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马谡的真实情况(挥泪斩马谡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失街亭与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的梗大概是这样的:诸葛亮出祁山时,当时蜀汉名将魏延、吴壹等人都认为自己将担任先锋一职。而诸葛亮不听众议提拔马谡镇守街亭。临行之前,诸葛亮还特意嘱咐马谡

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叡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

街亭之战的过程出乎诸葛亮的意料:马谡不在水边扎营,而到山上安寨,行动失当,终于被魏军击败。诸葛亮的首次北伐也因此宣告失败,而马谡也因为此次在街亭的失利被诸葛亮斩首。

很多读者阅读至此大都会认定马谡是个纸上谈兵的人物典型,他的死是自找的,是罪有应得的。钟伯敬就曾经评论道

斩马谡的真实情况(挥泪斩马谡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1)

钟敬伯对“马谡失街亭”的评论

那么,失街亭和斩马谡的故事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这个故事的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这个故事与历史记载是完全一致的,相关的历史记载出现在《三国志·马良传》中

斩马谡的真实情况(挥泪斩马谡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2)

《三国志·马良传》对失街亭和斩马谡的历史记载

从这段历史记载分析,《三国演义》对于马谡这个人物的介绍是完全按照历史记载进行改编加工的。不过,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小说,都刻意隐瞒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马谡的死是诸葛亮造成的。简单地说,诸葛亮错误地使用了马谡,专业不对口,最后害得马谡丢了性命。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从历史记载中寻找答案:

马谡,字幼常,是马良的弟弟,襄阳郡宜城人氏,兄弟五人皆有才名。刘备占据荆州之时马谡和其兄马良一起被刘备召为州府从事并随刘备一起入蜀征战,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史书上说马谡才气过人,好谈论军事,诸葛亮非常器重其在军事计谋方面的才能,常常引见谈论,从白天直到深夜,并委以重任。虽然先主刘备临终之时曾告诉诸葛亮: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诸葛亮一直不以为然。由此可见,诸葛亮对马谡的信任和器重在当时的蜀汉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马谡到底又做过些什么事情让诸葛亮对他信任有加呢?除了马谡及其兄长马良与诸葛亮早在荆州时期就已经关系密切之外,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件事情: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马谡曾经献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方针马谡的这个计策是中国古代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具有很高的战略眼光。而诸葛亮对马谡的意见也十分赞同。因此在诸葛亮南征之时,采用的也正是马谡提出来的战略方针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从这个记载看,诸葛亮对马谡的信任是有根据的,马谡确实有真才实学。

斩马谡的真实情况(挥泪斩马谡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3)

马谡向诸葛亮请缨守街亭

除了获得诸葛亮的信任之外,马谡在蜀汉朝野的声望也很高。这一点从两个地方可以体现出来:首先是后来接替诸葛亮担任蜀汉领导核心的蒋琬在为马谡求情时说的一番话。蒋琬说马谡是智计之士,杀了马谡是非常可惜的;其次,在马谡被杀之后,蜀汉军队内部也是一片惋惜之声,十万之众为之垂涕,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马谡并非浪得虚名,要不然这十万之众不但不会为之垂涕,反倒应该拍手称快了。

斩马谡的真实情况(挥泪斩马谡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4)

马谡战败像诸葛亮请罪

从以上的几个记载都可以发现,马谡此人确实是个人才。不过,这个人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长于军事谋略和整体规划。这样的人才最好的用途在哪里呢?很显然是做幕僚、参谋。但是,从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对马谡的使用来看,马谡所承担的并不是他最为擅长的,从结果来看,现场指挥恰恰是马谡的短处,兵败被杀也是必然但是,马谡的悲剧不能单单责怪马谡,诸葛亮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客观地说,诸葛亮对于马谡的信任和重视都没有错。马谡之前不但担任过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之类的地方行政长官,具有丰富的地方管理经验,同时马谡在军事谋划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才能。对于马谡的培养,诸葛亮之前也是非常的慎重,反复观察。但是到最后诸葛亮还是犯了一个大错:没有意识到马谡这种类型人才的缺陷。从今天人才学的角度来判断:马谡并不是全才,而是专才。

斩马谡的真实情况(挥泪斩马谡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5)

马谡出征剧照

人才是难得的,作为诸葛亮这样一位领导,就应该看到这种人才的优缺点,并将其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然而在这方面,诸葛亮做得不好,把马谡这个人才用错了地方,这就等于是拔苗助长。把一个深受自己信任但完全不了解战场复杂形势的马谡派到街亭,无疑是个致命的失误。试想:这次出征的如果不是马谡而是魏延、吴壹之类的宿将,那么街亭会失守吗?马谡这样的人才还会被杀吗?一出祁山的结局也很有可能会被改写。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葛亮对马谡的认识和了解不全面,以至于到最后事与愿违,不得不来了个挥泪斩马谡。从这个意义上说,马谡之死的主要责任者就是诸葛亮本人。

斩马谡的真实情况(挥泪斩马谡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6)

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对于失街亭和斩马谡的描述是成功的。相对于《三国志》等历史记载而言,罗贯中为了把责任完全归咎于马谡,特意在马谡出征之前加上了他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以及诸葛亮派出王平与马谡配合作战等情节,突出了诸葛亮的慎重。街亭之战中,王平数次向马谡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均被马谡拒绝,这就突出了马谡的刚愎自用,这样一来马谡的失败就变成了咎由自取。此外,作者在描绘街亭之战的前后,又精心设计了马谡的“三笑”情节描述,把马谡这个人物形象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描绘得入木三分。如此巧妙的编排、设计,读者除了对马谡的恨,哪里还记得诸葛亮在马谡问题的处理上其实是出现了重大失误的呢?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参考资料·《三国志》

本文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