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最容易犯的十大错误(皇帝写错一个字)
朱元璋在年幼的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为了维持生计,他还曾给一些富裕的人家放过牛。公元一三四四年,他进入了皇觉寺。之后,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他又加入了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以此来反抗元王朝的统治者。公元一三五六年,因为能力出众,他被众人尊为吴国公。同年,他们又将吉庆路占领,并且将名字改为了应天府。
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带领部下击败了各路起义团队之后,于应天府登基,并改国号为大明,以洪武为年号。之后,他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平息四川广西一带,最终将国家统一。
在明太祖即位期间,他下令整改农业,提倡开垦荒地;组织各地百姓对水力资源进行开发、修建水利工程以此来防止各地的水害;推崇种植桑树,棉花等一些农作;下旨将奴人释放;减轻赋税的压力,严厉彻查贪官;他还命人去到各地测量田地,整理各地人口等等。在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之后,社会各地的经济都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这在历史上也被称作“洪武之治”。
一三八零年,他将丞相之位废除,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这三司来分掌权利,这也巩固了中央集权,一三九八年,七十一岁的明太祖于应天逝世。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朱元璋出身并不是什么显赫世家,他出身于濠州钟离,父辈都是农民。他的父亲名叫朱世珍,母亲姓陈。于一三二八年出生,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而在家族中,他的前面还有七个哥哥,排行第八,所以,早些年的时候他也被叫做“朱重八”。
他家中的祖辈大多都是贫农,在他父亲甚至是父亲的父亲那辈,都曾因为缴纳不出来税款,而跑到淮河流域一带躲避债务。之后勉强找到了一处能够生存的地方,就此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是家里活下来的孩子之中年纪最轻的一个,除了老大之外,家里的其他孩子都纷纷被送养或者是嫁出去了。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就缺乏教育的缘故,明太祖在登基之后,就开始不断的招揽人才,特别看重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并且,还专门建造了礼贤馆用来招待他们。他十分敬重儒士,还曾在一三五八年询问过一位儒生关于前朝皇帝的治国之道,这也表明了他决心要创建一个全新的王朝。
并且在朱元璋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之一。免费养老院(养济院) 、免费医院(漏泽园)和免费公墓(养济院)统统出现。朱元璋还曾经试验过“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但是,在百姓之中,对于这个农民出身的天子,却有着不少的传言。
在他在位期间,有一个名为卢熊的人,凭借着在百姓口中良好的声誉和能力,被推举到朝堂当官,当时朱元璋任命他为兖州知州。到了他上任的那一天,就被要求说要先发告示,并且,在告示上盖上他的官印,以此来告知老百姓。
但是,在将圣上赐予的官印拿出来的时候,他却顿时傻眼了。原来,在天子下诏的时候,诏书上的“兖州”被写成了“衮州”,而他的官印是根据诏书来刻制的,所以官印上的字,自然也就刻成了“衮”字。而在山东这里,从来就没有“衮州”这个地方。
按理说,错了就错了,毕竟对方是一国之君。但是,卢熊就是个一根筋的人,觉得兖州是兖州,衮州是衮州,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所以,他就立马写了一份奏折呈给皇帝,要求更正这个错误,并且,将官印上的字重新刻制。
明太祖在看见这份奏折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心里明白,自己的确是将这个地名写错了。因为他毕竟是亲自打过天下的人,对这些地方的州县名字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知道“兖”“衮”虽然看似所差无几,但读音却大不相同。衮字念做是“gǔn”,而不是“yǎn”。
但是,身为一国之君,朱元璋毕竟是有属于自己的傲气的,纵使他知道自己错了,但也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家世低微,自尊心却很强,在看到这份奏折以后,他一下恼羞成怒,开口骂道:
“这个卢熊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挑一国之君的错,难道我自己不清楚山东的兖州吗?我任命他为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两个字本就是同一字,只是因为这些读书人将这个字分成了两种写法!他好大胆子,居然敢把其念做是’滚’州,他是想让我滚吗?”
于是,这个揭发皇帝写错字的人,被下令斩首示众,白白搭上了一条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