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何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我是帆哥,为你分享情感、情绪和心灵疗愈方面的干货,私信我回复“6”,送你一份超实用心灵疗愈手册!

《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何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1)

这几句经文,就不翻译解释了,因为一旦翻译,就会有偏离本意的地方。感兴趣的话可以多体会一下里面的智慧。

心能转物,其实就相当于可以快速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行为认知疗法中对情绪的描述是这样的: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我们举个简单例子进行说明。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在意公众环境卫生的人,那么当你看到别人在乱扔垃圾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你也是一个经常乱扔垃圾的人,觉得公共环境跟我没关系,那么当看到别人在乱扔垃圾,你还会生气么?

这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情绪的来源是我们某些固有的认知。正是因为有着不同的认知,才有了各种各样性格的人,才有了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

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原来对于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是因为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而之所以看法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不一样。

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何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2)

这就是行为认知疗法的理论模型。但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认知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源,那么为什么我们无法通过学习正确的认知来改善自身呢?或者说为什么我们固有的认知很难改变呢?

比如有原生家庭阴影的人,成年后完全知道其实父母已经没办法伤害自己了,但是“家庭是痛苦的”“父母是不爱我的”这种认知为什么还会一直存在呢?

为什么这些简单的认知会存在这么久,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来说一说认知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还拿原生家庭阴影来举例子。当一个孩子在面对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和打闹时,他会很难过,会形成一些认知,比如“吵架是不好的”,“父母是不爱我的”等等。

那么为什么产生这些认知呢?这是因为这个孩子需要“和睦的家庭”和“爱自己的父母”。正是由于有这种需要,当争吵来临时,这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带来痛苦。

这个时候大脑就就出来工作了,大脑会跟我们解释这种感受,从而让我们能够得到一些缓解。大脑会说“这都是大人的问题“,”家庭就是这样“,”爸爸妈妈不在乎我“。至此,认知就产生了。

也就是说那些导致我们深陷负面情绪的认知,是由于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才产生的。如果我们无法接纳自己的“需要”,这个认知就会根深蒂固的存在,心理和情绪问题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

那么到底怎样完成情绪自救呢?

那么我们如果想要解决自己的情绪,就应该按照“情绪→认知→需要”这个层面跟自己进行探讨。

我的情绪是什么?之所以有这样的情绪,是因为我的什么想法?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有什么需要?

如果你能通过这三个问句,来梳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情绪,你就开启了一个真正的“修身”之旅。国学经典《大学》中说“修身在正其心”,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的建议,尽量提醒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去思考情绪问题,也可以通过情绪日记的方式来进行,一定要按照之前所提的三个问题来进行自我剖析哦。当然,你也可以在本子上画一个三列的表格,第一列描述情绪,第二列写下情绪背后的想法,第三列分析自己的需要。

这种思考的方式,就相当于把情绪问题归因于了我们自己,相当于从“外求“转向了”内求“,自然也就能完成从“为物所转”到“心能转物”的蜕变。你终将会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我是帆哥,为你分享情感、情绪和心灵疗愈方面的干货,私信我回复“6”,送你一份超实用心灵疗愈手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