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今天和未来(珍视博物馆热背后的文化寻根需求)
【文化评析】暑期高温难挡观众热情,近期各地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一票难求、门庭若市成为博物馆的日常,各类衍生文创产品亦备受热捧近年来,文博游已然成为潮流时尚,饱览文物真迹、享受文化盛宴,博物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列为出游计划中的必选项,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博物馆的今天和未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博物馆的今天和未来
【文化评析】
暑期高温难挡观众热情,近期各地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一票难求、门庭若市成为博物馆的日常,各类衍生文创产品亦备受热捧。近年来,文博游已然成为潮流时尚,饱览文物真迹、享受文化盛宴,博物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列为出游计划中的必选项。
博物馆“打卡热”的兴起,离不开大众对博物馆历史文化价值的发现和认同。《国家宝藏》《只此青绿》等以文博元素为特色的文化产品脱颖而出,创造契机让人们重新审视历史与文物的价值。另一方面,当今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也在“反哺”社会,让历史与现实产生互动。比如,海昏侯国遗址发掘、三星堆遗址发掘、《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发布等考古成果,不仅追溯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更为大众解答了尘封数千年的历史疑团,极大调动了人们对于文化溯源的兴趣。在大众眼中,文物不再是古董,而是历史的浓缩、文化的结晶。这种大众认知的转变与推进,促使博物馆游览持续升温。
除此之外,博物馆自身也在积极探索转型,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迎合文化消费升级新趋势。近年来,以南海一号沉船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安阳殷墟博物馆、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等为代表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在旅游网站推荐榜单中排名渐次上升。这一新动态折射了文化消费的深化与转型。人们已不再单纯满足于简单的、传统的博物馆参观,而是产生了深入历史场景、触及历史语境的“沉浸式”体验需求。需求的增长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VR(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共同为博物馆提高展览质量、创新呈现方式、转变运营思路提供了契机与动力,推动各地博物馆在教育、公益、演艺、展览等多个领域统筹整合,以全新的方式更好满足人们的文化好奇心。
从社会学层面来看,大众热衷博物馆游,或可解读为一种群体意识下自发的文化“寻根”实践。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关于文化自觉理论的相关阐述中指出,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群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博物馆所藏文物文献,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将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直观地展示在观众面前。面对这条历史长河,参观者既可探源溯流,又可展望未来。通过游览博物馆的社会活动,大众的文化归属心理得以满足,春露秋霜的情怀得以安放,民族文化自信得以增强。博物馆文创产品,则是对大众文化自觉“寻根”探索延伸需求的回应与满足。博物馆以其自身具有的普遍性、直观性、趣味性,正当其时地成为人们文化“寻根”的圆梦之所。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的社会高度关注下,博物馆应进一步挖掘其文化载体功能。“文博热”固然可喜,但博物馆建设与发展也应警惕被“流量”带着跑。由此,通俗而不媚俗,维护好自身的严肃性与科学性,守住学术专业性这条生命线更为重要和必要。
(作者:章成,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