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到了说一句话给爸爸吧(祝愿天下的父亲们)
在我们的思维中,父亲永远是严肃的,是规矩,是一家之主。在古诗词中,古人所展现的父母的形象也是父严母慈,故而在对外称呼自己的父母的时候,可以称父为家严,母为家慈。
但是,你知道么,父亲节和“爸爸”这个称呼并非舶来品,而是我国自古就有的称呼。我也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以为父亲节、爸爸的是舶来品。
祝愿天下的父亲们,节日快乐
直到某次因缘际会,我于某日在翻阅古书时才真正地知道,“爸爸”的称呼,父亲节的来历并非舶来品,
在甲骨文中的“父”字,字形是一个用右手拿着一颗棒子,意为用棍棒教育子女守规矩。这个意思与我国传统谚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谋而合。
因为在上古汉语中,只有“b、p、m”等重读双唇音,“f”是唇齿擦音是后来才分化出来的。因此,“父”在古汉语中发ba音。
在三国《广雅·释亲》中也有说到“爸,父也”。这说明在千年前的中国,已经有了“爸爸”这个称呼。
“父”字的篆体写法
只是没有大范围地推广开来,“爸爸”这个对父亲的称谓,真正的推广开来是在20世纪30年代,“国语运”的开展,推动了“爸爸”一词的推广。
又如父亲节,很多人包括我都曾一度认为是舶来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抗战后期,在上海《申报》公开发表《父亲节缘起》一文,倡导中国创立自己的父亲节。
因“父”字形同两个“八”,“八八”字音同“爸爸”,故而倡导将8月8日定为“八八父亲节”,号召民众一起庆祝,但是这次活动影响有限。
后来,一些名流大家,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将8月8日定为父亲节,得到允许,此次之后,影响逐渐扩大。
当然,我国的很多节日,虽然都有首创的先例,除传统节日之外,自己创造的节日反倒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如儿童节,又如今天的如父亲节。
我记得伟人毛主席曾写过一首诗《父亲》(又叫《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此诗中,诗人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
生动体现出诗人的不凡志向,读此诗,完全能够体会到一个聪慧、 倔强的,有着不凡志向与远大理想的诗人形象。
或许此诗可以给今天的远游子们一些安慰,离别家乡,父母,希望有一天,所有告别父母的远游客,能衣锦还乡。
也祝愿天下的父母亲身体健康,万事胜意,节日快乐!
以爱之名,感恩父亲
你知道的关于父亲节的小知识还有哪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文/朱子瑞;图/网络(致谢,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