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桃香农村女劳模(晏桃香农村女劳模)

晏桃香农村女劳模(晏桃香农村女劳模)(1)

付德明老人今年72岁,是湖北孝感孝南朋兴乡和平二村人,他有六个子女在医疗系统工作,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全都冲锋在一线。

面对记者的采访,付德明老人说:“母亲在世时经常教育我们不能忘本,是共产党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付德明老人有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母亲。

付德明老人以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而自豪。

记者与他谈话,尽管他的母亲已经在1996年故去,但他还是三句话不离他的母亲。

他把他母亲常说的六个字奉为代代不能忘的家训。

这六个字是:“不忘本,肯吃苦。“

付德明老人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母亲名叫晏桃香,是个以勤俭持家出名的农村劳动模范。

晏桃香出生于1914年,和丈夫一共生育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付德明老人是家里的老幺,他出生的第三年,即1952年,他的父亲就病逝了。

付德明的母亲晏桃香一个人拉扯着四个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坚强地面对命运的挑战。

她白天积极参加农业社的生产劳动,晚上收工回家,就在自己的园里种菜,保证一家子有菜吃。

她还养了一头猪,24只鸡。猪和鸡养大,卖了换到的钱,可以解决家里的油盐针线以及孩子的学费等等问题。

说起来,她花在针线上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哩。

因为,全家五口人的鞋袜都是她一手自己制作的。

每天深夜,她都要做好一阵针线活才肯睡。

孩子很少添新衣服。她教育孩子们说:“衣服笑破不笑补”。

老二的衣服就由老大的衣服改小了来穿,衣服有了破洞就打补丁。

她用自己的一双巧手保证了孩子都有衣服穿,不让孩子挨冻。

衣服能省,粮食她也能省。

她研究出了“粗碾米,细磨面”的方法,使同样100多斤谷,她家能比别人家多碾出6斤米;同样100斤小麦,她家能比别人家多磨出七斤半面。

在粮食的支配上,她还别出心裁:春忙时吃饭,冬闲时喝粥。

这么一来,她家一年能节省粮食160来斤。

她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家有粮食万石,只怕残粥残饭。”

付德明老人清楚地记得,自己6岁时就开始挣工分了。那年,自己背着粪筐到处拾粪,每天拾一点,不知不觉就拾了200多斤,挣了32工分。

三姐只比自己大两岁,每天上学,放学后收集生猪料,一年积下了600多斤,挣了32工分。

二姐也要上学,放学后放牛割草,一年挣了907工分。

大姐负责在家忙完了做饭、喂猪、洗衣服等一系列工作后,一年也挣了878分工分。

当时,社员都说:晏桃香一家没有吃闲饭的。

晏桃香不光是勤俭持家,也爱社如家。

她教育子女说:“没有公社,就没有我们家。”

付德明老人回忆说,有一年正月初一,别人都在庆祝过新年,她还在打扫社里的牛棚,给牛加饲料。有一头小牛病了,她就牵回家里喂养。夜里不放心,又点起灯来照看几遍,甚至把家里舍不得吃的黄豆全倒给小牛吃了。

晏桃香的事迹真真切切地感动到了大家。

她在195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1957年晏桃香两次被评为县特等劳动模范,并出席湖北省劳模大会。

1958年1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勤俭节约的模范——晏桃香》的通讯。

时任副总理的陈毅元帅对这篇通讯印象深刻,写了一篇讲述晏桃香的事迹的长篇叙事诗,于该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发表在《中国妇女》杂志社上。

因为陈毅元帅这首长诗,晏桃香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勤俭节约模范,于1958年11月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老覃在上周写了《1975年,红线女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毛主席阅后批示:印发政治局》一文。文中提到,毛主席在1958年11月28日到武昌主持召开党的八届六中全会。

这个武昌会议是在1958年11月10日结束了郑州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继续就国民经济的诸项指标的定位而召开的。

在这之前,毛主席还在1958年11月21日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主席一生为国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为了新中国的国计民生,为了让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可谓操碎了心。

在人民公社如雨后春笋遍地拔起之时,他曾这样对赫鲁晓夫说,1949年中国解放了,我很愉快,但是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中国还很穷,一穷二白,这种愉快是有限的。以后对工商业的改造,抗美援朝的胜利,我又愉快又不愉快。只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完全有指望了,我才会完全愉快……

为了如实掌握全国生产的发展情况,毛主席在1958年8月和9月先后视察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并于10月让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如吴冷西、田家英等人分赴修武、七里营等地调查。

晏桃香农村女劳模(晏桃香农村女劳模)(2)

毛主席视察孝感

郑州会议结束后,他马不停蹄,赶往武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他的专列于11月14日下午抵达孝感火车站。

利用休息的间隙,他对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省委书记处书记王延春、省委副秘书长梅白等人说,自己要在孝感火车站见一见朋兴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朱朝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官木生、全国勤俭持家模范晏桃香这三个人,同他们座谈农村生产情况,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和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做一些准备。

晏桃香农村女劳模(晏桃香农村女劳模)(3)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官木生

王任重等人不敢怠慢,赶紧电话通知孝感地委第一书记王家吉、孝感县委第一书记王振明,让他们去找来朱、官、晏三人。

这样,晏桃香和毛主席有了一次戏剧性的见面。

时值深秋初冬,天气寒冷,晏桃香三人都穿了不少衣服。

听说是毛主席找,他们又兴奋又激动,一路急走慢赶,脸上都沁出汗来。

上了专列,车厢内有暖气,工作人员示意他们可以脱了外套,朱朝启和官木生都把大衣脱了挂在衣钩上。

晏桃香那天正患感冒,又因为是女同志,就没脱外套。

结果,这一冷一热,导致她在和毛主席握手时,鼻腔作痒,忍不住打了老大一个喷嚏,唾沫星子喷了毛主席一脸。

在场的人都意所未料,全愣住了。

晏桃香更是窘迫得无地自容,连道歉的话都不会说了。

就在大家都异常尴尬的时候,毛主席笑眯眯地开腔了:“还打吗?不打了?不打的话,那就是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了。”

大家一听这话,全乐了,哈哈大笑起来。

毛主席看晏桃香还有点紧张,一边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手帕擦脸,一边继续笑着说:“你这个喷嚏打得真是时候,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你们孝感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晏桃香这才笑了起来。

关于这个小插曲,晏桃香毕生难忘,她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的孩子、亲友、以及所有认识的人讲述,感慨万分地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没有一点架子,真没的说。”

晏桃香农村女劳模(晏桃香农村女劳模)(4)

晏桃香和家人合影

晏桃香不知道,那段时间,毛主席正为邯郸专区流行的伤寒疫病所揪心。

在接见她之前的几个小时,毛主席在专列上看了1958年11月11日新华通讯社编印的《内部参考》刊载的一则题为《邯郸专区伤寒疫病普遍流行》电讯。他的心情无比沉重,提笔批示将此件印发到即将在武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都是“抓了工作,忘了生活”而导致的疫病流行。

因此,他在听晏桃香报告妇女同男人一样到田里干重活,就打断说:“妇女和男人还是不能一个样,要关心她们,人过分疲劳是要生病的……”

1958年12月,晏桃香还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见到了周恩来总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