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府败落人物下场和结局(贾府过中秋暗伏红楼梦三大结局)

红楼梦贾府败落人物下场和结局(贾府过中秋暗伏红楼梦三大结局)(1)

红楼梦里多次写到中秋节,开篇第一回里即写到甄府过中秋,甄士隐请贾雨村过府小聚,且贾雨村在中秋这日,接连做了三首诗,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中秋节描写最详细全面的文字则集中在七十五七十六两回里,但令人沮丧的是,这一年的贾府中秋,却格外地冷清悲凉,因为此时的贾府,已经在加速地摔落下去。

我们知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最擅于在大喜之中暗伏大悲,提前交代人物结局,不细读很难发现。这年的中秋节,同样不例外,曹公在这一日,说了三件事,隐藏了红楼梦三大结局。

贾赦夸赞贾环,暗示八十回后宝玉出家,贾环袭爵。

这年中秋,虽然全家人都在,包括平时不怎么出席的贾赦、贾政兄弟俩都参加了,并且说了笑话逗贾母开心,但贾母依然开心不起来,觉得人口比往年少了许多。

贾母折了一枝桂花,让大家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花到谁的手里停下了,要说一个笑话,宝玉、贾环等人不会说笑话,就先后都作了诗。可巧花到了贾环手里,读书稍有长进的贾环,看到宝玉受到表扬,他便技痒,于是也作了一首。

奇怪的是,贾赦之前没有看宝玉的诗,这次却偏偏看了贾环的诗,而且看完之后还说了一段有深意的话。

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贾赦不仅欣赏贾环的诗,还赏了他不少东西。根据脂砚斋批语我们知道,宝玉最终是出家了的,而贾府的官爵目前又在贾赦身上袭着,贾琏身上又早早地捐了个同知,所以宝玉出家后,贾环袭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贾赦随口的一句话,看似不经意,却早已暗示了贾府结局,嫡出的宝玉应该袭官,但他偏偏婚后不久就出家走了,贾府的官爵只能落到庶出的贾环身上了。

红楼梦贾府败落人物下场和结局(贾府过中秋暗伏红楼梦三大结局)(2)

黛玉湘云联句,暗示八十回后黛玉死亡,湘云飘零。

贾府中秋这晚,众人都在陪贾母在凸碧山庄赏月饮酒,却独独少了黛玉和湘云,原来两人去了凹晶溪馆联句。

湘云和黛玉的命运很相似,都是自小就失去父母,后来都寄居在贾府,所不同的是,湘云是英雄阔大宽宏量,而黛玉则是药不离口,终日泪自不干。正因为这种相似的命运,二人最终走的越来越近。

二人联句,开始还比较欢快,符合中秋节家人团圆的调子,但到了后面却越来越悲凉,直到二人吟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句子,即便没有读过原文,单看这两句诗,也很容易分出哪句是湘云所联,哪句是黛玉所联。

其实这两句诗恰恰暗伏了湘云和黛玉最终的命运。湘云在曹公笔下,常以鹤作比,说她鹤势螂形,鹤又常栖息于水边,湘云这句话,似乎正是其命运的谶语,暗示了八十回后她飘零于江上的命运。

黛玉在曹公笔下,弱柳扶风,常以花自喻,所以用花比黛玉。湘云说的是“渡”,可见八十回后她没有死亡,而是飘零,应该是丈夫卫若兰死后之事,但黛玉的是“葬”,可知八十回后不久,她应该就泪尽而逝了,这句话跟其葬花吟对应,暗示的正是黛玉死亡之事。

也就是说,八十回后,湘云死了丈夫,飘零江上。而黛玉则是泪尽而逝,且应该是死于一个有月亮的夜晚,甚至是也是中秋也未可知。

红楼梦贾府败落人物下场和结局(贾府过中秋暗伏红楼梦三大结局)(3)

妙玉续黛湘联句,暗示八十回后贾府被抄,贾兰高中。

黛玉湘云联句并没有联完,后来是妙玉帮着二人续完了后面的联句,然而妙玉的联句,很多人一直不甚明白其意,但其中有两句表达的意思却很明显。

这两句诗是: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我们知道妙玉住的地方正是栊翠庵,而李纨住的地方是稻香村。“钟鸣”暗示的其实贾府被抄家的丧钟之声,而“鸡唱”暗示的则是贾府被抄后贾兰的高中。

很多人可能会不解,为什么贾府败落会跟栊翠庵有关呢?也许贾府败落正是受到了妙玉身世的牵连。我们知道,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除了妙玉,其他十一个人跟贾府都有关系,唯独妙玉例外。

也许妙玉跟贾府也有关系,只是前八十回里曹公没有交代,直到贾府败落,妙玉身世才被揭开,而正因为其身世被揭开,贾府才受了牵连。李纨就不用细说了,贾兰高中从其判词和曲词中都能找到佐证,且贾兰高中一定是在贾府败落之后。

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中秋节,曹公却通过情节铺陈,伏下了八十回后的结局,不细读很难发现,也难怪这年的中秋节,处处透着悲凉了。

读懂了以上这三点,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贾府这年的中秋格外地清冷悲凉,因为贾府走向没落的悲剧已无可挽回,贾母心里不是不明白,但已无能为力,这艘开了百年的大船,早已千疮百孔,毫无修补的可能了。

红楼梦之所以经典,其中一个原因即在于“密不容针”,曹公总是在这样看似喜庆团圆的节日里安插下无数伏笔,映射后文。有句话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红楼梦最独一无二的写作手法,即是伏笔,尤其是在大喜处伏大悲,这样更能升华红楼梦的悲剧意味。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和金瓶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