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池续航有突破吗(这些曾是科学项目的新电池即将彻底解除续航焦虑)

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电速度、更少的续航里程退化和更低的标价:这就是新电池技术为电动汽车带来的一切。虽然,在实践的基础上,仍然更热衷于电池的发展,比如通用汽车最近扩展 Pilot 和 EVgo,这里有一些新的电池技术将是未来改变电动车市场的科技。

锂离子远未完成

Sila Nanotechnologies正在用一种硅取代占当今锂离子电池大部分体积和约 15% 重量的石墨阳极,据称这种硅将使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 20% 至 40%,同时还充电更快。这种变化大致类似于福特 F-150 今年的 25 MPG 但下一个车型的 35 MPG,这是闻所未闻的跳跃。

奔驰似乎是第一个将 Sila 技术作为 2025 年新电动 EQG的精英选项的客户。能量密度对于像 EQG 这样的重型车辆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它们的笨重往往会放大当前电池的缺点,这些电池必须又大又重才能移动又大又重的东西,甚至可以移动相当多的里程,从而形成一个决定性的恶性循环。

未来电池续航有突破吗(这些曾是科学项目的新电池即将彻底解除续航焦虑)(1)

Sila 声称,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方面已经趋于平缓

Group14是另一家值得关注的电池联盟,将保时捷列为主要合作伙伴。OneD 正在寻求在锂电池的石墨阳极上生长硅纳米线的策略。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锂电池技术的良好性能和广泛接受度来快速进入市场。

钠离子电池

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 最近宣布了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一项突破,该技术承诺对困扰当前 EV 电池的温度管理要求具有更大的免疫力,多次充电而不会退化,自然熄灭并且不会引起毒性头痛。PNNL 表示,它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来驯服钠离子技术的不稳定方面,但仍需要解决其与锂离子相比能量密度大大降低的问题。作为奖励,PNNL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将能够从配方中减少或去除钴,这是当今电动汽车电池中一种有争议的有毒元素。

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技术的名称恰如其分:它通常指的是由紧密压缩的硬质材料制成的电池,而不是构成典型锂电池的略微糊状、潮湿的材料。

未来电池续航有突破吗(这些曾是科学项目的新电池即将彻底解除续航焦虑)(2)

今天的电池是半刚性的,里面有湿的电解质溶液。固态电池在物理上是不同的,这就使它们从根本上有前途的材料

固态电池由硬质材料组成的硬质包装这一事实并不是使其性能更好的具体原因,但它是一种描述具有很多好处的结构的简单方法:

更大的能量密度:这可能会产生具有更大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同样尺寸的电池或今天的续航里程来自明天更小、更便宜的电池。后者在我看来更具变革性。

更快地充电:虽然今天在 30 分钟内充满电是相当优秀的,但固态电池的目标是理所当然的。短充电时间有可能改变对电动汽车的整体看法。

更长的循环寿命:您可能已经看到我最近关于电动汽车电池被放牧的问题的故事,因为它们通过充电循环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容量。固态技术是通用汽车生产百万英里寿命电池计划的关键部分。

热稳定性:固态设计承诺很少或根本没有热失控的机会,这使得当前的锂电池成为火灾风险的代名词。据说前面提到的硅电池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个问题。

谁来提供这种魔力?

Solid Power最近在福特和宝马的支持下宣布开始小批量生产时成为头条新闻。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可以在生产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上进行生产,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工业优势。大规模生产最早可能在 2024 年到来。

也许最受关注的公司是QuantumScape,得到大众汽车的支持,该公司表示该技术不亚于“未来电动汽车最有前途的方法”。QuantumScape 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开发了一种陶瓷隔板,可帮助其电池在不到 15 分钟的时间内从 10% 充电至 80%,同时允许电池在重复充电后损失很小的容量。

日经最近报道称,丰田是迄今为止固态电池专利领域的世界领先者,并表示到 2025 年将有一款使用该技术的有限量产汽车。

Buzzy EV 新人 Vinfast 最近承诺投资固态电池制造商 ProLogium,以生产到 2024 年可能用于越南制造商电动汽车的电池。

你应该等吗?

我在上面提到的一些目标日期似乎非常接近,但对它们持保留态度:任何这些电池技术的大规模生产日期都不会让任何人感到惊讶。最重要的是,汽车行业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从技术上可用的新技术到在大众价格的汽车中广泛使用。再加上我对购买新车的普遍厌恶,你开始进入更长的时间 5 到 10 年。我会根据今天的产品来分析电动汽车,因为这些令人兴奋的新电池技术对于精明、注重价值的买家来说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汽车拥有周期。

也就是说,这些电池技术将足够早地出现在电动汽车采用曲线上,成为其临界点的主要贡献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