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避不可言的话题,所以往往站得越高,看到越多的人,即便满腹牢骚,一腔委屈,万语千言,最终也只能化作【满纸荒唐言,通篇鬼话文】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1)

这就是《红楼梦》里【姽婳将军】的由来吧。

姽婳者,鬼话也。

善于讲鬼话的人,无不是看尽人间沧桑。《红楼梦》的作者,满纸荒唐言,让三百年来多少文人跌入迷梦之中,终生难醒,自是个中高手。

多高是高?帝王,首辅,宰相,这叫高,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南来北往走西东,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空来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从头仔细思量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一场辛苦一场空,死后还归泥土中,身归泥土气随风,一片顽皮化臭脓;

在身置得万倾田,死后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沉舟侧畔轻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天也空来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廷玉,清朝一代名相,他也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桐城张氏家族,其实是从前一个王朝的末世走出来的,张廷玉的父亲出生时,时代依然处在大明王朝——正如贾雨村的生逢末世。

张廷玉的祖父,曾经是明朝的正四品官员,诗书画方面也颇有名气。

张廷玉出生时,时代已经来到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此时父亲张英已经授翰林院编修,这个职位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而这也似乎预示了张廷玉日后的路。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2)

康熙六年(1667年)张英考中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大学士李霨见张英卷,“激赏不置,有国士之目”。遂改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进入庶常馆学习满、汉课程。

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专为汉臣秘密参与议政的南书房设立,张英成为入直翰林之一。

这一年,康熙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年方三岁,在此后的日子,得到康熙高度信任的张英,充任了皇太子胤礽的师傅。

关于胤礽,请先阅读:爱新觉罗·胤礽,留得残荷听雨声

康熙二十八年(1699年),已经告老辞去了兼管翰林院、詹事府事务的张英,却被康熙授予了相位,显示了康熙对其的高度信任。五年后,已经进士出身的张廷玉,踩着父亲走过的路,步入紫禁城,也正式成为南书房入直大臣,成为康熙治理满汉群臣的权术杠杆的一端。

这时候的胤礽已然三十岁,由于和父亲各种积怨暴露,康熙对他已经几次敲打,包括处死了他最信任的心腹大臣赫舍利.索额图,同时也架空了与太子作对的大阿哥派的重臣纳兰明珠。

年已三十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已经处在了王室权争的漩涡当中,康熙对他不再满意——虽然张英已经在1701年致仕归家,但对于父亲的学生,比自己小两岁的太子胤礽,张廷玉的选择依然是全力支持。

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次被废,此时张廷玉虽然职位不高,但和太子在南书房已有四年来往,由于年龄相仿,可能已经结下相当友谊。因此,他和四阿哥胤禛,都是遵照传统,继续支持太子而不是提出其它异议。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3)

前面说到,桐城张氏家族其实是从前一个王朝的末世走出来的,此时清朝入关近百年,南明灭亡三十余年,定都北京的清王朝刚刚传承到第三代帝王,百废待兴。而对于汉人而言,亡国的耻痛,虽淡去仍有痕迹。只是一再的被压抑和自我辩解,比如这首《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林黛玉《杏帘在望》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4)

平安和乐的生活,才是才刚走出战乱不久,惊魂方定的民众最需要的。这是闺阁少女林黛玉能写出来的诗?还是纨绔公子贾宝玉能写得出的诗?

都不是。

唯有像张廷玉这样的汉臣,才是深有体会,无论哪个朝代,王侯无能,都一样累及天下,而小老百姓,【望】的只是活着,活着,活着。

文人学子学经习书,实现个人小目标或治世大目标,都必须先求得身有所依、技有所用: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林黛玉《柳絮词.唐多令.粉堕百花洲》

还有姽婳歌:

恒王好武兼好色、明年流寇走东山、腥风吹折陇头麦、强吞虎豹势如蜂、

——贾宝玉《姽婳将军歌》

长歌一篇忠孝义烈,却明题《姽婳(鬼话)将军歌》。

柳絮词写小文人身世飘零若飞絮,姽婳歌写弱女子征战遭马践骨髓,乱世之下,无论姹紫嫣黄红与绿,都一样付与断井颓垣,破碎江山。

和祖上的【背叛】一样,二十八岁走进紫禁城的张廷玉也面临了同样的选择:入直南书房,陪康熙和太子胤礽读书,他的命运本该和这位年纪相仿的帝位继承人紧紧绑在一起。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5)

太子胤礽是个没娘的孩子,然后康熙对他的宠溺和训练让他成了一个多情又无情的畸人,贾宝玉的性情,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看见星星跟星星说话,看见雀儿跟雀儿说话,没事儿长吁短叹,自己淋成落汤鸡光知道叫人避雨,对人无防备,沉迷女色,遇事第一反应只想做老好人,给个碳篓子他就戴上也不做声。

胤礽聪明,学识好,心地善良,但却担不起天下,他的哥哥弟弟,与他年龄相差无几,也个个人中龙凤,更要命的是从小在危机中长大,懂得尽力才能争食。然后,这个多情软弱的太子,还疑似溺情于后宫,纵然父亲兄弟暂时忍过,但兄弟们背后的利益集团(刁奴恶仆)又怎能放过任何一丝可以攻破的缝隙?张廷玉作为满清朝廷的汉臣,本身地位就有限,再跟错主子,一不小心,便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甚至殃及家族。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6)

像书中红玉,张廷玉并没有背叛,【她】留心照顾宝玉,但同时选择了尽心传话带信,挣得最高权力执行人的信任,又通过滴翠亭的暗送秋波与贾芸,留作为不测时的后手。

《枉凝眉》是宝玉(胤礽)爱情(宝钗)和理想(黛玉)的双失败悲歌,又何尝不是张廷玉人生路两次付出的无常咏叹:

美玉无瑕指天真而脆弱,那是胤礽(宝玉),阆苑仙葩指苦涩而谨慎,那是胤禛(湘云/贾芸)。

作为一位侍奉君主的朝臣,他在选择未来时提前布局,脚踏两只船,晃荡着前行,最终在胤礽沉没后,成功登陆胤禛并成为舵手一样的人物。

他曾为两位小主都操碎了心,最终在他两的一败一荣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但命运轮转,张廷玉自己却并没有逃掉他们的后代对自己的清算:

胤禛到底是如何登上帝位和失去生命的的?张廷玉没有写,但他写了【贾芸】进献白海棠和【史湘云】成为真正的海棠诗魂,而白海棠的俗称,是断肠草。

此外,张廷玉还写了湘云的勤奋,和会巴结人,她每次到荣国府,都会给每个最有权势的大丫鬟们亲自送上各种小礼物。

关于史湘云,请先阅读:红楼解梦: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娇憨的史大妹妹可一点都不简单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7)

多年之后,卷入九子夺嫡的康熙众皇子或废或死,禁足于咸安宫的胤礽和坐上太和殿龙椅的胤禛,一废一就,算是相对境遇较好的:胤礽在康熙驾崩后次年病逝,至此他在咸安宫内已经被圈禁了大约十四年的样子,如果没有实际优厚的待遇,他活不了那么久。

胤禛以霹雳手段镇压所有图谋不轨兄弟的同时,呕心沥血于国事,将康熙晚年遗留下的巨大国库亏空状态完全反转,验证了刘姥姥拉着筹画了【大观园行乐图】的【四小姐】(四小姐贾惜春是四阿哥胤禛的又一分身)的手说的话:你真真是个神仙托生的罢。

但同样不过十三四年的时间,这位称职的帝王,累死在那张通常被疑似得之不正的龙椅上。

张廷玉在《红楼梦》中写下了笃信道术的贾敬的死,勾连上前夜继承人的【剑斩黄龙】,影射了死于丹药的胤禛,或许,非命。

看过了帝王之争前后数十年间的骨肉相残,到轮回般的欠命还命,欠泪还泪,这实非轻的恩怨相报,在《红楼梦》这样一部近乎魔幻的巨著中,其实是最现实主义的笔触。

但这要怎么写?

玄烨是明主慈父,但康熙是严厉的帝王:所以有了令人又爱又恨的第一大女主王熙凤。

雍正是严厉的帝王,但胤禛是性情相投的知己:所以有了娇憨豪阔的史大妹妹和冷清孤介的四妹妹,以及伶俐冷静有情义有手段的贾芸。

而弘历,是聪慧的学生之外还是无情又多疑的帝王,所以有了孤僻的贾兰和无情兽,中山狼的孙绍祖。

因为这一切的镜花水月,使得张廷玉能赋予《枉凝眉》更深层的含义:一个多情枉自嗟,一个冷情空劳碌,在他眼中,这一对兄弟,胤礽是咸安宫内独自嗟叹听风雨的残荷,而胤禛是金銮殿穿堂风中劳碌挣扎的断肠草。

虽然贵为帝王太子,权势和欲望的力量,还是无情的主宰了他们的一生。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8)

胤禛的继承人爱新觉罗.弘历,继位之后,这位帝王所有的一切行为,从审美到政治,似乎都是与【父亲】胤禛是对着干的,包括对张廷玉和对所有汉臣的待遇:

关于爱新觉罗.胤禛、爱新觉罗.弘历和红楼梦,请先阅读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背后隐藏的,是红楼梦全书最大瓜

红楼射覆:暖香坞谜局的终极谜底「嵇康托孤」

雍正十三年(1735年),爱新觉罗胤禛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王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雍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

乾隆三年(1738年),六十有六的张廷玉被罢总理事务之名,而以大学士掌机要。

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鄂尔泰病故,满族贵臣讷亲取代了他成为面奏内阁班次首位,同时乾隆又确定“嗣后内阁行走列名,讷亲在前。吏部行走列名,张廷玉在前”。

乾隆的这些做法加剧了满汉臣僚之间的矛盾,从实际上沉重的打击了汉臣,已经辅佐了两代帝王的张廷玉,怎能感受不到中山狼磨牙的声音?

乾隆对于雍正政治的全面否决和对汉臣的打击,或许就真的只是出自对个人身世的疑惑:

从登基到张廷玉死去的二十年间,爱新觉罗弘历心中或许一直就萦绕着一团是非:我到底是谁?我父亲是谁?为什么我和父亲的喜好那么不一致?为什么父皇那样信任汉人张廷玉?

这就是【二十年来辩是非】(贾元春判词)

而【退步抽身】和【记录真相】的想法应该是自乾隆十年开始。

此后,便是长达十年的拉锯战,大约也是【十年辛苦不寻常】的那十年。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已经七十有六的张廷玉以老病乞休,但乾隆帝执意坚留。

回想到康熙四十年(1701),张英告老还乡时不过六十三岁,病逝时刚及七十古稀之年,张廷玉知道自己也来日无多,他怕一切都来不及。

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已经如他当年步父亲的后尘进入南书房一样,走进了紫禁城。

先后为康熙雍正又到乾隆,做了几十年机要秘书的张廷玉,却已经看到了清王朝汉臣凛冬之季的来临,只是他无力解开张家已经成爱新觉罗家族红楼里附庸这命运之结。

因此,张家人成为《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之外的最重要力量,无声的喊出【张有事,没法说】的暗语。

相关阅读:原来《红楼梦》中张友士,真的是「张」有事

张廷玉甚至从康熙的身上就已经看到大封建时代落幕的征兆,又看到他自己携手雍正所为的竭力新政,被乾隆的浮夸作风再次抹去的悲哀。甚至,他有可能预见到了《贰臣录》的编纂,尽管他和父亲出生太晚,不会被入列。

相关阅读:红楼梦:狂人寓言和末世悲歌

已过古稀之年的张廷玉,无心再与乾隆进行政治心计博弈,四十岁的弘历不见得是他对手,但论生杀予夺翻手云覆手雨的政治权势,他张廷玉又怎能硬抗一个帝王。

百度曰: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命他如宋代文彦博旧例,十日一至都堂议事,四五日一入内廷备顾问。

当年冬天,张廷玉再次乞求离职养病。乾隆帝批准以原官致仕,并御制诗三章赏赐。

张廷玉入谢,而见乾隆帝时,上奏说:“以前世宗宪皇帝破格给予臣厚恩,遗命臣配享太庙,去年跟从陛下祭祀时又有挽留臣告老回乡的谕旨,臣恐怕死后不能有这样高的待遇啊,而且外间也有类似的议论。”他免冠叩首,请求乾隆帝出一个凭证。乾隆帝很不高兴,但还是拟了手诏,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赐诗以安其心。诗云:“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恩或过之。可例青田原佑庙,漫愁郑国竞摧碑。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

次日,张廷玉具折谢恩,遣子张若澄入宫向乾隆帝谢恩。乾隆帝因张廷玉不亲自谢恩颇为恼火,传旨令他明白回奏。

当时,由军机大臣傅恒、汪由敦传写谕旨,旨还未下达。翌日黎明,张廷玉即来内廷谢恩。乾隆帝更为不快,认为这是军机处泄露消息的原故。

乾隆帝切责了汪由敦漏言。于是廷臣会议,商议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于是乾隆帝下令削去他的伯爵。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激怒了乾隆帝,于是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张廷玉,命其自审应否配享。最终乾隆帝用大学士九卿议,罢配享,免治罪。

随后张廷玉归去。但不久又因四川学政编修朱筌坐罪,命张廷玉尽缴颁赐诸物(其实就是找借口抄家)。

磨洋工,打太极,倚老卖呆装糊涂和弘历较量,是张廷玉政治生涯最后十年干的所有【政事】,而在另一面,他应该是在一遍又一遍阅读爱新觉罗胤礽留下的忏悔录手稿,批注、修改。

乾隆始终抓不住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恼羞成怒地找借口抄了他的家。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9)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张廷玉卒于桐城私邸,享年八十四岁。抄家也没抄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乾隆帝(书稿应该已经转走),最终还是仍遵清世宗雍正之遗诏,命配享太庙。

十二金钗第一判词(钗黛)属于张廷玉曾经的小主爱新觉罗胤礽,第二判词(元春)更多落脚在了他自己的这一生。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二十年来,是指乾隆二十年,或许在这前一年除夕之夜,张廷玉已经预见到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榴花,不是后宫多子,而是指尧帝太子丹朱被废弃一事;

三春,不是贾府三春,而是张廷玉自己所经历的康雍乾三代帝王:头春康熙曾经富足,末年的国库巨亏却让【贾府】中秋之夜前夕已经吃不上胭脂御米,而第三春乾隆的好大喜功让第二春雍正十三年的辛苦积累再次落花流水;

虎兕相争,指的也不是兵变,而是紫禁城重重红楼内皇室权争的风云不断和轮回再起,这次,已经八十岁的张廷玉,已经是决意脱身,成为红楼梦外之人。

回到《红楼梦》开篇不久的第六回,张廷玉便借刘姥姥之口说道:

如今这天子脚下,长安都中,遍地黄金。

长安啊长安,都中之都,代表着梦幻般的盛世,辉煌的李唐王朝的确是一个黄金时代,但它其实是胡汉文化的极致结晶。

而对于张廷玉来说,满汉联姻再造盛世的梦,此刻已经破灭,唯有以书志之。

乾隆十五年(1750年),已经七十八岁高龄的张廷玉终于得以还乡桐城,车船轿马,行经瓜洲渡口时,他或许想起了七百年前,致力于改革的一代丞相王安石,曾在此处留下的诗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故乡,啊故乡,洗去仕途戏子的满面油彩,我终于还是回来了!

是昔年张英从瓜洲出发去京都,一如带着林黛玉投奔贾家的贾雨村,是他,将“怀王神女”的幻想之种【林黛玉】在康熙的南书房和小胤礽的心里种下,在张廷玉时期,这粒种子成长为【林黛玉/林红玉】的一双红颜,而当张廷玉介入爱新觉罗家族终极秘密金麒麟事件后,【钟鸣栊翠寺】——让这粒种子最终变成了【妙玉】,而【苦海慈航】的背景,便是白玉的舍身陷泥。

于是脂批里有了:瓜洲渡口、红颜枯骨。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唐.李白.《陌上赠美人》

昔日太子眼中心中【一笑褰珠箔】的红粉美人、姑苏女子【林黛玉】【林红玉】【妙玉】,在瓜洲渡口,最终洗去满面的彩墨,返真为形如枯骨的垂暮古稀老人、江南文人张廷玉

所以一口道破戏子龄官和黛玉相似的湘云,才是黛玉的真正知己和终身托付。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这一生啊,谁年轻时都曾经像那位都中红楼里太子一样天真烂漫过,恣意幻想过,无悔付出过,包括精明慎重如此的他张廷玉。

谁也逃不脱历史车轮的碾压和命运的反噬。

——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

——所以传他,并可传我

看来,纵然人生如梦亦如戏,红楼来去梦一场,但到底还是无悔的一生。

张廷玉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红楼来去一场梦(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