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了公孙大娘(公孙大娘江湖总有我的传说)

谁看了公孙大娘(公孙大娘江湖总有我的传说)(1)

查阅资料其实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历史资料,你得先熟悉那段历史,那个曾经鲜活的面孔,以及那段明确用文字记载了岁月。

个人认为三者缺一不可。

一旦你不了解其中一点,说实话,纵然有你有心,也难以找到你想要的资料。

眼下这个即将站出来的主角带给我就是这种感觉。

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定下书写公孙大娘这个人物开始,我其实对历史资料没怎么在意。

古代历史虽然长,但古人好记录历史。

唐太宗李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古代的精英历来把历史教育、历史记录当做国家大事来做。

大到一国,小到一家都是如此,国家编纂史书,家族则编写家族,族谱。

但凡文字能记忆的都给你记下来,有没有用,另说。

这种文字带来的好处显然易见,只要你熟悉,就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纵然过了千年,他依旧在那儿等着你?

在没有定下写公孙大娘这个人物开始,我是相信这句话是绝对的真理。

但在今晚我动摇了。

因为总有那么一些历史人物,史书固然记录了他们,但千百年过去了,她们宛如羚羊挂角,你想要却无迹可寻。

他们似乎在告诉你,小子,我就是那头羚羊,我在睡觉时会寻找一棵树,看准了位置就奋力一跳,用它的角挂在树杈上,这样可以保证整个身体是悬空的,别的野兽够不着它。你想找我,嘿嘿,没那本事。

相比,李白、杜甫、白居易、 王维、孟浩然、 李商隐、张旭、怀素、裴将军这些文坛、艺术大咖,公孙大娘这招羚羊挂角的确厉害,宛如她的高超的剑舞。

不知是历史给遗忘了,还是公孙大娘有意避开了历史。

历史对她的记录少得可怜,我翻阅大唐史书,她的出身、年龄、甚至她高超的剑舞从何而来都不见记载。唯一见于正史的还是借别人的光。

《新唐书》载:「旭自言......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其草字书中有剑,剑中有书,雄立书界,被后人誉为「草圣」。

《明皇杂录》载,「上(玄宗)素晓音律。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遗妍妙,皆冠绝于时。

可就是这么一个无迹可寻的舞蹈家,却搅动了大唐。

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总少不了她的存在。

公元多少年没有具体的记载,我们只知道有个不爱学习的小姑娘被父母强行送入了舞蹈培训班学习剑舞。

作为诗的国度,在大唐,论就业排行榜唐诗是第一位,第二位是书法、第三位才是艺术。

舞蹈作为艺术类的冷门中的冷门,在大唐之前,根本没有出路。

但大唐以为她宽厚的胸怀迅速包容了一切。

只要你肯学,我都能接受,我都能安排就业。

这个声音随着大唐艺术皇帝唐玄宗的到来,越发的明确。

人们发现,长安城里玩舞蹈艺术的人越来越多,当时流行的舞蹈曲目《剑器》《胡旋》《胡

腾》《柘枝》风靡大唐。

不光如此,为了体现大唐人人都是艺术爱好者。

唐玄宗还成立了音乐研究院,继位次年创建的梨园成为大唐艺术文化的中心。

作为第一届音乐学院校长,唐玄宗亲自作梦想导师,作法曲、教演奏,合练时能听出来任何一声误。他能在睡梦中梦游仙境,获得灵感,次日上朝听政时,还能根据残余梦境打出谱来。

一日“春景甚煦,而卉物未坼,乃命鼓座于殿阶击之,满树花发。”打鼓时,头戴非常光滑的帽子,帽子上放着的花朵能纹丝不动。

如此高超的音乐才华除了引起了大量粉丝的尖叫之外,也催生了不少舞蹈培训班。

而在众多培训班里,公孙大娘是最耀眼的一个。

为了获得更高超的舞蹈技能,她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练习,一练就是一整天。

甚至到了晚上,她躲在小黑屋里偷偷的练。

对于剑舞,她有一种疯狂的迷恋感。

每当双手握住高贵的宝剑时,身体里似乎总有一股力量催着她翩翩起舞。

久而久之,她的身体变得越来越柔和,剑光所到,她的身体,眼神总能跟到。

由于不自觉的做到了帅、柔、矫、脆的造型和力量,所以有她舞出的剑舞,手眼身法步都高度协调,一个步伐,一个眼神都令人赏心悦目,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感。

为了检验她的舞姿效果,她开始参加各种表演。

她依稀记得,那一年她刚吹完15岁生日的蜡烛,就被培训班的老师拉到了一个叫郾城的街坊巡演。

那个舞台并不大,甚至有些简陋。

但人来得特别的多,许多人挥舞着银光棒疯狂地叫着她的名字——公孙大娘。

其实她有自己的名字,只不过她更喜欢公孙大娘的这个艺名。

因为这表示世人对她的认可,对她的喜欢。

一路巡演下来,她的知名度不亚于大唐任何一个文坛大咖。

看着粉丝数数目从最初的几十人变成了几百万人,她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她知道,自己靠着剑舞出名了。

没多久,她被邀请去了首都长安,在长安城最大的舞台上上演了她的剑舞。

那天,她被数百万人仰慕。

数百万疯狂的喊着她的名字,银色的荧光棒几乎挥舞成了一大银色的海洋。

看着台下兴奋的观众。她动容了,那天,她兴奋的舞出了最精妙的剑舞——「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耀眼的剑光好像是后羿(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把九个太阳射落下来,身形矫健如天神驾着游龙在天上翱翔。开始时如同收束起震动的雷霆,结束时就象平静的江海凝住了波光……”

后来,她听说,那天,她的舞姿硬生生改变了四个人。

一个叫怀素的书法家说看了她的剑舞,草书遂长,盖准其顿挫之势也。

一个叫张旭的书法家则说,看她剑器之舞,因而茅塞顿开,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

一个叫吴道子的画家则说,观看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法,成就三圣之道。

还有一个叫杜甫的小孩, 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多年后为后人留下了一首传世佳作。

那段时间,大唐目所能及的地方都是她的传说。

她的海报贴满了整个长安城。

她的微博几乎被粉丝包围。

世人都在传言世事浮云,当以公孙娘子为盛唐第一。

她知道自己该退了。

很早之前,传授她舞姿的一位智者告诉她:“名气有时就像是包袱,名气越大,包袱越重。”

他还说:“最可怕的是,这个包袱里什么都有。”——有声誉,有财富,有地位,有朋友,有声色,有醇酒,可是也有负担,横逆,中伤,挑拨,暗算,杀戮。

所以这种人通常都最能明白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那时候她还小,并不明白,但随着剑舞的领悟,她越来越明白老师的这一番话。

真正的舞姿不该被名利的包袱包裹。

她是独一无二的。

她是自由自在的。

她是经久不衰的。

唯有如此,她才能领悟真正的剑舞。

那一天过后,人人仰慕的公孙大娘忽然消失了。

她就如同一只真正的羚羊,凌空一跃,再无踪迹。

但江湖总有她的传说。

有人说她被叛军给抓了,浑身肥肉的安胖子强行让她剑舞,她拒绝了。

于是她被关进了水牢,受尽了折磨而死。

还有人说,她流落江湖,继续演绎她的辉煌。

但这些终究只是传说。

多年后,一位饱受沧桑的诗人常常与人说,在他小时候,在郾城看过一美人跳《剑器》和《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

再后来,这个孩子已经成了垂暮老人,饱经世事沧桑,晚年孤零漂泊,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 老者忍不住问李十二娘:“这剑舞是跟谁学的?

李十二娘:“我的师傅是公孙大娘”。

仅一句公孙大娘立即打开了老人所有的回忆。

他的思绪似乎在一夜之间回到了郾城的那个下午,简陋的舞台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锦衣玉貌,矫若游龙,一曲剑器,挥洒出大唐盛世万千气象。

年迈的诗人再也忍不住,提笔记下了段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这个老人叫杜甫,是一位诗人。

2年后,这位穷了一生的老人在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自此,世间再无任何公孙大娘的消息。

她宛如一道风,带着她举世无双的技艺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留给世人的除了怀念,还是怀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