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作业5条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分享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0起、死亡62人,其中5月份以来,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3起、死亡40人,分别占今年以来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总量的65.0%和64.5%。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5条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分享(1)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

有限空间种类

有限空间名称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封闭或半封闭设备

船舱、储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

缺氧窒息

地下有限空间

地下室、地下仓库、隧道、地窖

缺氧窒息

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

缺氧窒息、

硫化氢H2S)中毒、

可燃性气体爆炸

储藏室、温室、冷库

缺氧窒息

地上有限空间

酒糟池、发酵池

缺氧窒息、

硫化氢H2S)中毒、

可燃性气体爆炸

垃圾站

缺氧窒息、

硫化氢H2S)中毒、

可燃性气体爆炸

粮仓

缺氧窒息、粉尘爆炸、磷化氢中毒

料仓

缺氧窒息、粉尘爆炸

三.有限空问作业前准备工作“四步法”

1.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应急预案,并报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

2.根据作业方案、应急预案的要求,备齐符合要求的通风、监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3.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及其各自安全职责。

4.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使其熟知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等。

四.有限空间作业时的管控措施

1.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危险存在。

2.要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3.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同时要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4.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5条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分享(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