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十首木兰词(纳兰词木兰花令)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原名纳兰成德,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乃复原名。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尤长于填词,与阳羡派陈维崧、浙西派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亦有一席之地。一生著作颇丰: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作则有《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手简
纳兰性德手简
纳兰性德仿云林小景扇面
关良《宝黛初见》
唐寅《秋风纨扇图》
仇英《秋风画扇》
佚名《班姬执扇图》
董小宛《拟唐六如笔意》
陈洪绶《执扇仕女》
陈少梅《执扇仕女》
傅抱石《执扇仕女》
溥濡《执扇仕女》
张大千《执扇仕女》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诗歌赏析
纳兰容若是清初词坛最为耀眼的词人,与曹贞吉、顾贞观一起,被誉为“京华三绝”。作为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长子,容若自出生起就有着享不尽的富贵荣华。然而他的骨子里却深藏着无法排解的忧伤,并对这种不愁吃穿的幸福生活嗤之以鼻。曾经写过“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的句子。 也许正因为容若自小生长于富贵人家,对社会人世的苦辛悲酸从未有过切肤的体验,面对世间万事万物,他始终都能用一颗赤子之心去看待。而对友情、亲情、爱情里的不圆满,往往也就比常人多一份敏感,也多一份伤感,就像他在《浣溪沙》中所言:“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同时,作为初入中原的满人,他在言情写物时也往往带着游牧民族的真诚与直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先生认为纳兰“感情”之“真切”,从南宋到民国,无人能媲美。 这份真情与敏感成就了纳兰性德“哀感顽艳”的词风,令有清以来重情之人唏嘘不已。他的作品中知名度最高、最容易引起人共鸣的,应该就是这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公子为这首词题名为“拟古决绝词”,是说这是一首仿照古人《决绝词》而作的词。《决绝词》是古诗的一个类型,大多是以女子的口吻写就,控诉男子薄情寡幸,表达自己要与之决绝的态度。卓文君的《白头吟》、元稹的《古决绝词》都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这首《木兰花令》的内容并不难理解,但作者在其中用了几个典故,首先是“秋扇见捐”,纳兰在这里把它化用为“何事秋风风悲画扇”。扇子是夏天纳凉所用,秋风一起,就再也用不到了。于是古诗词中 “秋扇见捐”常常成了被弃怨妇的自我写照。其源头来自汉朝班婕妤的《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出身名门世家,饱读诗书,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汉成帝初见她,便被其美貌才华所吸引,从此对她宠爱有加,并令其诞下皇嗣。不久后孩子夭折,成帝见到了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移情别恋。赵氏姐妹善妒,班婕妤为了在后宫中保全性命,只能申请去长信宫侍奉太后,了却残生。 上阕第三四句中蕴含着有两个典故,出处就在谢脁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脁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谢脁诗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来基本被确定为“故人心”,这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语之所本。 读到词的下阙“骊山语罢”、“比翼连枝”等处,说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更是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当时两人的爱情被传为佳话。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在马嵬坡无奈处死杨玉环。杨玉环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曾经许下的山盟海誓,也都被抛在脑后了。所以纳兰容若在词中说李隆基是“薄幸锦衣郎”。明皇后来在途中听到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容若这首《决绝词》是为哪对痴男怨女而发呢?其实在一些版本中此词题目后尚有“柬友”二字,意思就是“给朋友的一封信”,也就是说这首词很可能是借爱情来写友情的。在纳兰容若的心目中,友情也应该和坚贞不渝的爱情一样,始终如一。 纳兰和汉族文人顾贞观是至交好友,两人惺惺相惜,诗酒唱和,他们之间的故事,也算是可歌可泣,令人唏嘘。可惜的是,容若才高天妒,英年早逝,这首词就是他去世前不久写的,所以也有人认为这是容若留给好友的诀别书。 容若去世后,顾贞观回到无锡,从此避世隐居,将纳兰生平词作编为《侧帽》一集,后又改名《饮水》。纳兰去世十年后,顾贞观写下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这位才华横溢的翩翩佳公子,离世时只有三十一岁,他的词作家家传唱,却少有人能明白他心中的苦涩。 内心敏感的人更容易感知到天地万物间蕴藏的情感,但也更容易被这种敏感所累,让自己内心备受折磨。但是我想,纳兰公子是甘愿承受这种折磨的。他用这颗敏感的心去体会世间的悲欢离合,留给我们这些宝贵的词作,也让我们在世事变迁之后,依然铭记着他。 北京什刹海边的宋庆龄故居里,至今还留有当年纳兰读书作词的南楼,楼前容若手植的古树死而又生,还在默默见证着更多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寻找一些纳兰公子生活过的影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愿世间所有真挚的感情都能圆满如初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