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的获得者黄大发(86岁的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
“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6月29日,“七一勋章”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6岁的黄大发获授“七一勋章”。颁奖词短短的几十个字,道出了黄大发从青葱小伙到两鬓斑白的奋斗岁月。
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黄大发戴着“七一勋章”拍照留念。受访者供图
黄大发来自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原草王坝村),在36年的漫长时光里,他带领村民们在灵宝山上生生凿出一道水渠,为缺水的小山村引来水源,让它一点点变成了如今不输城里的好地方。
六七月的团结村气温宜人,风景秀丽。天气晴朗时,抬头就能看到湛蓝湛蓝的天,一眼望不到边。同样望不到边的还有被各种植物覆盖的灵宝山,和灵宝山上那一道水渠。
时间倒回至1958年,彼时的团结村缺水严重。由于深处大山腹地,山高岩陡,雨水一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最少也要走两个小时。没有稳定的水源就没有充足的粮食作物,吃上一碗大米饭成了很多人的梦想。
那一年,23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此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起,黄大发就立下了誓言,要为村民做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失败了仍不屈不挠,历经36年,黄大发终于带领村民修筑了一条跨3个村,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大土湾岩、擦耳岩、岩灰洞岩)、穿三道险崖的水渠。这条水渠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发渠”。
生活中的黄大发十分朴素。受访者供图
如今的团结村早已变了样。信号塔竖起来了,打电话聊微信都不成问题,不用到高处找信号;仁遵高速(仁怀至遵义)即将修到村,明年6月就能通车,从遵义到村里只要半小时;水也不缺了,种植的水稻也成了能对外销售的不用化肥的有机水稻,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你来嘛,到我家乡来嘛,我们村现在跟城市一样了。”7月1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视频采访时,黄大发多次热情地邀请记者前往团结村做客。
谈及自己刚刚获得的“七一勋章”,黄大发声音立刻高了几度,“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今天上午参加了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很骄傲很自豪。我都已经八十多岁了,能参加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特别高兴。”
况维从2017年5月起就回到家乡照顾外公黄大发。况维说,外公虽然已经86岁了,但身体一直很好,有时候还会下地做农活;精神也特别好,“不管谁来,只要让他讲一讲当年修渠的故事,他都非常乐意非常热情地跟别人讲,无论讲多少次都是开心的。”兴致来了,黄大发还会陪着游客一起上渠。
接待游客,给大家讲当年修渠的故事……黄大发乐在其中。受访者供图
黄大发的一言一行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况维。“他这种做事的方式方法对我影响很大,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共产党员不只是一个身份,还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做共产党员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况维说,外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个共产党员,只要能干,就要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
看到外公为村里付出这么多,况维也深受感动,“现在各方面政策也比较好,是个做事的好时代。我也正在准备申请入党。”
“这个勋章不是给我一个人的”
新京报:这次获得“七一勋章”,有什么样的感受?
黄大发:非常激动,也非常开心。我今天(7月1日)上午还参加了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这个大会不得了啊,广场上人都满了,天上飞过来几十架飞机,现在我们国家是真的富强了,我感觉很骄傲很自豪。
这个勋章不是给我一个人的,而是给每一个流过汗的修渠人的,我只是一个代表。这个勋章不只是荣誉,还有责任,还有担当。我回去以后还要多给老百姓办事。
新京报:庆祝大会现场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
黄大发:的讲话(印象深),听了讲话我很受启发,很受教育。我一定要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好。
这些年党和政府一直在帮助我们建设家乡,家乡已经全部脱贫了,水来了、有饭吃了、也有衣服穿了。我觉得一定要搞好我们(村)的三大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 。
还要学习党史,学习我们的革命先烈,老老实实地办事,踏踏实实地办事,帮老百姓办实事。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学习革命先烈,还要提高我们的新生力量,要坚持努力奋斗,积极赶超。
新京报:从1959年到水渠贯通的这三十六年里,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黄大发:我是一个党员,共产党员就必须带头,带头为人民办事,带头苦干。老百姓富起来了才是真的富。
我们这几十年,干志、斗志都有,干就是要发动群众苦干,斗就是要与天斗。
新京报:条件如此艰苦,历经几次失败,有没有想过放弃?
黄大发:我修沟(方言:水渠)不放弃,沟修不通,我们就没得大米吃、没得水喝。放弃不得。
家乡已经大变样,高速通车后到遵义只要半小时
新京报:现在的团结村跟以前比变化大吗?
黄大发:我们村现在好喽。以前没有水喝、没有大米吃,现在有大米吃了,有水吃了。而且水用不完、吃不完了。家乡的面貌已经大变样了,我们农村跟城市一样了。
路都修到家门口了。仁遵高速在团结村有个下道口,这个桥(指大发渠特大桥)就在我房子后面,我天天看着心情特别好。明年6月就能通车了,到时候从遵义到我们村只要半小时。
而且现在大家都富了,我们发展旅游业,都有农家乐了,赶上节假日人多的时候每天有六七百人。村里还有陈列馆、展览馆。
村里最主要的农产品就是大米、菜籽油和蜂蜜,大米现在也能在网上卖了,都是不用化肥的优质大米。
黄大发说当地的大米、蜂蜜、菜籽油都是特别好的农产品。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现在的“大发渠”是什么样子的?
黄大发:我们现在都修了栈道,不用走沟过去了,走栈道就能去渠上了,很安全。游客来了也可以走栈道上去。
现在来旅游的客人很多,平时每天都有一两百人,赶上节假日人多的时候有六七百人。
“不能歇,我还要搞建设”
新京报:你现在已经86岁了,还上渠吗?
黄大发:我每天都在村里转,天天不休息。接待游客,给他们“讲课”,给他们摆龙门阵,让他们好好干。有时候还带游客上渠。他们要我讲(当年的修渠经历),每天讲我也不烦,我很高兴的。
年过八旬,黄大发依然闲不住,每天都要在村里转转。受访者供图
这个高速路新标段建设的时候,他们(指高速建设者)请我去提建议,这是事关我们家乡建设的事情,我一定要去,一定要看。
新京报:当年你说要做的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现在已经完成了。如今也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不歇歇?
黄大发:水现在虽然过来了,但是我现在还不能歇,我还要搞建设。现在村里在搞产业发展,这些都要搞好了,老百姓才能富起来。还要加油,把楼铺(方言:盖)起,要把老百姓服务好,老百姓缺哪样,我们就整哪样。
新京报:你想对现在的年轻党员、青年一代说什么?
黄大发:年轻党员要老老实实地办事,为人民办好事,干一辈子,不要干半辈子。要不怕牺牲,要排除困难,要好好工作,要踏踏实实地干,要老老实实地干。
人物简介
黄大发,汉族,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人,小学文化,1959年11月入党。曾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最美奋斗者”个人等荣誉称号。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校对 危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