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

游览完安阳的几个重点景区,晚上在酒店时石家庄的老同学喜柱来电话,问我河南旅游结束后的行程和什么时候到石家庄。我告诉他,打算到邯郸去看看丛台,看看成语典故的故乡和广府古城。

喜柱知道我去过邯郸,他建议我应该到涉县去参观娲皇宫和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我听从了喜柱的建议,改变了行程,明天到涉县。

2020年11月14日早饭后,离开河南安阳,前往河北涉县。安阳距涉县135公里,上午十点钟到达距涉县县城12公里的娲皇宫风景区。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

▲娲皇宫简介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

娲皇宫由服务区、补天园、补天湖、娲皇阁和补天谷五个园区组成,是神话传说中女娲 “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是我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祀奉人类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 。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娲皇宫现今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为当地的庙会,女娲祭典之日。届时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前来祭拜华夏族人文先始。

娲皇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涉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

▲入娲皇宫景区后,我查了一下景区游览线路,一条是从补天广场,沿凤仙桥走十八盘到娲皇阁,再从钟楼岀娲皇阁景区,沿风顺亭循环步游道下山;再一条是乘坐索道缆车到达与娲皇阁在一个水平线上的环半山腰的步行道,到达娲皇阁,再走十八盘下山。相比来说,坐索道省时省力,我们选择了坐索道上山,步行下山的线路。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

▲在景区入口处坐观光车到索道仅不到10分钟的时间,选择坐揽车的游客很少。皇宫索道起点在中皇山脚下,终点在景区补天谷,全长1300米,高差300米,采用单线循环固定抱索两人全封闭吊箱。

坐在揽车上, 俯瞰初冬季节层林尽染的中皇山的壮丽景色,欣赏对面半山腰娲皇阁、远处的补天湖和揽车下面补天谷的壮美风光,也十分惬意。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5)

▲到达索道揽车终点后,我们沿通往娲皇阁的环半山腰人行步道前行,看到了一座象一个金元宝的山峰耸立在步道上方,还有岩壁上用红漆书写的“无量”两个大字,以及下山观光滑车道。到达风顺亭,娲皇阁整体建筑轮廓呈现在眼前。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6)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7)

▲此山峰象一个元宝,就叫元宝山吧。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8)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9)

▲我们从钟楼入娲皇阁,仰望建在半山腰的四层宫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红灯高悬,香烟缭绕;气势宏伟,巍峨壮观。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0)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1)

▲娲皇阁介绍

娲皇阁是娲皇宫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拜殿,拜殿之上又建了三层楼阁。底层为石窟,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是娲皇宫最早的建筑之一。

娲皇阁建在山势险峻的绝壁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崖间的半圆形石坎,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等建筑群也建在依山就势的石砌台上。

这座阁楼,传说每年三月十八日庙会,很多香客到楼阁向娲皇拜祭时就会整体晃动,拴在悬崖上的八条铁索会哗哗作响。因此人们把娲皇阁看作建筑史上的奇观。

娲皇阁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琉璃瓦顶。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

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2)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3)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花木,唯独没有人类。

有一位名叫娲的女神,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她用黄土和成泥,照着自己的样子,抟出一个个小人儿,然后对他们吹气,泥人就活了,又跑又跳,非常热闹。女娲看了很高兴,起劲地抟呀抟呀,抟得手疼了,胳膊也累了,便顺手拿起一根藤条,沽满泥浆向大地上一挥,这泥点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于是,天地间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生机。

正当女娲为创造了人类而高兴时,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共工被打败后一怒之下,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给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出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引起洪水泛滥和山火成灾,人们四处奔逃躲避,情景十分悲惨。

女娲了拯救人类,来到一个叫凤凰山的地方,炼成五色石补天,再用东海神龟的四脚将苍天支撑起来,后来,她发现五色石不够用,就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天上的窟窿。天地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可是女娲却化作五彩云霞,永远留在了天上,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

为了纪念这位创造人类,又为人类英勇献身的女神,人们便在她“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修建了娲皇宫,俗称“奶奶顶”。

在我国的神话研究中,女娲被学者们称为“中华第一女神”,由于她的故事流传久远,而且丰富多彩,春秋战国时屈原的诗篇和许多典籍都有关于她的记载。在我国民间,女娲是专给人们送子继嗣的神仙,又称为“娲皇”、“送子奶奶”。因此,信奉女娲的地域之广、民族之多、人口之众,是任何传说中的其他神仙都无法比拟的。

农历三月十八日,是传说中女娲的生日,每年的这时候,都有成千上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到娲皇宫上香,最高峰时,香客达到3万余人。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4)

▲第一层拜殿中供奉的娲皇神像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5)

▲第二层清虚阁中供奉的娲皇神像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6)

▲第三层造化阁中供奉的娲皇神像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7)

▲第四层补天阁中供奉的娲皇神像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8)

▲拴在悬崖上的八条铁索,将娲皇阁固定在半山腰,因此而称“活楼吊庙”。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19)

▲我沿着娲皇阁左侧的仅通过一人的木楼梯逐层而上,每到一层都观瞻娲皇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的圣像及品读两旁的楹联。

我站在娲皇阁最顶端,手扶栏杆俯瞰整个景区,从钟楼到鼓楼,建筑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远眺山下补天广场的太极图象一个初升的太阳,那对应的二十四节气,像太阳的光芒四射,补天湖碧水盈盈,再加上远处缓缓向东流淌的漳河水,令人目不暇及,心旷神怡。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0)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1)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2)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3)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4)

▲娲皇阁侧影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5)

▲梳妆楼

梳妆楼位于娲皇宫左侧,是女娲奶奶梳妆打扮的地方。该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一楼供奉的是送子观音,她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二楼是女娲,她是道教中的一位女神。唐朝末期,出现了释、道、儒三教融合的局面,是民族大融合的体现。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6)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7)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8)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29)

▲眼光洞和蚕姑洞,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为北齐两石窟,娲皇胜地最早的建筑之一。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0)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1)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2)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3)

▲摩崖刻经简介

山顶娲皇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时期的摩崖刻经6部,多达13万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在我国佛教文化中享有盛名。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

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我国也属罕见。

从我国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

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我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4)

▲娲皇阁古泉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5)

▲皮疡王庙,供奉着皮疡王和鲁班的神像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6)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7)

▲钟鼓楼介绍:娲皇阁区修建在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平台上面修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水池房及山门等座建筑。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8)

▲古中皇山石碑

从鼓楼岀娲皇阁景区,沿十八盘下山,到娲皇雕像和补天广场、补天湖边。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39)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0)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1)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2)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3)

▲欧阳中石的字迹石刻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4)

▲可能是一座供奉山神的小庙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5)

▲停骖宫,这是一处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的仪式。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6)

▲女娲塑像通高9.9米,象征九九归一,至高无上,女娲是上古时期的女神,所以塑像强调了返璞归真。

她的头顶是高高挽起的一个发髻,中间点缀着一朵牡丹花,牡丹花是国花,象征女娲是人类始祖,她肩部以树叶披肩,腰部系兽皮、虎扣,裙带上鲜花和小草,把女娲原始的形象描绘的更加逼真、贴近事实。

在她脚下踏着一只被她征服了的龙首龟背的猛兽,这象征着勇敢而又正义的女娲终将一切邪恶踩在了脚下。在塑像基座的四周有四幅红砂岩的浮雕,把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怒斩恶龙、拯救苍生”的传说故事一幅幅地展开。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7)

▲娲皇宫所在山体,远看像一把太师椅,按照道家解释,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山体下面是漳河,西南方向是河南省红旗渠,西北是山西左权县,正是三省交界地。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8)

▲补天谷观光区位于娲皇宫景区内,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与娲皇宫所在的中皇山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谷内突出女娲补天的文化精髓,设有补天台、补天峰、酌觞池、龙吟涧等景观节点,让游客充分领略女娲文化的博大精深。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49)

▲补天湖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50)

▲石牌坊高9米、宽12米,“娲皇宫”三个鎏金大字是我国原书协副主席欧阳中石先生亲笔题写的。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51)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52)

▲留影娲皇宫

神话故事传说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53)

女娲庙娲皇宫(活楼吊庙祭祖圣地)(54)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游娲皇宫有感

驱车娲皇宫,拜祭始母神。

活楼悬吊庙,巧置半山中。

中皇绕祥云,香火祭祖宗。

崖刻第一经,真迹洞天中。

抟土造人类,炼石补天空。

女皇创之治,社稷有福神。

亘古开天地,炎黄溯祖宗。

寻我华夏迹,传我华夏根。

制作:侯忠(逸翁)

责编:毛 秘《白浪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