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旱稻种植(贵州古稻种植不完全地图)

水稻,是南方的象征。在贵州不少地区,人们始终保持着对古稻种的偏爱,那坛醉倒万千游客的米酒,追根溯源也与水稻有关。如果记忆可以画成图案,贵州人民的画板上,断然不会少了水稻的影子。

贵州旱稻种植(贵州古稻种植不完全地图)(1)

水稻种植,几乎伴随贵州传承生息的全部历程。因为稻作历史悠久,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立体,这里孕育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水稻品种。围绕老稻种形成的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与生态智慧,至今仍在贵州活态传承。

贵州的那些生态农场,让古稻种以活态的形式传承,这也让更多人得以了解贵州古稻种,以及了解贵州生态稻米的故事,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吃到贵州的生态稻米。同时,它们探索的商业模式,正在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七彩古稻:榕江县太元村

入秋后,在榕江县仁里水族乡太元村的杨卓林夫妇正在抢抓农时,这里是七彩古稻的发源地,主要出产红、黄、蓝、紫、绿、黑、青七个稻米品种。七彩古稻富含花青素,营养价值高,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杨卓林常年研究七彩古稻,通过发展种养殖业,他带动乡邻走上了致富路。几十年来,杨卓林一直扎根乡村,通过自媒体进行宣传销售,逐步拓展市场,现在他种植的古稻已是订单满满,供不应求。

坚持“草—牧—稻—鱼”循环发展模式,杨卓林表示,太元村今年的七彩古稻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五百亩,当地正在大力发展农耕文化,打造古稻米体验馆和加工厂,通过优化生产经营结构和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将田园风光变成游客旅游体验的资源,带动旅游业的发,助力乡村振兴。

杨卓林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把大山里面的东西卖到全国各地,下一步要扩大种植面积,做深加工,让七彩古稻产生更大的附加值,让农民在种田的时候,同样能够有高收入,这是我最大的梦想。”

半山古稻:黄平县半山村

金秋时节,云淡天高,走进黄平县半山村,各家各户院坝上满是橙黄。半山古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指着满院坝的稻谷说:“我们趁这几天天气晴好,正在抓紧打谷子晒谷子。”他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满。

半山村地处清水江畔、苗岭山脉余系隆起的大山中,黄平县半山古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在大山中成立。起初,是由几个村民合伙的散漫组织,如今演变成一家从事种植古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目前成员上百户,通过社员的辛勤耕作、合作社的积极销售,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贵州旱稻种植(贵州古稻种植不完全地图)(2)

“我们提供种子,农民用自家的圈肥作基肥,按照有机稻的规程耕种,合作社以高于当地市场价格一倍以上回收谷子,由合作社承担风险,确保农民利益比自己种植的品种划算,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杨华说,农民加入合作社后,田是自家田,肥是农家肥,基本没有花钱,只要出力管理,收割的时候按斤论价,多收多得,可谓风险为零。

半山古稻是在没有污染源和纯农家肥天然孕育出来的,因此口感润滑而不粘,优质又绿色,特色是古稻,很受市场的青睐。这几年,先后接到来自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订单。“用好贵州生长期长的气候和青山绿水的环境,种好本地优质古稻,卖出好价钱,让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杨华如是说。

牛耕部落:黎平县洋洞村

良田美池,鱼鸭嬉戏,千牛同耕,鸡犬相闻,这样的农耕画卷,出现在贵州省黎平县洋洞侗寨。这里,也是杨正熙苦心经营的牛耕部落。

贵州旱稻种植(贵州古稻种植不完全地图)(3)

从2012年开始,杨正熙就踏上了收集种子之路。他开着自己的皮卡车,专往偏远的乡村钻。因为越偏远,往往存有的珍稀品种就越多。通常情况下,他会直接去村民的谷仓和晒谷场,一看到没有的品种就买下来。

几年时间,杨正熙走遍400多个村寨,收集了200多个农业物种,其中光土生土长的稻谷品种就有60多种。2015年,杨正熙在洋洞村成立了由村民入股、集体分红的有牛农业合作社。同时,杨正熙以侗族款约约定,社员用耕牛和家族信誉做担保,严禁使用化肥、农药,违者没收耕牛并开除社员资格。

在杨正熙的带领下,洋洞村恢复了牛、稻、鱼、鸭共生共养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2018年,牛耕部落被列入贵州省高效农业示范区。2020年,牛耕部落经营农产品实现总收入4700万元,1400户村民均增收2万余元。杨正熙收集到的种子,正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今年预计收获160多万斤米,产值近2000万元。”杨正熙说。

云上粮仓:从江县美德村

从江县美德村,素有云上侗寨之称,寨角处那栋榫卯结构的四层木楼巍然耸立,格外惹人注目。“这是我们高增乡返乡女青年吴凤英带头修建的集吃住以及民俗表演、农艺展示、产品出售等于一体的‘云上粮仓’,是我们村自己的‘经济综合体’。”美德村党支部书记吴慧荣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八零后侗家姑娘,吴凤英在2014年毅然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妇女结合本地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侗歌表演、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推广等多种产业,聚力闯出一片“能人带动、产业兴旺、农民致富”的新天地。

贵州旱稻种植(贵州古稻种植不完全地图)(4)

“这种米饭,软糯又香甜,感觉特别好吃,这是什么米呢,我能买点带走吗?”因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良的品种,本地的香禾糯,深受游客喜爱。吴凤英有了新主意。为此,她多方咨询,与邻村合作,立足“从江香禾糯”品牌,引入相关农业公司,采取“企业+党支部 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展订单生产。

“今年以来,我们与农户合作种植糯稻老品种1500亩,连禾秆带谷一共收购了80余万斤,支付货款560余万元,覆盖美德村与周边村寨农户650余户。”负责香禾糯收购的吴耀东介绍。云上粮仓的产品,深受游客喜爱,远销北京、广州等地,带动美德村与邻近村寨百余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