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葛洪因罗浮山得道)

葛洪选择罗浮山作为生命的归宿,罗浮山也因此成为葛洪遗产保留最多、享誉全国的胜地

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葛洪因罗浮山得道)(1)

罗浮山是葛洪遗产保留最多、享誉全国的胜地。 资料图片

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葛洪因罗浮山得道)(2)

洗药池据传是葛洪夫妇当年洗涤中草药的地方。 杨建业 摄

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葛洪因罗浮山得道)(3)

葛洪迁居罗浮山为主题的画作《葛稚川移居图》。 刘豪伟 摄

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葛洪因罗浮山得道)(4)

掩映在茂盛植被之间的葛洪博物馆。 王建桥 摄

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葛洪因罗浮山得道)(5)

罗浮山百草油配方是葛洪流传在民间用于“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的良药。 方莲花 摄

葛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药大家、化学先驱,对后世神仙道教的形成及中医药学说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他因此被尊为岭南道教宗师、岭南医学开山始祖等。而他一生前后两次不远千里,移居岭南,栖隐罗浮山,并在罗浮山修道终老。这段栖息罗浮的经历,是葛洪一生宗教活动和医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奠定了葛洪的学术成就,可谓是因罗浮山得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葛洪最终选择了罗浮山作为生命的归宿,罗浮山也因此成为葛洪遗产保留最多、享誉全国的胜地,可谓名山宗师,交相辉映。

葛洪两次栖隐罗浮山,最后一次一住就是36年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洪13岁丧父,生活贫寒,自幼好学,徒步到各处借阅书籍。以上山砍柴购买纸笔。夜间常以柴火照明,读书抄录。有时为了借书或求教,不惜跋山涉水,不达目的不罢休。由于博览经史百家,近万卷,以儒学知名,十几岁便开始著作《抱朴子外篇》。他好神仙导养之法,拜郑隐为师,得到他的炼丹诸术后于是南下广州。在罗浮山逗留几年后,归返乡里。司马睿时为丞相,赐其关内侯。后历任州主薄、伏波将军、咨议、参军等职。听说交阯出丹,求为勾漏令。路经广州被刺史邓岳挽留,劝其到罗浮山炼丹,葛洪第二次坐船至东江入罗浮,在罗浮山此次一住就是36年。开辟了岭南的道教圣地,在罗浮山创建了东、西、南、北几座庵堂。葛洪为什么选择罗浮山?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萧于一分析原因主要有二。

“山高皇帝远”的罗浮山给葛洪得道提供稳定环境

罗浮山闻名于中土,始于西汉初年。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陆贾奉使南越,回到汉廷后大加赞誉:“罗浮山顶有湖,环以嘉植”。

秦汉以降,岭南虽已被开辟为帝国的疆域,但王朝的统治长期局限在一些交通要道和郡县治所附近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基本上仍处于无君主的部族状态。古代岭南尤其是罗浮山,远离统治权力中心,是一块“山高皇帝远”的逍遥乐土,正如欧阳修所说:“所谓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

虽然古代岭南作为蛮荒的边陲之地,但因此也带来了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的局面,与中原的政治动荡、战乱频繁形成鲜明对比。

秦末,中原罹难,群盗蜂起,先是英布、彭越起事,接踵而来的是陈胜、吴广的暴动以及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争霸,战火纷飞,各地“诸侯起兵,独南海晏然”。秦亡时,南海尉赵佗乘机割岭而王,创立南越国,“称制,与中国侔”,他执行“和集百越”政策,使“民夷稍稍安辑”,岭南免受战争的洗劫。

岭南这种疏远封建礼教、社会较中原稳定的特点,既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也为修道提供了一块净土,如牟子所言:“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

能为长生辟谷之术的人,无疑都是修道之人,他们看中岭南的安定,慕名而来。如葛洪就是冲着岭南这块“化外之地”“逍遥乐土”而南来的。《抱朴子外篇·自叙》称他“正遇上国大乱,北道不通,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归途隔塞……遂停广州”,先后两次进入罗浮山,从事炼丹传道活动。

盛产丹砂灵药的罗浮山给葛洪得道提供充足物资

《道书》贵逆水,而东江是由东往西流,这在“无水不东流”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故《广东新语》云:“或以为无水不流东,此水乃自龙川县夹城十里西流,《道书》最贵逆水,此罗浮所以为仙源。”东江水的逆流,迎合了道教的需要,罗浮山由是成为仙源。

罗浮山之所以成为古代方士公认的仙源,除了特殊的地理形势外,独特的物产亦是重要的原因。岭南自古因受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物产明显与岭北不同,比如陆胤《广州先贤传》称:“粤产素多奇瑰之货。”范晔《后汉书》也云:“旧交阯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岭南这些稀有而贵重的物产尤其是矿产,无疑是自然地理环境对岭南先民的赐予,同时也成为追求长生不死的仙人道士的炼丹之材。这些中原所罕见的丹材,几乎在罗浮山地域都能找到。

葛洪认为丹砂为仙药之首,而岭南自古以来就是丹砂盛产之地。岭南产丹砂的地方很多,著名的有容州、邕州、宜州、桂州、广州等地。《仙经》认为广州的丹砂特别好,“越砂,即出广州、临漳者,此二处并好”。为此,不少仙道慕名而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晋初年,葛洪也因“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勾漏令”,“至广州,刺史邓岳以丹砂可致,请留之。洪遂复入此山(罗浮山)炼神丹”。由此亦可得知,葛洪在罗浮山炼丹所需的丹材,大抵来自距离罗浮山不算远的广州。

金银也是上乘仙药,而古代岭南向属多金之地。罗浮山有金矿的史料记载虽不多见,但可以确定在罗浮山西麓的增城县,在清末时被德国矿师勘知有一金矿。至于银矿,惠州则处于广州-福州银矿集中区之中,自古以来就盛产银矿,罗浮山也不例外。屈大均记云:“罗浮一洞,有大银版无数。”

至于芝类和草药,罗浮山更可谓数不胜数。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就著录有《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各一卷,专门论述诸芝的长生功效。葛洪上罗浮山采药时,采到的灵芝五颜六色,他描绘道:“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屈大均也说:“芝生罗浮最多,有二十四种。”可见罗浮山芝类品种之多。

罗浮山由于山峰突兀,草木葳蕤,药物繁盛,千百年来一直是举世公认的天然中草药宝库,有着享誉千年的“洞天药市”,时至今日仍有着1200多种中草药。这些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材之中,又数“菖蒲”和“桂”最受仙家道士的追捧。

由此可见,罗浮山及周边一带盛产丹砂灵药,正如葛洪所说:“篱陌之间,顾眄皆药。”这无疑为古代道士炼服仙药提供了理想的物质条件。加之“蓬莱一股”的神仙传说、扼握逆水的地理优势,两晋以前的罗浮山,成为了天下仙道所向往的“仙灵窟宅”。

葛洪遗迹是罗浮山作为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浮山至今仍保留多处葛洪的遗迹,如稚川丹灶、洗药池、长生井等,据说这些都是他当年炼制丹药的配套设备。另外还有衣冠冢、双燕亭、遗履轩、蝴蝶洞等多处纪念性胜迹,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以他举家迁居罗浮山为主题的画作“稚川移居图”,自宋代到近代就有数十幅之多,从名家李公麟、王蒙、唐伯虎到民间画匠,都喜欢以这个主题来向葛洪致敬,寄寓清高脱俗的逸志,也为罗浮山增添“仙气”。史上道、佛、儒三家长期在此繁衍共存,历代名人墨客也慕名而来,历代著名诗人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均等仰慕罗浮、赞美罗浮,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罗浮山成为一个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山,并在罗浮山留下了众多赞誉的题词石刻、诗篇佳作和名胜古迹。

位于朱明洞景区内的冲虚古观为葛洪所创立。冲虚观位于罗浮山朱明洞景区麻姑峰下,南临白莲湖,为东晋葛洪创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初为葛洪修道炼丹南庵。葛洪“羽化成仙”后,晋安帝在此建“葛洪祠”,唐玄宗天宝年扩为“葛仙祠”、宋元祜二年哲宗赐额改为“冲虚观”,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道教宫观之一,杭州黄龙观、香港黄大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黄龙庙等,均认它为“祖庭”。

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医药史中的珍贵文献

冲虚古观、洗药池、稚川丹灶、青蒿园、百草园……葛洪给罗浮山遗赠的不止如此,还有更重要的瑰宝。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著作弘富。他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学兼内外,于治术、医学、音乐、文学等方面亦多成就。

葛洪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晋书》里列举他的著作有,《抱朴子》内篇116篇,碑诔诗赋100卷,移檄章表30卷,“神仙”、“良”、“隐逸”、“集异”等传各10卷,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使杂事31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完成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至今留传于世的唯一一书。《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切用的方书。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挂在肘后随行(即今天所说的袖珍本),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所以,受到历代群众的欢迎。《肘后方》现存8卷,1一4卷讲内病,包括心腹病、伤寒、时气、中风、水病、发黄等急性病;5一6卷讲外发病,包括痈疽、疮疥、耳目等病;7卷讲的是“他犯病”,包括虫兽伤、中毒等病;第8卷则是介绍一些备急丸散和牲畜病。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了很高水平。如所述的虏伤,是世界上对天花的最早记录。葛洪对一些传染病还提出了预防方法,现在看来也很科学。总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医药史中的珍贵文献,有人说它是“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一点也不过分。

葛洪文化中的医药食品惠及民众

广东博罗县葛洪文化研究会会长刘俊发告诉笔者,在广东罗浮山,葛洪文化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葛洪306年到罗浮山)。其中,具有可开发的葛洪文化,如医药与食品饮料等门类,现已惠及海内外民众。

刘俊发说,汉朝时,葛洪祖上从安徽来到山东,后过江东,帮吴王建国而在东吴定居,成为望族,因此籍贯为江苏丹阳句容(今江苏镇江市)。但从23岁开始,葛洪便来到罗浮山潜心修炼,隐居著述,一直到老去。他撰写的《抱朴子》一书,倡导见素抱朴的精神,播洒高道大德,探索健康养生之道,造福天下苍生,为后人留下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和实用价值。

出于热爱,20年前刘俊发来到罗浮山并悉心研究葛洪文化与健康养生之道。刘俊发说,葛洪留给罗浮山的财富很多,但目前开发的产品只有10多种,小到当地民众吃的早餐,大到医药、食品等,如罗浮山百草油的配方就是葛洪流传在民间用于“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的良药,而今已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国药”。

刘俊发说,2015年10月,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重要灵感来源就是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现今,在罗浮山景区内“葛洪炼丹池”旁,一个专门为纪念葛洪的青蒿园就筑有“青蒿治疟之源”的纪念石碑。

此外,罗浮山还加大了葛洪文化的宣传力度,改建了葛洪博物馆、洞天药市,供海内外游客参观。2013年12月,罗浮山成功创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些年,罗浮山还成功举办了“国际养生大会”和“中医科学大会”以及多场罗浮山上朝圣拜葛洪、罗浮山文化、葛洪文化研讨会等活动。

今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是葛洪成仙离开罗浮山的日子,这一天,刘俊发以葛洪文化研究会的名义,成功举办了“祭天祈福,罗浮山朝圣”的“2018罗浮山春祭文化活动”,以纪念葛洪、弘扬葛洪抱朴精神,向社会传递大爱。今年“端午节”,刘俊发还在罗浮山举办“罗浮粽情、孝道接力”活动,亲自登台讲述葛洪在罗浮山的孝道历史和传奇故事,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倾听。

刘俊发说,目前,中国的中医药养生文化已在世界传播,特别是中国的针灸艾灸医术被很多国家的民众所接受。特别是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中医中药,也让葛洪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品牌。

今天,罗浮山的中草药资源依然丰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药产地,罗浮山下已建起了罗浮山国药、博罗制药厂、白鹤药厂等5家中型制药企业以及抱朴堂健康养产品等。

(厚 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