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的沈州在哪(渤海国十五府的位置)
清朝黄维翰的《渤海国记》和满州国时的金毓黻先生所写的《渤海国志长编》中,渤海国十五府的位置是有误的。其中《渤海国志长篇》如下图,多数府衙的位置有误。另外,《渤海国志长篇》和《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都把鸭子河定为现嫩江等,也是不应该的。
在新旧唐书、渤海国志长编等史典中,都明确地显示,渤海国北境是现松花江东流段。经查找各种史书史料,现松花江东流段北侧,由西向东,分别是:东室韦、铁骊、女真、南北黑水靺鞨、濊貊等国。而渤海国内的各府位置,将在下文中一一分析。
另外,鸭子河是辽国内河流,是辽皇春捺钵所在地。而嫩江,则在辽国外,属室韦国和黑车子室韦国及东室韦等几个辽国外的领地上。所以,嫩江不可能是鸭子河,也从未叫过鸭子河。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载:渤海国有五京,十五府:
“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
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领庐、显、铁、汤、荣、兴六州。
濊貃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
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睛、椒三州。
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
长岭府,领瑕、河二州。
扶馀故地为扶馀府,常屯劲兵扞契丹,领扶、仙二州;
鄚颉府领鄚、高二州。
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
安边府领安、琼二州。
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
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
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
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达、越、怀、纪、富、美、福、邪、芝九州;
安远府领宁、郿、慕、常四州。
又有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涑州以其近涑沫江,盖所谓粟末水也。
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渌,朝贡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馀,契丹道也。”
通过对《辽史》等资料的核查,可知:
渤海国的怀远、东平、鸭渌、铁利、安远等五府是在辽天显元年(公元925年)之前,先后归入辽国。也就是说,这五府只可能在渤海国的西侧,邻契丹国的地方。所以这五府,才有可能首先被契丹人“吃掉”。
《辽史·卷一》载:公元902年7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
“河东”中的“河”,是指辽河 。当时契丹人(辽)在辽河西,渤海国在辽河东。代,是指代郡曾经的广大地区。“九郡”,决不是小地方。“生口”,是指人、百姓。
接着又载:公元903年春,“伐女真,获其户三百,九月,復攻下河东怀远等军”。怀远,便是当时渤海国15府之一的怀远府。
此处的女真,当时归属渤海国管辖。三百户,至少在一千五百人以上。“復”,是说“再次”。说明攻下怀远府,已经不是第一次获得渤海国的土地。
《辽史·地理志一》载:“太祖破鸭渌府”。
《辽史·卷一》载:辽太祖于公元909年“幸辽东”;于公元915年,“钩鱼鸭渌江,新罗遣使贡方物”;辽神册四年(919年)二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
都明确地说明,到公元915年,原先归属渤海国辽东的一些地方,已经被契丹国占领。鸭绿江曾是渤海国的内河,是西京鸭绿府的地方。而辽太祖能够到鸭渌江钩鱼,并且位于鸭绿江南岸的新罗国来贡方物。说明渤海国的朝贡道、西京鸭渌府已经被契丹国攻克,不复存在。也说明公元915年,甚至更早些时候,鸭渌府已经从渤海国转到契丹人的手里。
《辽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圣宗卷》载:“初,东辽之地,自神册来附”,
神册初年,是公元916年。来附者是谁?看《辽史》记载:
《辽史·卷六十》中明确说明:“神册初得铁利”。
《辽史》中,渤海铁利府是明明确确地被两次记载为神册初年归于辽国的。
《辽史·卷六十·志第二十九·食货志下》载:“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又载:“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统和八年(990年)省。开泰七年(1017年)以汉户置,统县一:昌义县”。
以上引句,是说:渤海国15府之一的铁利府,是在公元916年时,被辽太祖改为辽国铁利州。后来在公元990年,铁利州被撤销,所属地方归属辽阳府管辖。到公元1017年,又在原铁利州的地方安排一些汉人,设为广州。从此以后,这里就叫作广州。广州,是原渤海国铁利府所辖的一个州。
《辽史·卷二》载:公元921年,辽国于“十一月,丁未分兵略……安远、……等十余城,俘其民徙内地”。十二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瀋州”。
东平、安远,是渤海国的15府之中的东平府、安远府。瀋州,是渤海国东京龙原府所辖的地方,后设的州。
在《辽史·卷三十八·地理志二》中,对原渤海东平府这个地方叙述说:“太祖伐渤海,先得东平府”。
查阅有关史料,可从两个方面理解这句话。
一是,这次“伐渤海”肯定不是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国的那次战争。因为那次战争,是先过商岭得夫余府,后灭掉渤海的。显然是指902年和903年或以后的征伐。
二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太祖伐渤海之前,已经先得了东平府。
另外,史料清楚表明,东平府在故拂涅国地方,那时的拂涅已经是大拂涅时期。前面所引,辽阳已经被辽国改为东平,辽阳下属的紫蒙县等地,都是原渤海国东平府的地方……。
说明,公元915年前,或公元909年辽太祖幸辽东时,渤海国15府之一的东平府已经成为契丹国的地方。也就是说到此时,渤海国十五府中已经有五个府归属辽国。
也就是说,渤海国的怀远府、鸭渌府、铁利府、安远府、东平府等,已经在公元926年以前,既辽太祖正式灭渤海国前归入辽国。
天显元年(926年)前,契丹国和渤海国之间的战事
年 份
两国之间的主要事件
备 注
902年7月
辽以兵40万伐河东(辽河以东的地区——渤海国),攻下九郡,俘获众多。
《辽史》卷一
903年9月
復攻下河东怀远等军(渤海怀远府·原越喜之地)
《辽史》卷一
909年1月
幸辽东(看来,辽国已经发展到辽东的地方)
《辽史》卷一
915年10月
钩鱼鸭渌江(很明显,辽国已经发展到鸭渌江地区)
《辽史》卷一
916年10月
乘胜而东(《辽史》卷一)。卷十七:“东辽之地,自神册来附”;卷六十:“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 卷三十八:“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
《辽史》
918年12月
幸辽阳故城
《辽史》卷一
919年2月
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
《辽史》卷一
921年11月
略檀、顺、安远……十余城,俘其民徙内地(渤海安远府等)。12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瀋州”
《辽史》卷二
924年5月
徙蓟州民实辽州地,渤海杀其刺史张秀实而掠其民。《辽史》地理志二:辽州“本拂涅国城,渤海为东平府”。
《辽史》卷二
公元926年,是渤海国的大限,是结束渤海国历史的一年。
《辽史》卷二、卷七十二、七十三等篇章所载: 天赞4年(公元925年)闰12月,辽太祖亲率大军向东讨伐渤海国。己酉,在撒葛山射鬼箭后,队伍直扑渤海夫余府的地面。首先攻克了渤海长平县,然后立即向夫余城急进。
丁巳日,“次商岭,夜围夫余府”。到商岭当天夜里,包围了夫余城,但时值过年时节,辽军没有攻打夫余城。
天显元年(公元926年)正月,己未日,既围夫余城第3天,“白气贯日”,一天后是“庚申日,拔夫余城,诛其守将”。
辽太祖想要巩固城防,调整百姓,治理官吏。太子耶律倍说:“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辽太祖听从了这个意见,命迭剌部大王,英勇善战的耶律觌列和寅石底留守夫余城。委派倍与大元帅耶律德光为先锋,挥军继续东进。
6天后的丙寅日,大将阿古支带骑兵走在最前面,他们首先遇到了渤海国主力老相兵。阿古支的500骑兵如下山猛虎,一下子就冲散了三万渤海军的队形。待先锋大队伍赶到,更是所向披靡,很快就把老相兵消灭。后续大部队也很神速,于是当晚便把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忽汗城围了起来。
三天后,渤海国王大湮譔见大势已去,派人请求投降。于是辽太祖驻军城南,等待渤海国投降。第二天,大湮譔素服带领三百官员,牵牛赶羊请辽太祖进城。
两天后,13名进城清查兵器的辽兵,在城内被渤海人杀死。接着,大湮譔宣布不投降了。第二天早晨,辽太祖发动强烈攻势,攻打忽汗城。将领康默记带领汉人军队攻打东门,首先破城。大将耶律斜涅赤也率队领先攻打城南,呐喊着第一个冲上城楼。西门、北门各有军队,渤海兵吓破了胆,连抵御的力量也没有了,直接退了下来。很快,忽汗城被攻破。
大湮譔只好负荆请罪,跪于马前听候发落。辽太祖命人收押了大湮譔及相关的渤海国军政要员,并发出文告。通谕渤海全国及辽国等,命令渤海旧部服从辽国指挥。
二月,安边、鄚颉、南海、定理等府都来投降。这样,渤海国的夫余、龙泉两府分别在一、二月份被契丹国攻占。
四月间,安边、鄚頡、定理府,先降后叛。阿古支和汉兵将领康默记等分兵讨逆,所到之处很快平复。当时,有从渤海鸭渌府过来的七千骑兵支援叛乱,局势一度不利于辽兵。阿古支亲率部下精锐,直击叛军主力。这支劲旅一鼓作气,追杀敌军三千余人,结果一战而定大局。辽军乘胜,直取回跋城,奠定了彻底消灭渤海世仇的基础。
五、六月,南海、定理二府复叛,都被辽军平定。
七月,显德府铁州叛,并被平定。
八月,契丹将军康默记和韩延徽的汉人军团,率军占领了长岭府。随后率宾府也来归降,渤海国平定。
辽军从元月到六月一直忙于攻占或平定渤海国的先降后叛。到八月份,渤海国的战事最终完结。据《辽史·卷二·太祖下》载:
龙原府,是渤海国东京。龙原府东部临海,距辽国最远,不可能在公元926年前归辽。
率宾府,位于渤海国东北侧。不可能在公元926年前归辽。
再从《辽史》中查知,率宾府与龙原府这两个府,没有在天显元年二月以前归入辽国的可能性;必定是在天显元年八月以后,投降或被辽军攻占。
按日程记录的辽太祖灭渤海之战
年
月
日
地 址
事 件
说 明
辽天赞五年
暨
九
二
六
年
12
甲
戌
12
乙
亥
上京临潢府
辽太祖举兵征渤海国。渤海国王大湮譔
行军方向——由西向东
闰12
己
丑
——14天后,再过3天
太祖动身时间应在闰12月以后
闰12
壬
辰
木叶山
祠木叶山
闰12
——10天后
闰12
壬
寅
乌山
祭青牛白马
契丹人传统,大事祭。
闰12
——7天后
闰12
己
酉
撒葛山
射鬼箭
面临渤海国,以示灭渤海决心
闰12
——8天后
闰12
丁
巳
商岭
当夜包围渤海国夫余府
显然,夫余府位于商岭东侧
闰12
——2天后
辽
天
显
元年
暨
公
元
九
二
七
年
正月
己
未
当天白气贯日
正月
庚
申
夫余城
诛守将,拔夫余城。
破城后立即东进
——6天后
正月
丙
寅
遇渤海国老相兵,破之。是夜围忽汗城
忽汗城是渤海上京,属龙泉府
——3天后
正月
己
巳
忽汗城外
大湮譔请降
正月
庚
午
忽汗城南
驻军
正月
辛
未
忽汗城南
大湮譔率三百人出降
——3天后
正月
甲
戌
诏谕渤海国各郡县,令其服从契丹
——2天后
正月
丙
子
康末怛等13人进城索兵器,被害
正月
丁
丑
忽汗城
大湮譔毁约,复叛。辽太祖攻城,破之。入城,大湮譔再降,以兵押其出城。辽太祖祭天地后出城,回军中。
灭国不屠城,降者不杀,大度。
2月
——13天后
2月
庚
寅
忽汗城外
安边、莫颉、南海、定理来降,赐物及钱
——13天后
2月
壬
辰
忽汗城外
以青牛白马祭天地,大赦,改元天显
并遣使报唐
——2天后
2月
甲
午
忽汗城
辽太祖入忽汗城,阅府库,赏部下
——12天后
2月
丙
午
改渤海国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城。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受天子仪,主管东丹国
2月
丁
未
高丽、濊貊、铁骊、靺鞨来贡
——11天后
3月
戊
午
分兵攻长岭府
——6天后
3月
甲
子
祭天
——3天后
3月
丁
卯
看望东丹王
——2天后
3月
己
巳
安边、莫颉、定理三府叛乱,肖像兵讨伐
——8天后
3月
丁
丑
叛乱的三府被告平定
——5天后
3月
壬
午
平乱军队带回俘虏,诛安边叛乱主帅
3月
癸
未
宴请并赏赐东丹主要领导和战功者
3月
甲
申
巡视天福城
3月
乙
酉
班师回京。大湮譔及家属随行
渤海国的战事告一段落
——2天后
4月
丁
亥
伞子山
辽太祖行军到此,人皇王送太祖至此后返东丹
——34天后
5月
辛
酉
南海、定理再叛,大元帅尧骨讨之
尧骨是辽太祖二子,后为辽太宗
——36天后
6月
丁
酉
慎州
叛乱的南海、定理被平定。辽太祖次慎州
——44天后
7月
丙
辰
原渤海显德府的铁州反,尧骨讨之
甲
子
——9天后
7月
乙
丑
铁州被平定
——6天后
7月
辛
未
在皇城西筑城,安排大湮譔定居,
改大湮譔名为乌古里,其妻名为阿里只
——3天后
7月
甲
戌
夫余城
辽太祖有病,当晚有大星陨于幄前
——7天后
7月
辛
巳
早晨,见长一里的黄龙在子城上缭绕,光耀夺目,并进入行宫,后有紫黑气蔽天,。
这也是黄龙府名称的由来
7月
壬
午
紫黑气散去,辽太祖崩。
——9天后
8月
辛
卯
渤海国长岭府归辽。
——3天后
8月
甲
午
辽太祖尸棺还上京
乙
未
渤海国各府归入契丹国的时间
名 称
归入辽国时间及辽国年号
历史
有 关 说 明
怀远府
公元903年9月——契丹无年号
越喜故地
痕德堇可汗时期
东平府
公元915年——天祐九年
拂涅故地
曾属句丽,改为辽州
显德府
公元915年——天祐九年
肃慎故地
曾禹句丽,改为辽阳
鸭渌府
公元915年10月前——天祐九年
句丽故地
曾属高句丽
铁利府
公元916年10月——神册初
铁利故地
曾属高句丽
安远府
公元921年11月——神册六年
越喜故地
曾属高句丽
扶馀府
公元926年 1月——天显元年
扶馀故地
曾属高句丽
龙泉府
公元926年 2月——天显元年
肃慎故地
安边府
公元926年 4月——天显元年
挹娄故地
鄚頡府
公元926年 4月——天显元年
扶馀故地
曾属高句丽
定理府
公元926年 6月——天显元年
挹娄故地
南海府
公元926年 6月——天显元年
沃沮故地
曾属高句丽
显德铁州
公元926年 7月——天显元年
肃慎故地
叛辽,后被辽平
长岭府
公元926年 8月——天显元年
句丽故地
率宾府
公元926年8月后——天显元年
率宾故地
地处边远
龙原府
公元926年8月后——天显元年
濊貊故地
地处边远
涑州、铜州、郢州等三个独奏州,应该是在公元926年3月或4月间归辽。
辽国在渤海国的西侧,所以,渤海国的西边各府应首先受到辽国的冲击,并归入辽国。如此分析,渤海国的十五府位置分布应该如下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