胶西王本性难改,他怕时间长了还是会获罪,就称病辞职了。董仲舒一共辅

佐过两个骄横的诸侯王,都得到了敬重,他始终先端正自己再领导下属,所以他治理的地方都井井有条。董仲舒回到老家后,从来也不过问家里的产业,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写书和研究学问上。

虽然董仲舒已经辞官,但汉武帝并没有忘记他。每当朝廷有什么重大的争议,汉武帝都会派人和廷尉张汤一起去咨询他的意见,从他的回答中得出有益的结论。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窦婴和田蚡都很推崇儒家思想。到了董仲舒对策的时候,就把孔子摆到很高的位置,而罢黜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另外还确立专门管理学校教育的官员,让地方上推荐秀才和孝廉等等,这些措施都是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死后,他的儿孙都通过学习当了大官。

刘向认为董仲舒是难得的辅佐帝王的人才,就连伊尹和姜子牙都不能超过他,至于管仲和晏婴等人根本就不能和他比。而刘向的儿子则认为他父亲的话有问题,他认为伊尹和姜子牙是圣人,能和他们相比的只有孔子。董仲舒处在学术非常支离破碎的时代,他能够发愤钻研学问,成为当时学者的首领,确实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和孔子的得意门生子游和子夏等人比还有点差距,更不用说管仲等人了。不过他还是把董仲舒看成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